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病毒厮杀:我的新冠感染记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图解美国 Author 美华
撰文 | 日月明
与新冠病毒苦苦厮杀了近两周,不声不响挺过来了。I beat Covid—— 我击败了新冠病毒!
(一)
周三上午(7/28)的快速检测结果(Antigen test - 抗原检测)很快就出来了:阴性。医生告诉我结果时,我心里暗自庆幸,或许几个月前接种的疫苗真起了作用,帮助我躲过一劫?同时还做了核酸检测(PCR test),需要等待24-48小时才能知道结果。
根据快速检测结果,还有显现的症状:低烧99.6F/37.6C,轻微咳嗽和喉痛等,医生怀疑是感冒。最近感冒挺多的,医生告诉我。回家后给单位打电话请假,同事也说最近很多人感冒。出于好奇,我到网上查了查,果然如此,著名的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以及主要新闻媒体《纽约时报》对今年夏季突然增多的感冒都有报道。但愿只是感冒,我心里这样想着。但第二个检测,被称为新冠检测金标准的核酸检测(PCR test)尚未出来,心里难免有一道阴影。在PCR检测结果出来之前,出于谨慎(也是规定)第二天仍然待在家里,没去上班。
第二天,也就是周四(7/29)午后,检测结果仍然没有出来,不禁有些焦急和不祥之感。下午午睡醒来,一摸大腿,都是烫的。到晚上,忽然咳嗽得很厉害,几乎无法入睡,开始意识到这不像普通感冒。折腾到两三点钟,爬起来胡乱吃了点止咳药,居然稳稳地睡着了。
(二)
周五(7/30)上午醒来后,有点儿不相信昨晚一番猛咳后居然睡着了,感觉不错。吃罢早餐,赶紧打开电脑,邮箱里已经有一封来自诊所的邮件等着我呢。按照邮件提供的网址,登陆进入检测机构网站,果然有一份检测报告。小心翼翼点击打开报告,正是我所等待的PCR核酸检测报告。报告没有直接写明”阴性”或”阳性”,而是在新冠病毒正式英文名称旁,用红色字体打印出一个英文字:Detected(检测到),意即”检测到xx新冠病毒”。红色的字体看着格外醒目刺眼,旁边还有一个字:Abnormal - 非正常。我的希望——只是感冒而非新冠的希望——瞬间被击破了。
在报告下面还有一行小字,解释”Detected”既是日常说的”positive” - 阳性。我给诊所打了个电话,进一步核实了检测结果,默然吞下这颗苦果。
当天中午同事们在一家餐厅有聚会,为一位退休同事践行。我赶紧给同事们发送邮件,告诉他们我的检测结果。得知检测结果阳性后,大家立刻取消当天聚会,同时纷纷与当地医疗机构预约,各自去做核酸检测。本来是个高兴的日子,一时间,各自散去,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接着给自己的日常医生打个电话,10点钟左右,医生回了电话。我告诉医生自己感染新冠的消息,并把所有症状一一作了说明。医生耐心地听着,按他的意思,我略微有点儿低烧,不算什么,吃些Tylenol泰诺类退烧药就可以了。咳嗽怎么办呢?我告诉医生昨晚咳得睡不着觉。医生建议喝点常规止咳药Robitussin,但要有Dextromethorphan镇咳成份。如果止不住,他再给我开更强的处方止咳药。
我最关心的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去医院?医生想了想说,如果你发烧在100.4度/38C而且高烧不退,或者你觉得呼吸困难,喘不过气了,就需要去医院。不过,医生接着说,我听你说话,感觉你的呼吸没有问题。这个判断,还有医生的其他判断与建议,与我的感觉是一致的。医生问我有没有测血氧的小设备 - finger pulse oximeter,我说没有。最后医生说,我看过你的日常病历,你没有任何基础疾病,应该问题不大。和医生通完话,放心了许多。
下午,我给儿子和他妈妈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我新冠检测阳性的消息,让他们注意防护。
说实话,对新冠检测阳性的结果,我似乎并不意外,也不惊慌。周二(7/27)下午下班后感觉有些不舒服,到晚上低烧、喉痛、疲倦等类似新冠的症状都出现了。第二天周三一早又开始轻微咳嗽,虽然当天上午快速检测(Antigen test)结果阴性,我自觉有些侥幸,并和检测诊所医生一样误以为可能是感冒。到周四病情加重,已经预感到这不像是普通感冒,虽然在程度上仍然不及流感,但夏季这个时候流感极为罕见。周五上午见到PCR核酸检测结果,心中颇有些震动但也不意外。
忙活了大半天,自己能做的都做了。振了振精神,准备与新冠决一胜负!
