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中年转行做律师,是纵身一跃,还是蔷薇蔓生?
- // -
一、 职业“前半生”的理想:
从学生到行业专家
1、年少无畏,懵懂中,扎进了融资租赁行业
我国现代融资租赁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40年的发展,融资租赁已经成为我国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家租赁公司的成立拉开了融资租赁1.0时代的帷幕,到2007年原银监会开闸允许商业银行控股设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行业进入2.0时代,此后度过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政策规范并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对于融资租赁的功能逐渐明确,对融资租赁业的监管不断趋严,行业发展步入转型优化的关键时期。
我自2005年研究生毕业即加入被租赁界号称“黄埔军校”的远东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远东宏信有限公司旗下金融服务领域的核心企业)。虽然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早在1981年就已经设立,但其后行业发展遭遇波折,实际上自2000年之后,融资租赁行业才又重新开始焕发活力。彼时,融资租赁行业在国内正处于发展早期,没有足够的社会人才满足企业需求,因此远东租赁自成立以来首次启动校园招聘计划,管理层也极为重视,并将其命名为“铸剑计划”,我成为公司的第一期“剑人”。
在远东租赁“三个一”(远东是一支军队、一所学校、一个家庭)文化的感召之下,在医疗系统事业部的7年工作经历,我从一名学生彻底转变成了“社会人”,我懂得了如何操作一个项目、维护一个客户和经营一个市场。为了尽快褪去学生的稚嫩,主动锻炼自己的社会行为能力,我曾与小区内的民工一起打过牌,给医院门口的保安送过烟,绞尽脑汁的寻找与客户之间的共同话题(当时的客户年龄基本都超出我15岁)。
我从远东租赁“毕业”离开的时候,已经从一名项目助理成长为管理者;从负责华南三省的医院融资业务到主管全国医药制造企业的融资业务;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我完成了结婚、买房两件人生大事,在上海这座城市扎下了根,有了归属感,不再是一个异乡的“漂泊客”。
远东租赁的这段工作经历,给我最大的体会是:“选择往往大于努力”。
职业生涯早期的工作,大概率是对职业长期规划尚处于懵懂状态之下做出的选择,是以解决基本生存需求为根本目的的“需求驱动”下的选择。如果个人在职业发展的初期能够进入一个正在快速发展中的行业,同时还能进入行业中处于高速发展中的头部企业,再叠加个人的勤奋与努力,那么不仅可以实现个人在物质方面的积累,还可以打开个人中长期职业发展的上升通道。
而要作出相对最优的职业选择,我个人的理解是:
首先,要尽可能选择自己所热爱的,因为兴趣可以最大化地激发人的潜能。退一步讲,即使选择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至少收获了过程的喜悦。
其次,如果受客观条件所限,不能选择自己所热爱的,那就基于个人的认知水平,经过理性的思考后尽可能从长期主义的视角去做选择,切忌过分关注短期利益或随波逐流。
2、享受行业发展红利,组团“跳槽”,实现职场发展跃迁
自2012年5月以来,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轮监管放松、业务创新的浪潮。新一轮的监管放松,在扩大投资范围、降低投资门槛,以及减少相关限制等方面,均打破了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证投基金管理公司、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之间的竞争壁垒,使资产管理行业进入进一步的竞争、创新、混业经营的大资管时代。
在大资管时代下,伴随远东宏信有限公司2011年登陆港交所上市,众多资本方发现“租赁”牌照在开展业务过程中的灵活性优势。融资租赁行业自此进入到快速发展的周期,融资租赁公司的数量也快速增加。2012年平安集团投资成立了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我有幸作为创始团队成员参与其中。回想当年平安租赁的成立,在业内还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在平安租赁的5年工作经历,是迄今为止我职业生涯能力提升最大的时段,得益于公司管理层搭建的良好平台以及给予我的充分授权,让我完成了从基层管理者向中层管理者的快速转变。从0开始搭建公司的业务拓展部,全程参与部门的战略制定、目标分解、制度建设、人员培养、绩效考核、奖金分配等方面,逐步确立教育、文化和旅游等业务方向。我从平安租赁离开的时候,部门年度投放规模已达50亿,存量资产规模超过百亿,部门人数超过50人。
