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来美国?你准备过什么样的生活?
这是一篇在海外论坛流传了多年的帖子,它的原作者是网名为ironny的一名清华大学99级毕业生。在写这篇文章时,她已从一名留学美国的工科博士,成为了法学博士,并在首都华盛顿的律师事务所找到了一份工作。几次成功的职业转换,让她感慨万千,于是写了一篇3万字的文章回顾自己在美国度过的七年时光。由于原文非常长,因此魅力休斯顿网精选出了文中最能体现出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一些段落与读者一起分享:
在美国,每个人都有机会,但你必须有勇气,敢想敢做,敢表现自己。Perceptionis reality,如果不能有漂亮的表达,就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别人看不到你,也就看不到你身后的成就。我问自己,你为什么要来美国?如果你来美国就是为了生活在中国人的圈子里,用中国的方式生活,用中国式的思维处事,用中文和人说话,吃自己做的蹩脚中国菜,蜗居在电脑前推公式写程序读文献,那么你没有必要来美国,这些事情在中国你完全可以做的更好。Ifthe point of coming to a foreign country is to have the "experience,"then you have to open up to it.
所以我决定走出我火柴盒一样的生活空间。第一步是要让自己改变习惯。我鼓励自己用英语去思考,开始很难,因为一不留神想东西就用中文了,但是用中文思考然后翻译成英语说出来,比直接用英语思考会慢很多,表达会比较生硬。我给自己创造各种各样听和说英语的机会,我去参加学校的、各个系的、本科生的研究生的活动。和不同的人聊天,学到什么就在自己心里默念几遍,然后找一切机会现学现卖。社交对于我们来说不单单是学语言,也是学生活,学交际,扩大朋友圈子,很简单的道理:局限在中国人的圈子里是无法真正体验美国生活的。
晚上从办公室回家的路上没有人和我说话,我就自己和自己说,我还给各种客服打电话(现在知道很多其实是印度人在接哈,不过那时候就是印度人英语也比我好),和他们争辩,和他们询问这个那个的服务。他们的工作就是陪顾客聊天,所以你说,他们就得陪着,就这么简单。我也去商场和销售员聊天,谈话通常从我指着一样东西问“whatis it”开始,然后人家说了以后,我用自己理解重新说一遍,到人家说“exactly”为止。渐渐的,我体会到用非母语把一件事情说清楚,把一个观点表述清楚,甚至把一个人说服了,是技巧,更是艺术。这些技巧我用在和老板开会说研究项目上,老板夸我演讲很有进步,以前每次老板问个什么,自己心里明明知道,但就着急怎么说都说不清。慢慢地,被问什么都不慌了,想几秒钟,用浅显的方式先把事情说清楚,对方明白个大概,再加细节,就容易理解了。
有很多很多这样那样的机会,但它们不会砸到你头上,而是得你去争取,你得告诉别人你想要。如果有好几个人要,你就要告诉别人为什么应该给你而不是别人,为什么你的想法更值得被支持。任何事情,如果有竞争,就要敢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想法,稳住你的职位。否则就算事实上事情做得比人家好几倍,还是会输。
我发现我的中国式思维真的开始变了,以前我会想一件没有先例的事情多半也做不成,做不成不如不要去做。而那时候我却想,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先例,那么我就可以放手一搏,做不成无所谓,大不了就还是没有先例,做成了我就是第一个了。
有些事情是纸老虎,你越把它当回事,它越挡着你,反而让你失去了很多属于你的机会。经常看到幸苦等绿卡的故事,觉得等拿到绿卡,我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而事实是,大多数人,拿到绿卡,生活没有任何改变,反而白白等了好多年。机遇是给准备好的人,不是给拥有一张纸的人,这个和拿学位是一样的,学位有时候可能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能不能做还是看自己。
我觉得我很幸运,我的同学忙忙碌碌多半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我忙忙碌碌是为了学我感兴趣的东西。人的发展是有一些特定轨迹的,沿着别人的轨迹走往往事半功倍,而你本身又在加深这条轨迹,久而久之,这些轨迹因为如此的深,使得人觉得非这么走就不行了,反而禁锢了思维。比如博士毕业就应该去找教职,不找教职就找公司研发;比如法律博士就是要第一年拿个好成绩,然后去拿一个好的夏天的实习。我经常听我身边的同学朋友说,“我读博士,因为我没有选择”;“我读完PHD,找不到教职我就得做博士后,因为我没有选择”;“我要申请绿卡,因为没有绿卡就找不到工作,就不能转行,就不能回国,我没有选择”……嗯,我总是和自己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你总是有的选.If you do something, it's better what you choose to do. 如果做博士后是一个大计划的一部分,那么就去做,因为这个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只是因为觉得非如此不可,那么事情不管做的成做不成,都不会有成就感。
我的一位老师在最后一堂课,和我们说了她拿了经济学的博士,后来又去法学院,毕业了决定不考bar,而做法学院教授的经历。她对我们说,不要觉得因为你做之前做了什么,之后就一定要做什么,你只做你想做的事情,为此你可能付出别人无法想象的努力,遭遇别人的不理解,遇到别人遇不到的困难,但是,当你做到的时候会感觉非常好。她临走前,在黑板上写下五个字送给我们,DOWHAT MAKES YOU HAPPY(做令你开心的事),为此我热泪盈眶。我觉得自己一直以来不妥协不放弃,坚持去做自己有认同感的事情,无论多么难,都努力去披荆斩棘,为的就是这几个字吧。
这个世界上没有超人,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关键在于懂得自己独特的地方,然后寻找自己的完美位置。我喜欢读人物传记,读人物传记不是为了读完说wow,这人真厉害,然后回头继续过自己的小日子。读人物传记也不是为了看牛人是怎么做的,然后跟着学。没有一种成功可以复制,只有努力成功的方法和心境可以借鉴。牛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定,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了自己的完美的位置。无论是谁,22岁之前的经历都大同小异,无非是上学,当然每个人家庭环境不同,感悟会有所不一样,这之后人和人的差别就会很大。
Jack Welch,一个普通的化工博士,在通用电器公司(GE)一步一步成长成了掌门人。奥巴马同学,法学院毕业,去律师事务所,然后又辞职去教宪法,去从政。他们的出众之处是在走当下这一步的时候已经想好了下一步要做什么,他们知道每一步是如何fitin a big plan,andbefore all of these, they knew at the very beginning who they are and what thebig plan is。只有自己主宰自己要走的路,不随波逐流,才能到自己想到地方。做令你高兴的事,并享受地去做,其实就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