查看原文
其他

歌单丨聆听杜普蕾的快板乐章丨“难以置信地充满张力和生气蓬勃!”

2016-10-28 每日更新欢迎置顶 经典音乐歌单

   “杰奎琳的演奏方式从她十多岁起就没有改变多少,你可以从她逝世后才出版的非常早期的录音中听得出,即使在那时,她的演奏已经是难以置信地充满张力和生气蓬勃。当然她不断的成熟,但是她大提琴演奏的基本个性特点,早在她年轻时即已成型。在我一生遇见的伟大音乐家之中,从来没有碰见一位像杰奎琳那样能将音乐表达得如此自然洒脱的音乐家。大多数的音乐家使你感到他们是恰好会演奏的凡人,杰奎琳则是天生的音乐家,恰好也是凡人。当然人需要吃喝睡觉和交朋友。但对于她来说,在生活中占的比例是不同的,音乐是她存在的中心。”——巴伦博伊姆《生活在音乐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177de5d3k&width=500&height=375&auto=0《怀念杰奎琳•杜普蕾》(1994)

Remembering Jacqueline du Pré

   生于1945年的英国大提琴演奏家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虽然留在世上只有42个年头,但她凭借过人的才华和摄人的表现力虏获万千古典音乐爱好者。杰奎琳5岁即展现过人天赋,11岁正式走上舞台,英国作曲家埃尔加的作品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85)一经她的演奏更加具有独特的魅力。然而天妒英才,正当盛年的杰奎琳于1973年被确诊罹患多发性硬化症,离开心爱的舞台。1987年去世,留给世间无限的遗憾……本片记录了杰奎琳•杜普蕾的成长、日常生活、和爱人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相恋相处的片断,并且收录了两段现场演奏,是古典音乐和杰奎琳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纪录片。


速度记号并不绝对意味着每分钟拍数,

因为真正的速度源自音乐的内在理解,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古尔德的两个版本的《哥德堡变奏曲》Aria

1955

1981

你可以说这是因为巴赫没有制定速度;

但即便是指定了速度的作品,

不同演奏家也会处理得大相径庭

就拿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Adagio为例:


杜普蕾的演奏需要5分13秒

卡萨尔斯只需要4分01秒

   因此同样一首乐曲,由于演奏速度的不同,其效果可能大不相同。比如说,有些旋律由于演奏速度的不同,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意境。如贺绿汀作曲的《森吉德玛》中的一段旋律,用慢速演奏时,给人的印象是辽阔、静谧,旋律富于歌唱性、悠然自得的情调,使人马上想到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同样的旋律,调、调式、节奏、节拍都没有变,仅将速度由慢改快,形象迥然不同。马上变得跳跃欢快,富有舞蹈性,使我们立即想到草原牧民们的幸福生活。象这种戏剧性的改变,完全是由于速度的不同所造成的。但这并不是说任何一段旋律都可以用改变速度来取得不同的意境和形象,而且演唱演奏中,离开乐曲的正常速度过远,音乐形象就会遭到歪曲。因为有些旋律的速度是不能改变的。速度一变音乐形象马上就会遭到破坏,变得使人无法理解。比如用快速来演奏送葬进行曲;或用极慢的速度来演奏一些活泼欢快的乐曲,这都是不可以的。当然,在保持乐曲的基本速度的情况下,在速度上稍加改变,无论是变快或变慢,这都是完全可以的。(李重光《基本乐理》)

今天来感受下杜普蕾的快版(Allergo)

1️⃣

   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为慢板,是一首深刻动人的悲歌。埃尔加研究专家肯尼迪称它为“一首埋藏在深处的使人落泪的哀歌”。大提琴上的悠长旋律连绵不绝,肃穆端庄,表情深邃。紧接着进入的第四乐章乐章则为快板,回旋曲。主要主题颇具生气,但在快速跃动的韵律中仍潜藏着一种周怅之情。在乐章后部,音乐经过充分展开后引出一段缓板,终于将那种隐匿的伤感升华为深刻的人生感慨,非常感人。在这个乐章中,前面各乐章的素材纷纷重现,如回眸人生,往事历历。全曲最后在急板中戛然而止,如快刀斩乱麻将一切了断,给人留下无穷的思绪和回味。杜普蕾的演绎要接近12分钟出头,卡萨尔斯的演绎则只需要11分钟出头。

