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嘉庆暴死,由谁继承皇位?皇后想了想,舍弃了亲生儿子

2017-09-02 刘秉光 鱼羊密史

点击上方「鱼羊密史」关注,每晚九点半推送

回复「揭秘」,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点击下方音频主播鱼公子为你讲古▼


清嘉庆帝,庙号仁宗,史称清仁宗。嘉庆帝在位二十五年,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病逝于避暑山庄,享年六十一岁。


嘉庆帝有五个儿子,其中长子早死,剩下的四个儿子依次为绵宁、绵恺、绵忻、绵愉。嘉庆四年(1799年)四月,绵宁被秘密立为皇太子,最后继承皇位的也是绵宁。然而,绵宁的即位,却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变故。


绵宁为嘉庆帝第一任皇后喜塔拉氏所生,是嘉庆帝的嫡长子。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秘密立储时,绵宁十八岁,绵恺五岁,绵忻、绵愉尚未出生,把绵宁定为储君是比较合理的。传位诏书一式两份,一份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另一份由嘉庆帝收藏于金盒,带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


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绵忻降生,绵宁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冲击。





绵宁的生母,也就是嘉庆帝的第一任皇后喜塔拉氏(时为嫡福晋),于嘉庆二年(1797年)二月病逝,四年后,皇贵妃钮祜禄氏成为继皇后,而绵忻就是嘉庆帝与钮祜禄氏之子。绵忻出生时,一向低调的嘉庆帝很高兴,“四阿哥系朕登极后皇后诞生之子。臣工等抒忱展庆。理所当然”(《清仁宗实录》)。


随着绵忻渐渐长大,嘉庆帝有了易储之念。原因有二,其一,绵宁长相不好,无人君之表,而绵忻反之;其二,绵宁的生母早死,后台缺失,而绵忻反之。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朝鲜使臣在入清见闻录中称,“(嘉庆)皇帝有三个儿子,长子则面貌凉薄,人且凡庸;第二子则广颊丰耳,人亦宽弘;第三子则最为颖悟,有文艺,年虽少而颇练达事务,皇帝最喜欢他也”。这里提到的长子即绵宁,第三子即绵忻。寥寥数语,绵宁与绵忻高下立见。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正月初一,嘉庆帝封皇三子绵恺为敦郡王,却封皇四子绵忻为瑞亲王。这样一来,绵忻的地位越过同母兄绵恺,并与绵宁平起平坐。而此后不久,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的传位诏书也被嘉庆帝秘密撤出。究竟最终确定谁是皇位继承人,嘉庆帝仍在犹豫,仍在观望。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帝巡幸木兰,绵宁以及军机大臣戴均元、托津等人扈从,驻跸避暑山庄。七月二十五日,嘉庆帝病倒,当晚就驾崩了,死得很突然,属于暴死,其死因有多个版本,今不赘述。


嘉庆暴死,由谁来继承皇位?宗室成员禧恩“建议宣宗有定乱勋,当继位。枢臣托津、戴均元等犹豫,禧恩抗论,众不能夺”(《清史稿·禧恩传》)。


没有遗诏,谁敢造次?不久,军机大臣戴均元、托津“督内侍检御箧,得小金盒,启鐍,宣示御书立宣宗(绵宁)为皇太子”(《清史稿·戴均元传》)。小金盒里装的是嘉庆四年嘉庆帝亲写的御书,这不假,但嘉庆帝死得太突然,并没有正式公开宣布立绵宁为皇太子;再者,小金盒里装的御书也需要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的传位诏书来验证,但这份诏书已经不知去向。


怎么办?谁来当皇帝?此时,嘉庆帝的皇后钮祜禄氏的意见很重要,也最关键。钮祜禄氏有两个儿子,即绵恺和绵忻,皆为嫡出,当母亲的哪能不想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继承皇位?再者,绵忻又深得嘉庆帝宠爱,立储的呼声也很高。但是,钮祜禄氏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舍弃两个亲生儿子,立绵宁为新帝。


钮祜禄氏此举,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因。其一,嘉庆帝虽有意易储,但并未付诸行动,身边的小金盒就是明证;其二,绵宁有功,且把持嘉庆帝灵柩,身边又有一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优势很大;其三,当时绵忻十六岁,而绵恺连个亲王都不是,两个儿子在资历、身份方面不是绵宁的对手,也难以得到普遍拥护。


七月二十九日,钮祜禄氏下懿旨,“大行皇帝龙驭上宾,皇次子智亲王仁孝聪睿,英武端醇,见随行在,自当上膺付讬,抚驭黎元。但恐仓卒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而皇次子秉性谦冲,予所深知。为降谕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清史稿·宣宗本纪》),向绵宁抛去了橄榄枝。


最终,绵宁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位,改名旻宁,是为道光帝,尊钮祜禄氏为皇太后。大事不糊涂,在重大抉择面前,钮祜禄氏以大公无私的态度表明自己的立场,不但消弭了一场政治危机,也博得了道光帝的敬服和优待。


*作者:刘秉光,鱼羊秘史签约作者。历史学者,今日头条签约作家。已出版《历史上那些帝王们》《你所不知道的帝王》《笑谈囧闻趣史》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