(三)
感染后的第一个周末(7/31,8/1)是个不错的日子。周六上午体温98.2F/36.8C,不算高,到晚上降到97.7F/36.6C。第二天上午进一步降到97.4F/36.4C,和我的日常体温差不多。体温恢复正常,精神立刻好了许多。除了咳嗽比较恼人,似乎没有别的不适。周六的晚上,趁着好心情和室外凉爽的空气,在凉台上做了一小会儿运动。没想到好转得这么快,边做运动边这样想着。对着蓝色的夜空试着做了几下深呼吸,耳边传来客厅电视里东京奥运会竞技的声音。对自己战胜病毒,早日康复,不禁充满了信心。就这样度过了隔离期间第一个周末。
只是在周日晚上睡觉之前量体温,又上升到98.4F/36.9C,不禁皱了皱眉。
第二天(周一,8/2)是感染出现症状后第六天。上午醒来,体温略微降到97.8F/36.6C。但是从上午到下午,体温逐步升高,明显感到身体发热,头也比较晕。到晚上,体温升到100.1F/37.8C,这是感染数天来体温最高的一次。
次日周二(8/3)病情加重,体温仍然在99.7F/37.6C,虽然不算太高,但比我日常体温高出至少2度(华氏)或1度(摄氏),人觉得不舒服。特别是咳嗽,比前几天更厉害了。喝了止咳药勉强可以入睡,但中途可能醒来咳几声。白天坐着偶尔也会咳,最难受的是几乎不能说话。一张口气管就像受了刺激似的,连续咳个不停。这是感染后第七天,也是最难受的一、两天。网上说轻症7天左右就可以好,看我这样子,估计是不可能了,心里难免有些焦虑。
新冠感染有个特点,有时候似乎病情好转了,但情况可能突然恶化,病情急转而下甚至出现生命危险。感染后第四、第五天是我身体比较轻松的日子,接下来的三天则非常不好受。我担心持续的低烧和咳嗽会影响到肺,造成肺部炎症。咳嗽的时候无法说话,也让人担心是否出现呼吸困难问题。这个时候,我开始认真考虑是否需要去医院。
已经很多年没有去医院了,都忘了去医院的程序。印象中医院必须在自己医疗保险公司的网络之中,否则住院和治疗费自理。我在网上确认了两家医院,一家是附近城市医院,这家医院医疗条件很好,而且非常近,缺点是位于市中心,病人多,停车也不方便。另一家医院位于以前住过的一个小镇,离我住的地方半个小时车程,医院内外和停车场都很宽敞。确认好医院后,心里踏实了许多。(后来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是目前新冠病人住院和治疗费用,由医院、保险公司和联邦政府三方承担。不过选择自己保险公司网络内的医院更放心一些,有备无患。)
周三(8/4)上午在亚马逊网站订购了一个测血氧的小仪器,几天前有朋友听说我感染了,建议我买一个。当时感觉还可以,没当回事。现在病情加重,特别是在是否去医院方面犹豫不决,手头有个血氧测试仪就方便多了。下单时,让公司加急送来。
同一天上午,我又和医生通了电话。听了我一通诉苦后,医生安慰我说这个病通常需要两周左右恢复,中间病情有所反复属于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忧。关于发烧,医生认为我的体温基本没有超过100F/37.7C,是个好迹象。按照医学标准,只有达到和超过100.4F/38C才算发烧。如果你吃退烧药仍然不能把体温控制在100.4F以下,那我就担心了,医生这样说。我告诉医生咳嗽更重了,他给我开了两样药,一样止咳,另一样是鼻腔喷剂。他认为鼻腔内有鼻水向下流入口腔,刺激喉咙导致咳嗽加剧,喷剂是治疗鼻子的。
通电话时,我一直在不停咳嗽。快结束时,我不由得哀叹一声:你有没有听见我的咳嗽多么糟糕!医生此时说了一句让我倍觉安慰的话:我听到你咳嗽的声音。你的咳嗽是从喉咙里出来的,而不是从下面出来的。你是不是觉得喉咙深处有瘙痒(ticklish)的感觉?如果是从下面深处(指肺部/胸部)往外咳嗽,那我就会担心的,医生的声音温和而平静,不紧不慢。我听后如梦方醒,的确,尽管我有时候咳得很凶,但细细一想,咳嗽是从喉咙深处往外使劲地干咳,胸部(肺部)几乎纹丝不动。换句话说,我的咳嗽不是来自肺部,病毒很可能并没有伤及到肺!我很感激这位医生,虽然我们只是电话交流,但他一直留心聆听和观察。头一次打电话时,他告诉我听我说话的动静,感觉不出有呼吸困难的问题。第二次通话,他又留心聆听我咳嗽的特点,给我很大安慰。
