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新入职的律师,都会特意安排在“做大梦”会议室郑重地写下自己五年的愿望,放入律所定制的“时间胶囊”,见证五年后“我的健康”、“我的财富”、“我的专业”、“我的平台地位”、“我的行业影响力”、“我的家庭建设”是什么样子。
“两年、三年太短,八年、十年变数又太大,很难看清楚。”2021年9月19日,是我入职申同所五周年的日子。五年的时间,过得特别快,但每一天都幸福得很具体、很真实。如果说,前三年,从授薪律师转做独立律师、从成为合伙人到执行主任,从埋头做业务到参与律所管理,是大踏步向前、肆意成长的三年;那么,第四、第五年,便是和一群人稳步前进、心更坚定的两年。漫步时光隧道,我来到申同档案室,打开“时间胶囊”,与五年前的自己认真对话:2016年来上海,我26岁,满怀信心站在魔都新起点上,却意外发现自己走路出现了脚麻症状。医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说心里话,当时真的特别绝望。以前总觉得年轻人初入职场,一定得拼命努力,为了成长,可以暂时牺牲健康、牺牲睡眠,去熬夜、去加班、去抗压。但从医院走出来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这种想法是多么极端;这种做法,是多么不负责任。
活得好,是生命的自觉。申同人对健康的重视,让我把对健康的渴望,写进了“时间胶囊”,我必须把健康当成一项任务去管理。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多位合伙人带我四处寻医问方,做过腰椎按摩、物理牵引、倒着走、坚持游泳,效果都不明显。
有一次,一位热心的客户推荐说江苏有位“铜锁神医”,专治腰椎间盘突出,铜锁敲一敲,腰椎就能好,她老爸的一位朋友,就是神医治好的,但每天只接待50位病患,得一早去排队。“万一有用呢?”两位驰骋律场的主任,像是为孩子操碎了心的父母,竟真的带我去了。神医的铜锁,果然没把我“敲”好,但合伙人的陪伴,让我越来越明白,也越来越坚定:
恢复健康,是我必须要兑现的承诺。后来,很幸运找到了一位人体运动表现学院(IHP)功能性训练认证教练,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坚持康复锻炼,重新找回了掌控健康的能力,“我的身体,我做主”的感觉真好!这五年,我最深切地明白:健康,是自由,更是责任。有时候,我们对社会、对法治事业,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对自己、对家人却是百分之百重要。一条健康的职场路,才能越走越宽,行稳致远。
申同所想方设法激励律师树立职业理想,并将理想具像化。比如财富指标、行业地位等。2017年申同改制时,合伙人签过一份书面决议,要在2018年底实现所有合伙人在上海有车有房的目标。我来上海时间最晚,也是最后一个完成目标的。
我记得,暖房时,申同创始人杨林兵律师很动情地说,“兄弟们,我们提前两个月完成了这一目标。我一直觉得,家不安,何以安心?心不安,何以安所?我们真的是一群很普通的人,一起开家律所,其实也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但我们很努力、很踏实。幸福永远不会来敲门,只有孜孜不倦去追求。”这一决议,后来升级为申同所的“律师安家计划”。在申同,会有人把你的安家计划当作律所头等大事,一起去看车、看房,做购置计划,陪同提车、一起暖房。人生中的重要时刻,都有人陪你见证。这五年,我逐渐懂了:
身有所置、心有所安、情有所归、爱有所属,希望在申同,都会一一实现。
专业,立业之本
专业好,是律师的基本功。执业初期,有幸在大成律师事务所陈思老师的精心带教下成长,做过各类诉讼案件四五百件。加入申同时,我暗下决心,要有自己的专业旗帜,并写进了“时间胶囊”。专业标签,可能一两年很难真正形成,但五年、十年,定是可以成就一个专业的。
