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歌单丨海顿钢琴奏鸣曲全集(第1-5号,布赫宾德演奏)

2016-12-19 每日更新欢迎置顶 经典音乐歌单




海顿钢琴奏鸣曲(1-5)


在海顿的整个音乐生涯中,自作曲开始到他62岁第二次造访伦敦(1794—1795年)期间,都不断有钢琴奏鸣曲问世。尽管这些曲目不能代表他最后十年的音乐,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作品仍然表现了作曲家那一时期所取得的巨大进展。比起他自始至终创作并成为保留节目一部分的另外两种音乐体裁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也许这些奏鸣曲的数量很少,但它们相当生动逼真地显现出了海顿的音乐风格。遗憾的是由于海顿的这些杰出、迷人的奏鸣曲作品长久以来却被大多数的演奏者所忽视,而且经常被误解,这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现象!本期歌单选择了海顿早期的10首钢琴奏鸣曲,这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曲家那个时代的音乐特点和要素,今天推送的是前5首。

《G大调第1号奏鸣曲》

(Sonata No.1 G major, Hob, XVI/8) 


这首奏鸣曲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它有四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是真正的奏鸣曲式:开头的主题坚定、率直的可爱,它含有几个适合不同方式展开的成分,尤其是第一小节的附点节奏和简洁的琶音式特点,以及在第三、四小节中的附加三连音――其低音部只是以基本调性与和声结构简单地构成。在第二主题展开之前根本没有过渡部分,通过其与右手弱拍重复音符的对比,给原先似乎是纯粹泛音的低音线条增加了几分旋律感。这个长度为十小节的简单的发展部主要与第二主题中的弱拍音符和第一主题中的附加三连音相关,间或有一个附点节奏提醒我们记起第一小节,或者对呈示部小尾声中的音阶乐句来一个有趣的转位。也许有一点不足的是:在再现部中对第一主题几乎丝毫不差的重复导致了生硬地回归到第二主题的主调。尽管如此,这首优雅的小段子虽说简单,却包含了海顿固有思想的某些种子。 

《C大调第2号奏鸣曲》

(Sonata No.2 C major, Hob.XVI/7) 


这首奏鸣曲为C大调,共三个乐章。尽管在调号上只有两个降号,它却有一种新的表现力,甚至有些哀婉。海顿运用三度音阶所产生的黯淡色调强调了这一点--右手的几个下行三度乐句尤其使人感觉到这一点;另外还有几处为出色的半音体系。最后的快板是3/8拍,它与前面部分没什么不同,只是更开阔、更有炫技的意味。 

《F大调第3号奏鸣曲》

(Sonata No.3 F major, Hob.XVI/9) 


这首奏鸣曲有三个乐章,虽然规模上与前一首相差无几,但在技巧上更显成熟,同时还带有几分咄咄逼人的气势。这一点在开始的行板上最为显著,表现在更多地运用低音八度和更宽的低音音域上。从形式上看,乐曲的呈示部是海顿早期奏鸣曲的典型呈示部结构:起始主题,扩展部分逐渐建立属调,然后是属调结束部分。这段比例均匀但又令人印象至深的音乐行之甚远,而且具有这类特点的某些内容给后面的小步舞曲和三声中段注入了活力。同时,更抒情的降B大调三声中段则表现了对织体丰满的强烈意识,而这种丰满的织体是通过精确判断出来的间隔而产生的。乐曲终乐章巧妙而又机智,是一个标有诙谐曲字样的快板。 

《G大调第4号奏鸣曲》

(Sonata No.4 G major, Hob.XVI/G1) 


这首奏鸣曲有三个乐章,与第5号奏鸣曲有一个乐章是相同的。它原名为嬉游曲,开始是一大段快板。七小节轻快的第一主题之后是一个有关系的五小节乐句,转为属调以形成第二主题。这一乐章长达八十小节,由一个发展部分加以扩展,广泛运用了显而易见的模进形式,外加一个短小的评断。其中的小步舞曲和三声中段是如此堂皇以致它们稍带戏剧意味。终乐章为一短小、明快的3/8拍急板,在性质上它无疑又是一支诙谐曲--它有一个三声中段(是G小调),而对作为主要部分的G大调则加以重复。第二和第三乐章中三声段前半部分的最终乐曲实际上是一模一样的,只是在调性和情绪上有所不同。 

《G大调第5号奏鸣曲》

(Sonata No.5 G major, Hob.XVI/11) 

