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道透过叙事和场面教人反思差异的习题

妙人 上海艺术评论 2023-11-22

由英国国家剧院制作的戏剧《深夜小狗神秘习题》(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2012),荣获英美众多戏剧奖项—如伦敦城西的“奥利弗奖”(Olivier Awards) 七项大奖(2013) 及纽约百老汇的“托尼奖”(Tony Award) 五项大奖(2015)。经欧美亚数国演出后,今年,该剧在多个华语城市巡演。三月,笔者有幸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观赏演出,其多线性的叙事体、多样化的戏剧结构,及以多媒体呈现的感官场面,让笔者大为感动,并多有反思。


“穿插重叠式”的叙事结构

演出改编自马克 · 哈登(Mark Haddon) 的同名原创小说(2003),而编剧西蒙·史提芬斯(Simon Stephens) 以故事人物舒芳(Siobhan) 作为第三人称的叙述者,朗读主人物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 所写的书,扮演叙事者,如同观众在阅读他的文字一样。演出开初时,舒芳便在台上陈述时地:凌晨零七分、舒尔太太(Mrs. Shears) 家门前,又阐述在同场轮流交替上演的行动:即克里斯托弗在邻居草坪上发现被园艺铁叉插死的小狗威灵顿,进而侦查这宗谋杀案。然而,叙述者舒芳也会跳入实演的行动中扮演老师。当舒芳建议克里斯托弗将所发生的事写成一个故事,观众这时才知道这故事,正是舒芳在演出的上半场看着书本朗读出来的,点出这场演出由朗读叙述和上演行动组成,为叙事体戏剧。因此,不同时间和地点可存在于同一场中。例如在第一场便出现三线叙事:1)舒芳询问克里斯托弗会否告诉父亲艾迪(Ed)他和亚历山大太太(Mrs. Alexander) 的对话,2) 艾迪在阅读克里斯托弗写的书,3) 闪现母亲茱迪(Judy)在大海游玩和想象没有嫁给艾迪的情景,这呈现了同场上的顺/共时多视点。舒芳朗诵书本的人物事件也提供了对上演行动的评论,提醒观众正身处表现/演的空间,让观众能产生审美距离,理解行动中人物不能理解的一些话语或情境的含义,从而感受到具有喜感的戏剧情景的反讽。

《深夜小狗神秘事件》剧照


在演出的下半场,舒芳建议克里斯托弗把书上演成一出戏后,克里斯托弗直接朝着观众说一演员太老不能当警察角色,似乎在告诉我们他们正在演戏。当舒芳突然走出台中,向克里斯托弗建议在戏剧演出后才对观众解释数学习题时,观众才知道这下半场便是这演出中的演出,戏中戏,一出有关上演《深》剧的戏 。最后在收场中,克里斯托弗运用剧场内的科技媒体精彩地呈现解释了他如何解决最喜欢的数学问题。这样,把悬疑置在整套戏剧情节之后,强调了演出过程本身。除了以上“穿插重叠式”的结构外,演出的各场(上、下或收场) 又可各自单独存在,形成了丰富多样化的戏剧结构。虽说叙事体戏剧早于上世纪中叶植根于德语系布莱希特的史诗式剧场,到现在,在英美戏剧界仍未广为盛行。因此,这部作品五次荣获由英美不同机构授予的最佳戏剧奖,也不足为奇。


除了加入客观叙事外,导演玛丽安尼·艾略特(Marianne Elliott) 在演出中运用了舞台、灯光、录像投影、众演员的形体动作和音响效果,以三维空间去呈现克里斯托弗的主观思想和感受。舞台、后墙和两侧墙壁由一格格的、像算术图纸、具白线分隔的黑方格子板铺成,让观众感觉置身一个立体大盒子空间内,像是进入了克里斯托弗大脑内的思想空间一般。灯光可在黑方格子上像能量般放射出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造成不同颜色形状的光效,营造气氛,设定场景范围,或展现克里斯托弗大脑里的神经网络。在这脑内空间里,我们看见数字、字母、表情符号、图解、代数方程、几何图形、银河星空等等,感知到克里斯托弗的思维世界。布景设置简单,形态配合巧妙,台下和台侧藏有盒子抽屉,道具可闪现拿出,像变魔法一样,突现克里斯托弗的奇妙想法。可移动的长方盒子能弹性应用,一时当作火车上的椅子,一时当作行李箱。一些布景更以众演员的形体动作呈现,延伸了观众的视觉想象。形体动作又与灯光的明暗配合,去呈现切换场景,展现演出的明快节奏。媒体的投射和音效设计在火车路途一节尤为精采,其中所呈现的爆炸性信息(数字、文字、街道标志、道路地图和纷杂繁多的不明信息等等),嘈杂的境况,混乱无序的空间,让观众像是实实在在进入到克里斯托弗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的恐惧、刺激、压力和疲倦。


教人反思差异的习题

演出中高科技多媒体设计的场面 ,震撼着笔者的感官体验。看罢演出后立刻找出原著小说阅读,从而反思这部剧作的主题思想。戏剧演出和小说都没有明确指出15岁少年克里斯托弗的毛病,只是说出他有异于一般人:一方面记忆力特佳,逻辑思考力特强、具有数学天赋和对科学宇宙的探究有浓厚兴趣,但另一方面他不明白比喻、欠社交沟通技巧、常坚持己见、不理解他人(包括思想、反应和感受) 及不懂控制情感等等。演出中呈现这些独特的差异,让观众猜想到克里斯托弗应有一个自闭症谱系障碍,倾向于阿氏保加症。然而,演出再现的正是他的独特性:他拥有一种追寻有序的视角和令人震惊的世界观,强调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异”,而不是标榜他的残疾障碍。事实上,世上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人和人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我们应如何跟有差异的他人相处,才是这部戏剧的焦点问题。演出要求我们反思自己对差异的态度,如我们会否去了解、接受、尊重、包容或关怀自闭症者,或准确地说,有“差异”的人呢? 演出详细地叙述自闭症者的理性一面,呈现他们具因果逻辑的思考。甚至倒过来看,反而是没自闭症、不是这样地思考的人才“有问题”,这提醒观众要质疑平日看待世界事物的一贯方式。演出的下半场使观众浸入自闭症者的感官体验,让观众认识“特殊人士”的生活经验和感受,甚至对他们产生共鸣。

《深夜小狗神秘事件》剧照


在香港社会里,如何接纳自闭症者早已不是新鲜的议题,特殊儿童的共融教学也已推行了多年。可是,若要大众不标榜自闭症者为“特殊人士”,把他们只看成是另一有差异的普通人,相信这种价值观的改变,还需要更漫长的时日方可达成。内地作者胡永虹被本演出的原著小说吸引启发,写成《我的影子在奔跑》(2014)一书,记述亚氏保加症儿童的生活,由方刚亮执导的改编电影在今年上映。不知内地读者观众又有何接受和回应呢?

 

作者  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永久会员


纸质杂志(2018年第五期)已于10月25日出版。




如何订阅:

邮政代号:4-287       杂志定价:38.00元/期

致电编辑部订阅全年六期惊喜优惠价:200元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汾阳路112弄2号 邮编:200031

电话:086-021-64377362

E-mail:shartreview@sina.com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管

上海艺术研究所主办

《上海艺术评论》编辑部出版



长按以下二维码 赶快关注《上海艺术评论》,聆听真正的艺术评论声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