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红楼梦》中的这几首诗词暗含了宝钗、黛玉、妙玉等人的身份,太贴切了!

2017-12-25 风林秀 鱼羊密史

点击上方「鱼羊密史」关注,每晚九点半推送

回复「揭秘」,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图)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点击下方音频主播鱼公子为你讲古▼


红楼梦里有几个人,依次是“高士”、“雅士”、“隐士”。她们都是谁呢?


1.


对于宝钗来说,高士这个称号实至名归,她的判词写得也很清楚,“山中高士晶莹雪”。从始至终,宝钗的见识都是高人一筹。


她的学问正统而博,是大观园里名副其实的“宝姐姐”。许多人都被她“教育”过。比如,她教育黛玉不要总看《西厢记》、《牡丹亭》一类的“闲”书;教育香菱先学生活再学诗。


这就是宝钗的见识。其实,她让香菱进大观园,本来就是要圆香菱学诗的一个梦想。可是首先,香菱从小被人贩子拐卖,所以她缺少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那就是如何与人相处。


宝钗让香菱进了大观园,本来是想让她先熟悉一下人情世故,然后再说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这是一个人生顺序,也可以说,人情是一种阅历,有了阅历再学习提高,你的知识体系才有灵魂依托。这就是宝钗知识体系中的“立足境”。





她的这个“立足境”,与宝玉所说的“无可云证,是立足境”不是一个境界。


宝玉的立足境,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立足境”,看似荡气回肠,其实可能会肝肠寸断。



那么黛玉在宝玉的“立足境”基础上,证得的是“无立足境,方为干净”。单从这句话来说,可谓得到南华庄子的真境界了。但最大的问题是,庄子是“真人”境,但黛玉并不是。


所以说,黛玉与宝钗相比,率性固然让人敬仰,但此时缺乏一种沉淀。这也体现在对待香菱的态度上。宝钗不急着教香菱作诗,而黛玉就教了。


于是,香菱成了诗呆。


2.


香菱是宝钗的临时丫环,湘云是宝钗的粉丝。宝钗给她们二人一人起了一个外号:诗呆香菱、诗疯湘云。


这在别人看来是一个玩笑,实则却不是。就比如说,香菱为什么名号中有一个“呆”字呢?正因为,不是“呆子”不聚头呀。


还有谁呆呢?当然是薛蟠。薛蟠的外号是呆霸王,香菱是“诗呆”,她虽然命运多舛,但遇到薛蟠,也是一种宿命。


相比香菱的呆,湘云的疯就又不一样了。因为她本是宝钗的粉丝,所以开始时候她对黛玉是有些敌意的。她是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正因如此,才引来宝玉“无端弄笔、作践南华《庄子因》”呀。


(图)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这湘云跟香菱看似无关联,可是有一句诗却把她们俩和黛玉巧妙地缠绕在了一起。就是陆游的“古砚微凹聚墨多”。


第一次香菱找黛玉学诗的时候,就说这句诗好。结果被黛玉批为“浅近”。但是后来,黛玉在凹晶馆与湘云联诗的时候,湘云再次提到这句诗。她说,“……只陆放翁用了一个‘凹’字,‘古砚微凹聚墨多’,还有人批他俗,岂不可笑?”


其实,红楼梦中批过这句诗的只有黛玉。而湘云在这里说“可笑”,不管是不是有口无心,但她说的就是黛玉。


这个时候的黛玉,明显比以前有了变化。她的这个变化就是更加从容和大度了许多。她很耐心地给湘云解释了凹晶馆名字的来历,之后二人又有一个思想上的交锋。


黛玉说,事若求全何所乐?


湘云说,得陇望蜀,人之常情。


这简短的对话,两人的境界高下立刻分出。


那么最能代表黛玉的一句诗其实就是她在咏菊中所说的“孤标傲世携谁隐”,所以黛玉的名号应该是一个“隐士”。


在大观园的历次诗词大赛中,黛玉的诗词水平应该是第一名的。但有一个人始终没有参加,此人就是同样来自苏州的妙玉。


(图)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3.