第二天(周四,8/5)下午,我订购的测血氧的小仪器送到了。晚上测了一下,血氧饱和度99%,正常范围为95-100%。周五又测了一次,仍然是99%,更加证实了医生的判断,病毒没有侵入和伤害肺部。我一个新冠病人,血氧水平仍然达到99%,比许多没有感染病毒的人血氧水平还好,不能不佩服自己一把。这里顺便说一下,我平常非常注意深呼吸,几乎每天都做,特别是在户外树木多的地方散步,总是有意识地做深呼吸。树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的是氧气。吸收新鲜氧气越多,越促进血液循环。人体包括大脑内供氧供血充足,不仅人的精神状态好,也可以少生病。虽然感染新冠病毒,我的血氧水平仍然在99%,自己并不意外。日常身体体质的积累,现在可能就派上了用场。
(四)
说来奇怪,每次给医生通过电话后,病情便随之出现好转。可能是减轻了顾虑,心情轻松些了。对抗新冠病毒,最终依靠的是人体自身抵抗力或免疫系统,掌控好自身情绪,对免疫力的发挥非常重要。
和医生通电话时是感染新冠后第八天,到第九、第十天时,体温快速下降到97.3F/36.2C至97.6F/36.3C。到第十天时,停止吃退烧药。按照CDC指南,如果到第十天时,在不吃退烧药的情况下也不发烧,并且其他症状有所改善,患者就不再具有传染性,可以解除隔离。
医生开的止咳药我也喝了,是Promethazine,其实这药主要是治疗噁心、呕吐和过敏,但控制咳嗽特别有效,以前有两次秋冬咳嗽,医生也是开的这药。喝了止咳药,并不能立刻把新冠引起的咳嗽完全控制住,但至少睡觉不成问题。前面说过,对付新冠需要依靠自身免疫力,睡眠质量,休息好,饮食和精神状态对提高免疫力是必不可少的。几天后,咳嗽症状有所缓和,但没有彻底消除。
医生开的喷鼻药是一种激素类药,用于鼻部炎症和过敏。激素类药曾经用于治疗SARS,目前也是治疗新冠的选项之一,但副作用较大。激素药物可以缓解炎症,其原理是通过减弱免疫力,所以要慎用。医生给我的激素类喷鼻药剂并非针对新冠病毒,而是防止鼻水过多,流入咽部后刺激咽喉加重咳嗽。我知道激素类药的厉害,医生也再三叮嘱一天最多使用一次,加上鼻水并不多,我只用过两次就没有再用。
很多人感染新冠后失去了味觉和嗅觉,我的味觉一直都在,咸的、甜的、辣的等等味道都尝得出来,胃口也不错,能吃能喝,但是嗅觉在几天之内不知不觉就消失了。最初意识到这一点是忽然闻不到杀毒喷雾剂散发的香味,酒精、洗发精等的气味也闻不到了。
到了居家隔离第十三天,早上起来洗漱完毕,像往常一样在卧室、洗浴间和客厅喷洒一些Lysol灭毒剂,又在洗脸池里喷洒少量酒精。无意间,感觉闻到了Lysol喷雾剂的香味和酒精的气味。
中午煎了两个葱油饼,打两个鸡蛋做了碗蛋汤,葱油饼是感染前一周在中国食品店买的。吃罢午饭,在一张椅子上坐着,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然后准备去睡个午觉。正坐着,一个念头毫无来头地在脑际浮动:这葱油饼的味道太重了。以后再也不做葱油饼了,弄得满屋子都是葱油饼的味道!想到此不由得一惊:我能够闻到葱油饼的味道了!至此,我的嗅觉,好像被坏人劫去多日的孩子,自己又回来了。
学校规定感染后需隔离十四天,症状消失后即可回校上班。十四天后我又多请了几天假,并度过了感染以来第一个没有新冠的周末。傍晚在林子里和湖边散步,林间小路仍然是那么曲曲弯弯,狭长幽深。山脚下的湖似乎要休息了,平静得像一个熟睡的婴孩。湖面上泛着淡淡的光亮,和一丝丝浅红淡黄。湖水平静地流淌,划出一道道浅浅的波纹。云在天空不断地变换着形状,最后呈现一片火红,那晚的云真的很好看。
(五)
