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现舒曼”歌单丨《C大调幻想曲》Op.17与《幻想曲集》Op.111

2016-12-08 每日更新欢迎置顶 经典音乐歌单


舒曼的“幻想曲”


舒曼题为“幻想曲”的作品有很多,最早应该是这首《C大调幻想曲 Op.17》(Fantasy in C Major Op.17)是舒曼创作的结构庞大的钢琴曲,乐曲中充满了无限的热情,是著名的钢琴曲之一。1863年时舒曼听说有人为了纪念贝多芬,准备在贝多芬的故乡建立一座贝多 芬纪念碑,这在向各界募捐。于是舒曼写了《弗罗列斯坦与约瑟比乌斯的大奏鸣曲》作为纪念碑的捐款。“弗罗列斯坦”与“约瑟比乌斯”都是舒曼的笔名,或者说 这两个名字各代表着人格的一面,“弗罗列斯坦”是代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斗士,或是只知进而不知退的勇士性格;而“约瑟比乌斯”是指重幻想的使人性格而言。 这首大奏鸣曲由三个乐章组成,分别用了《废墟》、《得胜获奖》、《棕榈》的标题。舒曼认为,用这首乐曲为建立自己所尊敬的贝多芬纪念碑,尽到了自己该尽的 一份心意。乐曲采用了贝多芬风格的奏鸣曲形式。

第一乐章,C大调,4/4拍,要彻底地保持幻想而且热情的进行演奏。舒曼在给克拉拉的信中表示:“第一乐章可能是我以往所作的最热情的乐 曲--因你而起的深沉的悲歌”。这个乐章虽是以贝多芬风格的奏鸣曲形式写成,但其主题的呈示方式及发展手法都完全是十足的浪漫风格。在波浪型的十六分音符 的伴奏下,呈示出热情的第一主题,之后不断提高其热情及力度进入第二主题,第二主题仍为第一主题热情的延续。展开部没有贝多芬那样的戏剧性,二十充满了富 于情感的浪漫风格。在很短的再现部后摘录了一段贝多芬的“给遥远的爱人”,然后轻轻地结束。

第二乐章,降E大调,4/4拍,是兴奋热烈的进行曲,给人“得胜获奖”的感觉。在演奏上需要很多的技巧。乐章强有力地开始,然后变成附点音符的节奏,曲中有很多模仿手法。中段进入降A大调,速度缓慢,然后回到开始部分,其中加进了其他乐思。

第一乐章,C大调,12/8拍,作者提示“要缓慢的演奏,必须保持安稳”。这一乐章是像梦幻一样平静而安稳的乐曲,非常富有诗意。在轻快 的琶音伴奏之后,接着随三连音出现像大提琴一样的第一主题旋律,随后,转为降A大调,继低音的旋律之后出现优美的第二主题,经发展后进入再现部。再现部后 是尾声,以琶音的伴奏音型平静地结束全曲。这种温和的结束方法很有舒曼自己的风格,充满了优美的浪漫韵味。

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他正为克拉拉的父亲以强硬手段拆散他与克拉拉之间的关系而深感苦恼,这一苦恼也在乐曲中发泄了出来。舒曼在给克拉拉的信中写着: “对于这个幻想曲,只要你想起来我再也无法接近你而不得不把你忘怀的1836年的不幸的夏天,你就可以理解的。”在1838年出版时,出版社将此曲名定为 《幻想曲》,各乐曲的标题也没有了。当时舒曼将此曲献给了李斯特。


其次,舒曼还有《幻想小品集》(Fantasiestücke Op.12),写于1873年春夏季的莱比锡)以及《幻想曲集》(Phantasiestücke Op.111) 另外舒曼共作有4首钢琴三重奏,其中有一首标题为《幻想曲集》(OP.88,作于1842年)。限于篇幅,我们今天先来欣赏Op.111。

1850年,舒曼迁至杜塞尔多夫,并在年末便写成了两部大作:《莱茵交响曲》和《大提琴协奏曲》。同样的灵感刺激延续到1851年,他创作了《幻想曲集》(Phantasiestücke Op.111) 。这组作品有三首小曲,是作为一部套曲来酝酿的,并要求连续演奏。此外其中的调性计划甚至比他在套曲中的作法还要严密。这部作品选用c小调为主调,有向贝多芬致敬之意。

第一曲(激动的甚快板)与舒曼早年的《幻想曲集》Op.12 相比较,出现了这十四年中的风格变化:素材较为可塑,流畅地自然发生而揭露了思想新的各方面,而不是对称地重复。这是勃拉姆斯创作的前兆。(此时的勃拉姆斯年仅十八岁,舒曼尚未见到他)
第二曲(甚慢板)转向降A大调,那田园诗般的主要主题就令人想起一种早期的恋爱:在旋律的气质和织体上是舒曼从未有过的最接近舒伯特的即兴曲。中段的速度转快回到第一曲的c小调半音。作品中以中音区的旋律编织入琶音伴奏中,让人一听就能识别是舒曼的音乐,虽然其想像力未能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第三曲(坚定而有力地)又回到c小调,回到较熟悉的朴实规矩风格。主要主题有一种朴实的、自然音阶的雄壮气概,它拥有比较富于想像力的织体的表现。


欢迎关注以下古典音乐公众号

西方音乐评论

古典音乐歌单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音乐放映厅

每晚一张音乐CD

期待您加入自由分享的古典音乐交流微信群

与我们一起聆听音乐,请联系微信17098908309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公众号的推荐阅读书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