妙玉的诗词水平之高,是黛玉所认可的。而能代表妙玉的一句诗就是“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所以,“雅士”这个称号当然是妙玉的。


黛玉在教香菱学诗的时候,还列举了王维、杜甫、李白等一大堆名人,而介绍妙玉的时候,她说千古以来只有范成大的两句好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妙玉的雅趣,就在于别人的不懂。所以她才芳情自遣啊。


虽然说,妙玉没有一首完整的诗词,但仅是给黛玉、湘云续诗,也足以显出了功底。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以“实景”展示“虚境”,恰是黛玉追求的境界。她之所以不喜欢陆游的“古砚微凹聚墨多”,恰是因为感觉其中缺乏那种虚实结合的幻境。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好的诗句,一定是用“极静”的笔法,去展现“灵动”的内涵。我们记得黛玉也有一句类似的诗,在《杏帘在望》里,“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这句诗跟妙玉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谁的读起来更加有感觉呢?应该是鸡唱稻香村。



所以在妙玉面前,黛玉是自谦为学生的。当然,妙玉并非真正是黛玉的老师。不过,在《红楼梦》中,的确有一个人真正教过林黛玉。他就是贾雨村。


贾雨村这个人是一个被时代压扁的变异者。但从才学上来说,他是有一首好诗的。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单说这首诗的水平,完全可以给黛玉当老师的。


开始时候,贾雨村也是很有理想很有抱负的一个人。但在污浊的环境中,他不但随波逐流,而且还变本加厉了。


那么《红楼梦》安排贾雨村做黛玉的老师,其实是有深意的。


黛玉的花签是什么?芙蓉花。芙蓉盛开之后就是莲花。那么莲花一定是要出于污泥之中的。所以,贾雨村就是历练黛玉这朵莲花的那堆污泥。


而莲花开得越盛,则污泥越污。


所以我们看,贾雨村的变化恰恰是与黛玉的变化呈现着一种反相关的关系。


这时候,我们又要三提“古砚微凹聚墨多”了。


这本来就是陆放翁的一句普通的诗,可是书中却用娴熟的“草蛇灰线”手法,让这条线一直“伏延千里”。为什么呢?



我们聚焦“聚墨”二字。是不是发现其中居然蕴含着“近墨者黑”的意思呢。


贾雨村遇到了贾政、贾赦等人,真是如鱼得水,大家沆瀣一气,贾府就像一方古砚,一群污浊的人都聚到了这里,于是很自然的同流合污了。


这才是林黛玉不喜欢这句诗的真正原因。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随着贾雨村的人性泯灭,他一定会在贾家失势、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贾家致命一击的。


那么黛玉呢?随着贾雨村的穷凶极恶,她反倒会变得更加坚强。正如小荷成长为盛开之莲,她应该在将来会有所表现,而不是像后四十回写的那样,在郁闷中匆匆死去。这样的结局,甚至都没有把黛玉的“事若求全何所乐”的形象展示出来。更何况“无立足境,方为干净”的境界,也必定需要一个升华呢?


按照“士子”的分级,依次应为:高士、学士、雅士、隐士、逸士、秀士、处士。合起来就是:高学雅隐逸秀处。


《红楼梦》中出现了“高士”薛宝钗,“雅士”妙玉,“隐士”黛玉。其实还有一个人我们没有说到,她就是“逸士”探春。


那么秀士和处士在《红楼梦》中似乎没有出现过。不过在《西游记》中,曾经出现过两个人,一个是白衣秀士,一个是特处士。别瞧不起这两个人,观音菩萨还曾经变化过这个白衣秀士呢。至于那个特处士,根底更是深不可测。所以有这样一句话:小隐隐于士,中隐隐于朝,大隐隐于野,超隐隐于妖。


*作者:风林秀,鱼羊秘史签约作者。一个诗意地栖息在历史与文学名著时空中不能自拔的写手。以国学为衣,以神话为马,与云之君兮为友,与日月相伴,赏天地大美,混一世逍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