按照CDC分类,新冠患者的轻重程度分为轻症(Mild)和中度症状或一般症状(Moderate),后者略有轻微肺炎,两者大约占患者总数的81%;然后是重症患者(Severe),占14%,这类患者呼吸困难,缺氧,肺部影像可以观察到病毒大面积(50%)影响。最后是Critical病人,即需要进ICU抢救的病人,占5%,这类患者除了具有重症患者的症状,而且呼吸衰竭,多种器官出现障碍。
根据自己的症状判断,我应该属于轻症和中度症状之间。这里我对自己经历的主要症状和若干注意事项多说几句,也许对他人有用。
发烧是新冠感染最常见症状之一,我看到有个统计是占患者总数78%。我虽然也有发烧,但体温并不高,在感染后头十天里最高达到100.1F/37.8C,多数时候在99.6F/37.6C左右。按照医学标准,体温达到100.4F/38C才算发烧,我的情况顶多算是低烧。但人要具备些常识,除了参考医学标准,更要与自身日常体温比较。我的日常体温在97.4F, 97.5F(36.3C)左右,现在升了两度左右,身体立刻觉得不舒服。更何况新冠让人捉摸不定,不知道是否会恶化,所以一定不要掉以轻心,低烧也要尽快控制住。
退烧药主要有两种,Tylenol-泰诺和Ibuprofen-布诺芬(主要品牌Advil, Motrin),我吃的是Tylenol。去年武汉疫情期间传说布诺芬有可能加重病情,但我在网上查了查,后来的研究并没有发现证据证明布诺芬有危害。医生说Tylenol和Ibuprofen都可以,为了安全起见,我还是选择了Tylenol。不过Tylenol对肝脏影响较大,一定要遵医嘱按规定剂量服用。医生让我一天吃三次,每次两粒,每八小时一次。我一般一天吃一次,最多两次就够了,主要是睡觉前吃。到第九、十天时烧退了,立刻把药停了。这里说明一下,我不是医生,具体如何治疗,用药,大家应该听医生的。
新冠感染的另一个主要症状是咳嗽,也是折磨我最久、最痛苦的症状。我在网上查了不少资料,希望有人能够告诉我咳嗽到底要持续多久,似乎这样就可以早日结束痛苦似的。结果网上资料各说各话,有的说几天,有的说一、两周甚至数月,没有个准。
后来在网上查到一篇专门针对新冠感染咳嗽症状的文章,发表在著名医学刊物《柳叶刀》(具体是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上,发表日期是今年5月1日。不仅是医学专业论文,而且非常新。根据该文,咳嗽在新冠患者中非常普遍,占60-70%。咳嗽持续的时间,平均为19天。后一结果与我的情况大体相同。另外,大约有5%的患者康复后,咳嗽仍然能够持续四周或更长时间。
《柳叶刀》的这篇文章有多位作者,包括几名华人作者。文章综合了至少九个国家,十几项研究,21682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主要发现和研究结果大出意外,给了我认识新冠病毒和咳嗽症状一个全新的视野,深受启发。
新冠病毒感染的另一个中文名字是新冠肺炎,似乎新冠和肺炎是一体的,得了新冠就必然感染肺炎。加上多数患者都有咳嗽,更让人联想到咳嗽是肺部问题引起。但是新冠疾病的英文名称为Covid-19,其中并无肺炎的意思。当然,肺部损伤和肺炎仍然是新冠疾病Covid-19重症主要症状之一。
根据《柳叶刀》那篇文章,虽然肺部组织变化在患者CT扫描图像上较为普遍,但肺部纤维化的患者只占所有患者中10-20%。个人感觉这个结果与CDC重症和ICU患者19%,轻症与中度症状患者81%的统计结果较为一致。也就是说,真正肺部受到损伤的是那大约20%的重症和ICU患者,这也是他们之所以成为重症的原因之一。而多数患者,即那些轻症患者和中度症状患者,肺部很可能并没有受到损伤,或者损伤轻微(例如中度症状患者的轻微肺炎 mild pneumonia)。这是我的推测。那么,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60-70%)患者都有咳嗽症状呢?