第4号奏鸣曲的终乐章又成为第5号奏鸣曲的起始部分。处于这种位置上,它甚至显得不那么迷人了,而且又被随后的g小调行板在份量上所压倒,依次曲子运用模进和左手的延留来加强效果。乐曲的乐谱显得坚定同时又步履沉重,在演奏时会有一种弥漫的忧伤情绪。 


推荐录音




耶诺·扬都(Jeno Jando,1952- )是古典音乐录 48 31878 48 15534 0 0 2678 0 0:00:11 0:00:05 0:00:06 3037史上最多产的艺术家之一,而由此为这位钢琴家所带来的赞誉也正在与日俱增。事实上, 扬都迄今为止在Hungaroton与Naxos两种品牌所留下的近百张唱片录音,足以说明他在录音方面不输给任何一位大师级钢琴家,包括录音最多的阿什肯纳吉与布伦德尔在内。扬都是匈牙利布达佩斯音乐院的钢琴教授,演奏曲目之广泛让人叹为观止。虽然本身已经拥有超凡的演奏技巧,但是扬都仍然抱持着谦虚的赤诚之心。他最敬佩的钢琴家是霍洛维兹,他认为霍洛维兹的演奏具有超现实的戏剧性,而这正是他自己所欠缺的部分。或许是具有学者身份的缘故,扬都对乐曲结构相当重视,整体演奏自然流畅。自然而不矫情的诠释风格,在今天已经不多见了。在先后录制完成了莫扎特的全部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贝多芬和海顿的全部奏鸣曲、两部巴赫的大键琴以及巴托克的所有钢琴协奏曲之后,扬都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舒伯特的全本钢琴奏鸣曲和巴托克钢琴作品全集的录音工程中。耶诺·扬都诞生于匈牙利南部一座安静的小镇珀克斯(Pecs),自幼在母亲的辅导下学习钢琴。随后进入李斯特音乐学院,跟随凯塔林·尼姆斯和保罗·卡多萨研修钢琴演奏。毕业后,扬多在包括齐法拉和齐亚尼钢琴大赛在内的一系列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成功,而当他18岁于贝多芬钢琴大赛上获得第3名后,他的职业演奏生涯才算真正开始。在扬多轻年时代的众多钢琴职业荣誉中还包括1973年匈牙利钢琴大赛的头筹和1977年悉尼国际钢琴大赛室内乐类的首奖。当NAXOS厂牌尚处于雏形阶段时, 公司当时正筹备录制一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名作集。 NAXOS在匈牙利的合作者适时地推荐了扬都并提供了一个样带,于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的录制任务也马上委托给了这位值得信赖的钢琴才俊。此外,扬都还在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及格里格、舒曼、勃拉姆斯的钢琴协奏曲的录音中有着令人惊异的表现。善于灵活地处理不同类型钢琴独奏曲目的才能,同样也表现在扬都与其他音乐家共同合作的室内乐方面。我们可以从他与科达伊四重奏合作录制的舒伯特“鳟鱼”五重奏,或者舒曼及勃拉姆斯的钢琴五重奏等录音作品中,清晰地感受到他对这些作品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表现力,而他所灌录的贝多芬的“大公”和“鬼魂”钢琴三重奏的成功更是有口皆碑。另一方面,作为一位伴奏者,耶诺˙扬都与杰出的西崎崇子女士结成了长期密切的伙伴关系,他们二人相当成功地合作了象弗朗克、格里格或莫扎特等人多部小提琴奏鸣曲。扬都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尽管他录音时也随身携带相关乐谱,但却几乎永远不用去翻看它们。录音通常都进行得十分顺利,然而他的制作人却碰到一个特别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位大钢琴家录音时候总爱随着音乐忘我地低声哼唱出来,而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在他的嘴里塞上根未点燃的香烟。这为多产的钢琴家名下骇人的录音数量,似乎使人怀疑留给他本人今后录音的实际空间到底还有多少!但是这并不妨碍扬多重新灌录一些特别的曲目,以求某种更加成熟的诠释,这种愿望实际上已经在一些贝多芬的小品或舞曲上得以实现。一切迹象都表明, 耶诺·扬都将在NAXOS旗下为全世界听众更多地奉献出他对音乐的那种令人信服的宽广、温暖和人性化的理解。



欢迎关注以下古典音乐公众号

西方音乐评论

古典音乐歌单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音乐放映厅

每晚一张音乐CD

期待您加入自由分享的古典音乐交流微信群

与我们一起聆听音乐,请联系微信17098908309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公众号的推荐阅读书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