在平安租赁工作期间,我的职业发展驱动力从单纯的需求驱动转为“做成一件事,成就一批人”的事业驱动。由此我深度参与到管理理论学习和管理实践活动中,切身体会到“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更是一门艺术”。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因为管理需要理论支撑,管理需要工具辅助,管理更需要实践检验。因此管理是有固定模式和方法可遵循的。没有理论和方法支撑的管理,会让管理动作杂乱无序,事倍功半。管理是一门艺术,是因为管理需要处理人的关系,管理需要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的关系,管理需要平衡坚持与妥协的关系。因此管理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同样的管理方法由不同的管理者来实施,最后的结果会差异巨大。
3、行业变革,事业“冲高回落”,平静地停下来“自我反思”
2017年中国民生投资集团拟采用“债权+股权双轮驱动”的模式,专门聚焦大健康产业打造一家专业的融资租赁公司,并计划未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依托金融+医疗+科技的概念,股东希望市场能给予较高的估值水平。
当时我已经入行12年,参与了平安租赁从0-1的全过程,并亲自主导完成了一个事业部从0-1组建的全过程。在面对能够参与主导打造一家上市公司的“诱惑”时,我又一次选择了冒险,以分管业务的高管身份加入了中民投健康产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负责开拓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医药企业、学科中心等客户群体。
然而自2018年开始,针对金融行业和医疗行业的系列监管政策相继出台,预示着行业发展的环境迎来深刻变革。此时股东自身的流动性也遭遇困境,导致公司自2018年就无法正常的开展业务。为缓解流动性压力,公司自2019年开启与各资金方的谈判工作,解决资产与负债的久期错配问题,同时与各资本方洽谈公司的整体出售计划,期间参与并见证了各种的利益纠葛和人事纷争,直至2020年疫情爆发后我由于合同到期而离开。
在中民投健康租赁担任高管的3年里,我亲自参与主导了一家公司从0-1的全过程;也“被安排”主导了公司的裁员计划,无奈的送走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姐妹,至今想起我都无颜以对他们;我也得以有机会在更高的层面去见识一些所谓的“大人物”和“大场面”;我更得以有机会去见识人性在压力、恐惧和利益纠葛下的流露。
这段“略显苦涩”的经历,给我的最大体悟是人只能做个人“能力圈”范围内的事情,超出个人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即使得到了也未必能接得住、做得好。“能力圈”是集个人认知水平、性格特点、人脉资源、处世原则等因素的综合素质的体现,而其中的短板因素将决定个人能力圈的最大边界。当平台资源禀赋的重要性远超过个人能力禀赋的重要性时,个体需要在平台内根据自身的能力圈寻求合适的定位,否则极易在名和利的驱使下迷失自我,甚至被“反噬”。
4、不惑之年再出发,“多行好事要问前程”,未来之路选择“自我驱动”
2020年从中民投健康租赁离开后,我先是参与了朋友的创业公司,后在一家民营大股东控制的融资租赁公司担任高管,但由于资金问题,该公司无法正常开展业务。与此同时,我也在思考未来20年的职业生涯该如何规划?在人到中年之后,结合个人的能力圈应该选择哪种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伴随人口老龄化和“35岁”、“45岁”的职场现象,如何让自己长时间地与社会建立连接并持续创造价值?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促使我开始筹备转型之路。
2020年开始,我利用工作的闲余时间准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经过两年的努力,最终顺利通过考试。之所以选择律师职业作为转型的赛道,更多的是基于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处世原则而作出的决定。“简单、直接、务实”的性格特点让我更擅长的是“谋事”而非“谋人”。“尊重而不谄媚、合作而不依附、谋利而有道义、得名而有坦荡”的处世原则,让我略显“不讲政治”。这两个要素是我个人能力圈的“短板”,且很难通过持续学习和后天努力而改变,它们将决定我个人能力圈的最大边界范围。
律师是一个靠“自我驱动”和“持续积累”的职业,需要长期主义精神、日拱一卒的坚持和持续学习的定力,这些特质非常符合我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我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律师职业依托个人自带生产资料,不过分依附于平台和他人,自由独立,在法律框架内最大化当事人的利益。律师职业还可以见证人间百态,可以真正地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 人生“下半场”:实现从行业专家到法律专家、从职场到职业的转变
作出转型的决定之后,我经常会被“灵魂拷问”,其中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放弃既有体制内的高管职位?为什么放弃那么多年融资租赁行业的积累?为什么在不惑之年还要如此折腾?
