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CEH2019第二会场-环境化学物质人群健康危害专题会议顺利召开

李峥、康琪 环境与健康 2021-04-17


2019年6月12日上午,第二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大会(CCEH2019)第二分会场会议在深圳顺利召开。该会场重点展示了近期国内主要研究团队在环境化学物质对人群健康危害相关的研究进展。会议邀请复旦大学屈卫东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田英教授为主席分别做了开幕致辞和会议总结。本次会议上半场由中国医科大学皮静波教授和中国科学院于志强研究员主持,下半场由田英教授和暨南大学霍霞教授主持。


会议现场

会议首先由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李媛媛教授作了关于《重金属暴露与妊娠期糖尿病》的报告,对武汉孕妇人群的重金属内暴露水平及重金属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联进行了介绍,并探究了重金属暴露与血糖水平的关联机制。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媛媛教授在作报告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田英教授作了关于《孕期全氟化合物暴露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的报告,研究团队对莱州湾典型工业地区孕妇及其胎儿体内全氟化合物水平和主要来源进行了调查,并评估母亲孕期暴露于全氟化合物对新生儿健康的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田英教授在作报告

来自暨南大学环境学院的霍霞教授作了《生命早期污染物暴露与疾病易感性》的报告。其研究团队通过出生队列研究对电子垃圾集中拆解区孕期污染物暴露水平与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呼吸、心血管等系统疾病易感性关联性进行了探索。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的霍霞教授在作报告      

来自空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的郑刚副教授作了《环境铅暴露致儿童脑发育损伤的机制研究》的报告。此项研究以我国15个省0-6岁儿童血铅水平、快速可视化铅检测技术着手、并通过铅在脑和细胞内的分布规律、从树突棘-突触-胶质细胞网络-神经回路形成等基础研究系统揭示了铅损伤脑功能的细胞分子机制,并建立了基于microRNA的儿童铅神经毒性标志物体系等。


空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郑刚副教授在作报告


来自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郑唯韡副教授作了《我国中部某农村地区地下水替代阻燃剂暴露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报告首先基于研究背景介绍了阻燃剂的开发和使用历程、健康风险。然后介绍了研究团队在阻燃剂检测方法建立方面的经验,并详细地展示了不同方法检测水中阻燃剂的过程和质量控制,最后阐述了阻燃剂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唯韡副教授作报告


来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院的金敏研究员作了关于《水消毒技术在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中的作用》的报告。报告介绍了水消毒技术过程中对抗生素耐药菌及抗性基因的影响,氯化消毒可使水中细菌细胞外和细胞内抗生素耐药基因抗性增强等。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院的金敏研究员作报告


来自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冷曙光教授作了关于《职业颗粒物暴露致健康效应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报告。报告介绍了柴油机尾气和炭黑暴露在影响早期效应生物标志物方面的关联方向和强度。

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冷曙光教授作报告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皮静波教授作了关于《环境氧化应激与二型糖尿病》的报告。报告系统性介绍了其团队在环境氧化应激对二型糖尿病的机制方面的探索。从应激基本概念、应激源、氧化应激、环境氧化应激入手,对转录因子rf2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氧化应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皮静波教授作报告


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于志强研究员作了关于《人体体液中典型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内暴露研究》的报告,报告从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人体内暴露和人体代谢转化三个方面作了介绍。报告指出内暴露是环境化学、毒理学、流行病学研究的交叉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关系到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的重要环境问题。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于志强研究员在作报告


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张磊副研究员作了关于《人尿中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及其替代物与甲状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的报告,报告介绍了甲状腺癌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多种化学污染物暴露与甲状腺癌(PTC)的关联性。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张磊副研究员在作报告



会议代表提问


摄影:段俊,吉赛赛

往期文章

第二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大会在深圳召开


第二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大会青年学者论坛顺利召开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