申同所鼓励青年律师独立执业。因为不独立、有活干、有饭吃、有机会提高技能,但大部分人容易形成路径依赖、逐渐丧失独立的勇气,这是关乎初心和前途的问题。独立之后,就面临专业化的问题。一家律所,要有适合自己的专业化建设。有什么样的人才,搭建什么样的团队。申同选择了一种“自下而上”的专业建设之路。每位律师加入申同后,都要思考,我该在哪个团队或者阶段性地在哪个团队。加入申同第二年,创始人鼓励我,组建了商事二审团队、制作了团队产品手册,提出了团队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所有二审案件,其实都是非标业务,但在业务操作上,我们制定了二审办案的标准动作,比如:案源开拓上,主要来自所内市场、律师同行和陌生市场。近百人的申同所,已有了很好的场内合作市场。申同所是今日头条法律频道第一家签约律师事务所,我带领团队开通了【今日头条】律师专栏,定期分享二审办案思考,并结合浏览器检索“一审败诉”、“二审上诉”等关键词所关注的所有问题,推送讯息。申同人,特别重视基础建设。从认知到方法、从方法到习惯、从习惯到品格,一步步培养,我们坚持职业逻辑,不疾而速,相信时间的力量。这五年,我慢慢相信:水滴石穿,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方向对了,时间会给答案。
职场,幸福载体
五年,你会对自己做职场安排吗?在申同,我们把律师成长分为五个阶段:
所以在职场上,申同所鼓励新人,除了是一名优秀的执业律师外,更要去思考是否晋升成为律所合伙人,是否有理想、有能力去做律所管理者。
对于刚迈入律师行业的年轻人来说,大多会选择埋头提升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管理”听上去多少有点不务正业。五年里,我做了三年半的管委会主任。管理,让我对于律师职业选择、职场安排,更加坚定;让我在面对企业客户时,能更同频、更深入地回应他们对组织打造、对团队管理的服务需求。在基本法律框架下,大家都不外行,加上有法官在,想办错案子都难。所以,一个案件的办理,可能A律师、B律师对法律关系的分析,差别并不大,但一位有管理经验的律师,可能更懂人心、通人性,能够更好地修复已经撕裂的社会关系。文化对人的改变最大,职务让人成长。一位有能力去管理律所、管理团队的律师,可以更好地管理客户、管理生活。加入申同时,听创始人讲为何创办申同。他觉得律师行业,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唯创收论”的基调,让整个行业更加焦虑。他说能不能打造一家律师事务所,让在这里执业的律师,能够过上健康、富足、自由、体面的生活,在做业务的同时,能够实现生意、生活、生命平衡发展。坚持下去,或许就不知不觉改变了我们的行业。这种对律师行业的使命感,深深打动了我。
这五年里,我也在思考:当个人的健康、财富、专业、职场都安排好了,我们该为行业、为社会,做些什么样的事情。我们能否把自己在申同的成长路径,以小范围社群或文字方式,记录下来,为年轻律师提供一个参考样本。所以,申同所发起号召一群有稳定平台支持、渴望成功、有行业使命感、组织能力强、有合作精神的90后律所管理者,筹备一个90后联盟,碰撞90后管理者的思考。我们申同人没有野心,但有联合同行者一起变得更好的强烈愿望,心里总是觉得,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
家庭,生命码头
家庭建设,在我的“时间胶囊”里,结结实实地落空了。五年,虽已立业但未成家,且单身资本越来越“厚”。很感谢,父母从不催我,总讲可以慢慢找、不要急、不焦虑。所以,我自己一直很笃定地在想:两个人在一起,到底要创造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两个人相遇,外面再动荡,但小世界里很温暖,两个人要有深度的理解、价值的认可、共同的目标、同频的成长。
这两年,有热心朋友帮着安排过相亲,也有好朋友千叮万嘱相亲时千万不要聊工作、不要聊律所。我都没忍住。不依靠别人,也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过得很幸福。有了那个人,会更幸福。我在这儿,他在那儿,我们会在幸福驿站相遇。下一个五年,不,也许是明天,我一定及时跟大家分享。
五年“时间胶囊”,承载着申同幸福文化的基因,传递着申同所对律师的指引。让我们不断去思考,申同所的律师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成就一番什么样的事业。我很喜欢律所文化上墙的一段话:我们享受一起努力的过程
我们追求一群人幸福活着的样子
- END -
点击视频,看申同故事
愿景
打造最幸福的中国律师事务所
使命
通过幸福文化驱动律师行业健康发展
价值观
彼此自由 互相成就 一起变老
编辑 & 排版:麻慧婷
欢迎关注幸福申同一起打造幸福职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