从生命的过程看,生命的本质就是一场经历。按照金庸老先生的说法,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在这场经历中,首先要努力地让自己和家人活得富足而体面,这是“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所必须肩负的责任;其次要努力的让自己活得内心充盈,逻辑自洽,尽可能按照自己的定义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对自己一生所应当做出的交待。
1、 拥有“选择”的权利,让自己和家人活得富足而体面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富足而体面的生活。一份好的工作,不仅要能提供不错的合法收入来源,更重要的是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当下,能提供满足个人内心对于安全感的需求。这种安全感,其实是一种能够自由选择的权利,不过分依附于某个平台,不过分依附于某个人。
人生所有的努力,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有的选”。
律师作为一个高门槛的职业,全国目前有60万律师,平均每万人拥有律师数量4.2人,而发达国家平均每250人就拥有一名律师,因此律师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律师是一个近乎“0资金”投入的职业,具有风险低的优势,是比较适合中年人“不折腾”的一种创业项目。律师又是一个需要持续积累,不断自我精进的职业,更多地依靠自我的“专业能力、认知能力、格局意识”,只要足够的勤奋和坚定,拥有开放、包容、合作的格局,自己就是自己的“老板”。
2、不被外界的定义所束缚,让自己活得内心充盈,逻辑自洽
如何让自己活得内心充盈,逻辑自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这取决于个人的“认知能力”、“性格特点”和“处世原则”。当苏东坡写下“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时候,他的内心应该是充盈且自洽的;当巴菲特在90岁高龄“吃着汉堡”,“喝着可乐”,依然“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时候,他老人家的内心应该是充盈且自洽的。
在让自己和家人可以过上富足而体面的生活后,我理解个人的“内心充盈、逻辑自洽”应该不取决于人的财富、名誉和地位,而只与自己内心的感受有关。
自2020年开始,在准备职业转型的同时,我阅读了大量有关价值投资方面的书籍,对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理念和人生经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二老对于财富的认知,长期主义的理念,持续学习的态度和利他的精神,似乎与当下浮躁的社会氛围显得格格不入,他们二老拥有如此量级的财富下所践行的生活方式,也与大众对于超级富豪的认知大相径庭。
不被外界的世俗定义所束缚,坚持不断地做自己,恰恰符合我本人简单直接的性格特点以及对于独立、自由和可控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律师职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我可以尽可能地按照自己的定义来选择生活。
律师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终身学习的职业,可以不断提升自我的认知、格局和专业;律师需要有利他的精神,才能维护公平正义;律师可以长时间地与社会建立连接,不被年龄所限制,进而持续实现自我价值;律师让我有更多独立自主的时间,去做原来想做但没有时间做的事情。
人需要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生活,才会感到舒服幸福。这就是一个“少年”选择转型的原因。
三、 结语
在与上海申同律师事务所创始人杨林兵律师交流之后,我被申同“彼此自由、互相成就、一起变老”的价值观所深深吸引,因为这就是我内心感到最舒适的一种人生状态。“打造最幸福的中国律师事务所“这一长期愿景,让申同所在众多律所之中显得另类而不同,毕竟在律师行业越来越内卷的今天,不强调创收而打造幸福体现了合伙人们的情怀之高远,他们明白,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人生所需之物不会缺失。
作为一名深耕融资租赁行业18年的老兵,在已过不惑之年毅然的踏上了转型之路。
生命是一场经历,人生是一种体验。人生就是在不断对抗“熵增”的过程。
既要“经得起繁华”,又要“耐得住寂寞”,用平常心去享受追逐人生目标过程中所经历的沿途风景,拥有选择的权利,让自己内心充盈,逻辑自洽,用“专业、靠谱”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人,不急不躁,日拱一卒。
我虽已出走半生,但归来仍是少年!
注:个人的本次转型决定,是在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也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在此要感谢一直给予我巨大支持和鼓励的家人们。
作者:柏杨执业领域:民商事争议解决,侧重在融资租赁、医疗健康、婚姻家事、投融资等领域
愿景
打造最幸福的中国律师事务所
使命
通过幸福文化驱动律师行业变得越来越美好
价值观
彼此自由 互相成就 一起变老
编辑 :麻慧婷 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