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歌单丨用古典音乐伴你读过每周的第一天

2016-10-30 每日更新欢迎置顶 经典音乐歌单



7:00——洗漱完毕+吃早饭后,又要离开家去挤公车或者地铁了,出门之前,听第一首歌:肖邦《离别曲》

肖邦19岁时,爱上一位华沙音乐学院的女同学葛拉柯芙丝卡,她是一位亭亭玉立,有声乐天才的姑娘,肖邦因为生性羞怯,始终不敢向她倾吐爱意。当他决定远离祖国前往巴黎时,在葛拉柯芙斯卡的面前,弹奏了这首缠绵幽怨的钢琴曲,向这位日夜思慕的美丽少女告别。曲中那段充满爱慕、悲戚而且非常美丽的主题,肖邦自己也曾说:“像这样优美的旋律,以前我从没有写作过,恐怕以后也不容易遇到。”


7:30——“再见了!可爱的家”(Addio fiorito asil),一曲《蝴蝶夫人》里的男高音咏叹调,打开家门,出发啦!


9:00——正式开始工作!来听布鲁克纳的这首《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这首c小调交响曲作于1865-1866年,改定于1891年。布鲁克纳称这首作品为“任性的流浪儿”。他说:“我从来不像这一次这样大胆、任性。我简直像被恋爱摘昏了的人似的,只顾执着地作曲。” 

第一天工作,肯定一大堆活都排满了日程表,千万不要累着,否则会像布鲁克纳一样被送进疗养院……

这部作品以第一小提琴上极其柔和、同时显得有点突兀的附点节奏进行曲音调开始,圆号紧接着回应。轻柔歌唱性的第二主题分为两部分,首先由第一、二小提琴奏出第一部分,然后圆号、大管接奏第二部分。一个十分富有英雄气概的段落将乐曲引入到一个引用了著名的“汤豪塞”序曲的弦乐片断的部分。布鲁克纳第一次听到这部作品是在1863年,由他当年还很年轻的老师Kitzler指挥;1865年他专程到慕尼黑去听“特里斯坦”。尽管布鲁克纳作品中所受瓦格纳的影响并不如人们所认为的大,他对瓦格纳的景仰却确实覆盖毕生。人们现在无法知道到底是“特里斯坦"的强大冲击力还是过劳(或是两者一起)造成布鲁克纳持续紧张的精神崩溃。他被送进一所疗养院治疗,几个月后才能够重新工作。



10:00——放松、放松、来听德彪西的《棕发少女》,钢琴版和竖琴版,工作之余,总要走一下神,想起周末吃的美食以及和自己美丽的爱人度过的幸福时光……德彪西的这首《棕发少女》成功的运用了五声音阶,用结构清晰,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着意刻画了一位在盛开的苜蓿花丛中,亭亭玉立、风韵天成,有着亚麻色长发的美丽少女形象,那娴静清俊的身影、那羞涩矜持的微笑,那长长的睫毛......随着音符的流淌,一个美丽的棕发法国少女的形象清晰的出现在我们眼前。乐曲的中段发展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仿佛雾里看花、仿佛少女轻盈的舞姿、仿佛让我们看到少女心中充满的阳光和幻想。乐曲结尾是五声音阶主旋律的再现,又一次将美丽的少女形象深深铭刻在我们印象之中......


10:30一曲《鳟鱼五重奏》(附带艺术歌曲《鳟鱼》),这可不是让你吃的,而是人家中学生的广播体操时间,你也该起来活动一下了,像活泼的鳟鱼一样!

这首《鳟鱼》五重奏(Op.114)是舒伯特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第一乐章是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钢琴奏出了以分解和弦出现的引子,接着小提琴唱出了优美宁静、朴素安详的主部主题。主题稍作扩展后,钢琴奏出了颇富抒情风格的副部主部。在较严谨的展开部和再现部后,音乐以短小的尾声结束。这个乐章具有温婉明快清澈的感觉,乐思优美而浪漫。

第五乐章,最快板,二段曲式。华丽而充满力感的音乐充分表现了作者在夏季愉快的旅行中明朗而宽阔的胸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上班之余拿出假期的生命活力,让工作充分沐浴在音乐的欢乐情绪之中吧!这个时间也该想想午餐吃些什么了……


13:00——吃饭最好不要听音乐,吃完了饭嘛,可以小憩一下了,来听《牧神午后》……乐曲的开始部分,简单而无伴奏的长笛所吹出的旋律,仿佛是画布上刻画得十分分明的线条(片段1),它显然是表现了诗人马拉美笔下的牧神所吹奏的洋洋曲调。牧神亲自吹奏的那懒洋洋而变化多端的旋律,很快就融入温暖的天鹅绒般的圆号与木管声中,以及一串淙淙流水般的竖琴声中。乐队的色彩纤丽而细腻,弦乐分声部奏出轻轻颤动的震音。整个音乐使人感到波光粼粼,阳光明媚,暖气袭人,微风吹拂,牧神昏昏欲睡,梦境消逝在稀薄的空气之中。



14:30——下午必须拿出效率来了!来听三首舒伯特《军队进行曲》,其中第一首《D大调军队进行曲》流传最广,据说此曲是作者为奥地利皇家卫队所作,也有人说这首曲子是为儿童而作。不管怎么说,它会赐予你激情与力量的!


17:00,夕阳西下了,要打卡下班了!来听贝多芬《第26钢琴奏鸣曲”告别”》!贝多芬的降E大调“告别”奏鸣曲(Lebewohl Sonata)带有1809年政治风暴的印迹。当时,拿破仑的军队入侵奥地利,在轰炸之后占领了维也纳。贝多芬的许多朋友都撤走了,包括他的学生和赞助人鲁道夫大公。他在1809年5月4日离开,直到1810年1月30日才回来。在《“告别”奏鸣曲》中,贝多芬在乐谱里记录了大公离去和返回的日期,并让情感的发展线索“告别—离开—返回”(“Lebewohl – Abwesenheit – Wiedersehen”)来决定三个乐章的基本性格。嗯!明天是周二,还得回来,这一周就在上班—下班—上班中,等待周末的到来……



欢迎关注以下古典音乐公众号

西方音乐评论

古典音乐放映厅

每晚古典音乐会

每晚一张音乐CD


加入古典音乐交流群可联系微信:17098908309

点击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关注公众号推荐阅读书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