新冠患者在不同程度暂时失去味觉和嗅觉,现在已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上述《柳叶刀》文章作者在患者感官神经(sensory nerves)发现新冠病毒的存在,认为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感官神经后,神经系统内部免疫功能(neuroimmune mechanism)开始反击,引起神经系统炎症(neuroinflammatory events),类似我们听说过的细胞因子炎症,从而导致暂时丧失味觉和嗅觉。
人体咳嗽反射机能(cough reflex)是由迷走神经(vagus nerve)控制,同理,该文章作者认为,当新冠病毒侵入迷走神经(vagal sensory neurons - 迷走神经元)和控制气管的神经,神经系统的免疫功能开始工作,出现神经系统炎症,造成气管和咳嗽条件反射机能高度敏感(cough hypersensitivity),从而条件反射式咳嗽,通常是干咳(dry cough)。我觉得这个解释非常符合我的症状,通常是喉咙一痒,不由自主地咳嗽。或者是腹部呼吸肌(diaphragm)处一阵痉挛,引起咳嗽。以前一位耳鼻喉科医生告诉我,亚洲人说话用喉咙发声,西方人说话气息从腹部呼吸肌出来。唱歌的腹式呼吸也是使用diaphragm。这两处部位产生的咳嗽,我感觉都是神经性、条件反射式干咳。这也符合医生对我的观察,咳嗽来自喉咙咽部而非胸和肺部。
《柳叶刀》此篇文章进一步认为新冠患者痊愈后的其他一些遗留症状例如疲倦、呼吸困难、疼痛等,极有可能也是神经免疫机制和神经炎症机制交互作用引起的。作者建议使用鸦片类药物和其他调节、镇静神经的药物治疗和控制。我是不可能也不会去弄鸦片吃的,另外两种药都是治疗普通带状孢疹痊愈后某些疼痛后遗症的药物,我们知道带状孢疹本身也是一种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引起的疾病。我自己已经不需要药物,知道了自己的咳嗽是怎么回事,心里踏实了许多。我相信通过调整心情,做深呼吸和适当运动,彻底恢复应该不是问题。
上述《柳叶刀》文章专业性非常强,我反复阅读多遍,但我不是医学专业,有些理解不一定对和全面。有兴趣的人,可以查阅《柳叶刀》原文 -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title: Confronting Covid-19-associated cough and the post-Covid syndrome: role of viral neurotropism, neuroinflammation, and neuroimmune responses.
前面说过,在感染隔离期间我曾经纠结要不要去医院,而且做好了准备。我觉得一旦感染了,哪怕是轻症,也要做好去医院的准备。新冠病毒难以捉摸,事先考虑好附近有哪些医院,以备万一。另外,建议在家准备一个测氧仪 - finger pulse oximeter,可以帮助自己确认是否缺氧,是否呼吸困难。血氧指标,是确定是否需要去医院的重要依据,免得自己乱猜,浪费时间和精力。
我说过自己不是医生,只是叙述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如何诊断,治疗、用药,以及是否需要去医院就医等,应该听医生和专业人士建议和指导。另外,我谈的主要是轻症和中度症状,我自己没有经历过重症也不做这方面研究,没有资格谈也不会乱说。轻症与重症差别非常大,有疑问应该去请教专家。
总的来讲,我的病情说起来是轻症,但并不轻松。头三天感觉就是个感冒,但很快意识到比感冒厉害,不过似乎比不上多年前得过的一次流感。当时体温一下子就升上去超过华氏100多度,而且咳得根本就不能躺在床上,只能坐在沙发上,咳了一晚上。不过,感冒和流感拖不长久,基本上一个星期就好了。新冠持续时间更长,更磨人。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我们对感冒和流感非常熟悉了,对病情发展和结束的过程心里比较有数。新冠就不同了,最大的担心是对它的发展、进程、变化心里没底。虽然绝大多数患者都是轻症和中度症状,但我们无法预知自己一旦不幸感染,将是属于那80%的轻症和中度症状,还是20%的重度症状?这种种不确定因素,会给患者带来很大心理负担。
去年有位同事感染新冠后,也是呆家里自愈的。我们问他有什么感受,他迟疑着说,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但也不好过。反正是不想得这玩意。我的想法和他一样,我也不希望碰到这个病毒。我希望其他人都能够远离这个病毒,避免受其伤害。
2021年8月27日
(此文为休斯顿在线删节版)
推荐阅读
图解美国
客观、理性、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