2️⃣

   爱德华·拉罗(1823-1892)是著名得西班牙裔法国作曲家。他所写的以小提琴主奏的《d小调西班牙交响曲》和这首《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均采用了西班牙民族音乐的要素,乐曲既带有浓厚的西班牙乡土色彩,也呈现出精致、潇洒、优美的典型法国风格。宽广连绵的主题个性特征,贯穿于全曲的民族气息,独特的节奏处理,显示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意味。作曲家对大提琴这一很人容易被乐队淹没的乐器加以精心安排和巧妙处理,使乐曲整体十分融合平衡,独奏与乐队彼此衔接得非常贴切,获得了最佳效果,成为大提琴文库中珍贵得一曲。这首作品一共有两个快板乐章,第一乐章是庄严的快板(Allegro maestoso),我们可以听一下面几首均为Allegro maestoso的乐章,体会下这个速度的感受。

   拉罗的这一乐章运用典型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构成,结构很特殊,乐曲一开始是宽广的引子(1-22),由乐队齐奏和大提琴独奏构成,独奏以一种深沉、英勇、粗狂的情绪性格陈述。在演奏技巧方面,注重右手的弓法,需要音色极其通透,力度较大,有时需要在一弓中做很大的力度起伏,突出大提琴那特有的浑厚深沉的音色,给人以鲜明的感受,与乐队的背景音形成一种氛围,预示着主题的到来。

    呈示部的主部从23小节开始,速度变为庄严的快板(Allegro maestoso),节奏是12/8拍,表现出激进的情绪和号角般的召唤,具有律动感,给人一种奋进的力量,演奏时要求弓速较快,换把干净,突出主干音,使句子间的呼吸引导音乐的走向,节奏的弹性和力度对比也使得音乐具有更大的戏剧张力,主部主题经过几次的变化重复和延伸,过渡到副部,副部的音乐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种歌唱性的旋律在我们面前出现,充分的歌唱极富感染力,演奏时保持弓速均匀,音乐符号提醒是如歌地演奏,弓法运用要和音乐气息的气口相一致,注重强调力度上的起伏,给人以朦胧、虚幻、有层纱的感觉,要与之前的音乐形象形成对比。

    在副部旋律出现之后,形成一个小高潮但很快就归于平静了,在第83小节运用引子材料进入展开部,这里对引子和主部主题进行了变化,主要表现在调性、音型、节奏型、织体上,但在情绪和力度起伏等方面变化不大,还是行进的、积极的。从117小节展开部变化出现了引子材料,基本上是完全重复,但已经变调了,之后紧接副部材料,并一直变化发展,本段技术上大多是多音符的快速演奏,注意手指运动幅度放小,不要去想手指指法,保持运弓的合理性和心理放松,心中想着乐队的旋律,保持旋律声部与自己声部的同步。到157小节到了再现部,主部主题完全再现,与前不同的是没有了连接部,直接到了副部,213小节到了coda,引用引子的元素,大提琴独奏与乐队相互对答,之后开始长段的多音符快速演奏,使乐曲到达高潮,在乐队的齐奏下结束,气势宏大,感情真挚热烈,给人一气呵成的大气和心灵的满足。

   杜普蕾的演奏接近13分钟,我们来比较马友友的演奏,13分钟出头。

3️⃣

  还是拉罗的这首大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欢快的快板(Allegro vivace),先来听听类似的作品:

   这个乐章是回旋奏鸣曲式,由Andante,降b小调的引子开始,大提琴独奏,音乐极富歌唱性,充满诗意,具有非常浓郁的西班牙风格,演奏时需要很长的气息,弓子的色彩变化要对比分明,换弓时仍要保持音乐线条,由于引子调号较多,音准的把握也很重要,音乐情绪上要创作一种背景气氛预示着主题的临近。第10小节拍子变为6/8拍,D大调,Allergo vivace速度,大提琴从28小节待起拍进入主部主题,旋律是由三拍子律动写成的,具有附点节奏特征的舞蹈性主题,带有独特的西班牙风格。演奏时牢牢把握三拍子律动,弓法上是连音与跳音相结合,使音乐活起来,具有跳跃性,由于力度上很强,音符把位较高,在运弓时弓子要靠近马子的位置演奏,以免出现杂音和破音。本乐章在118小节待起拍开始进入第一插部,其材料来自引子的主题,并加以变化,成为舞蹈性的陈述,调性已变为d小调。在第二插部则是更加突出节奏型的。杜普蕾演奏的时间为7分半左右,马友友的则慢十秒钟。

   纵观拉罗这部协奏曲,作曲家对大提琴这件乐器的性能了解得非常透彻,本作品最具特色的地方是运用大提琴各种不同层次的力度变化的如歌演奏法。最突出的如一乐章的引子、三乐章的引子,在音乐技巧上要求我们的弓法,力度要深、气息要长、弓速均匀、换弓平稳、音色饱满统一;左手的技巧如多音符的快速演奏、高低音的换把位等要求也比较高,如一乐章的结尾部分、三乐章的主部等,这就要求演奏时注意手指移动幅度放小,换把位的准确性,音乐的颗粒性等问题。(李贝:“浅谈拉罗《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演奏技巧分析与风格把握”)

4️⃣

   勃拉姆斯的第二大提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是一首著名的急速的的快板(Allegro Passionato),我们来听一下类似的作品:

   就这首大提琴奏鸣曲而言,第一和第四乐章也是快板,分别为:活泼的快板(Allegro vivace)与热情的快板(Allegro molto),我们不妨来体会下三个乐章的不同速度情绪:

  1.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为;“汹涌怒涛冲击般”的钢琴震音伴奏下,大提琴奏出歌剧咏叹调式的旋律,呈示部的发展充满热情。发展部为升F小调,力度减弱,大提琴奏出柔和的半音阶化新旋律,钢琴以对位法加入后达到顶点,再现部以第一主题为基础,它的变形变得相当优雅。

  2. 第三乐章:热情的快板,F小调,3段体。速度极快,随时出现意外的休止和音的挪位,以体现谐谑风格。第二段不是一般的抒情的歌曲形态,而是回旋曲式与奏鸣曲式有机的混合。

  3. 第四乐章:很快的快板,F大调,回旋曲式。这一乐章在正主题之后出现的副主题所出现时明朗而活泼,变调后略显忧愁。正主题再现结束后,转至降D大调,第二副主题出现,钢琴三连音伴奏给人深刻印象。乐章结尾部是由大提琴拨奏暗示主题,技巧的效果极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339449vah&width=500&height=375&auto=0圣桑《热情的快板》 (Allegro Appassionato)

5️⃣

   圣桑的《为大提琴与乐队而作的热情的快板》有独奏也有乐队版,我们来分别听一下: 

大提琴独奏

大提琴与乐队

 

    圣桑还有一首《为钢琴和乐队而作的热情的快板》(Op.70,作于1884年),随后被改编成钢琴独奏版本和大提琴独奏版。我们也来听一下:

        

   从速度出发体会音乐演绎可以说是非专业乐迷最简单和直观的办法,未来我们也会从其他方面比如节拍、调性、和声、主题、织体等等来制作古典音乐歌单给大家。只要坚持每日聆听和学习,普通乐迷也可以慢慢专业一点!欢迎关注古典音乐歌单!

欢迎关注以下古典音乐公众号

西方音乐评论

古典音乐放映厅

每晚古典音乐会

每晚一张音乐CD


加入古典音乐交流群可联系微信:17098908309

点击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关注公众号推荐阅读书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