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燕兵 | 如果,这就是命运,我依然会从容再出发

张燕兵 申同律师
2024-08-26


- // -


不惑之年,总想写点什么。虽然没有辉煌的过去,但一路走来,脚踏实地的历程还是让我挺自豪的。从山民到市民,从打工人到创业者,从中产到律师,这是老天的安排,更是我生命的自觉。过去了,世界就在眼前;过不去,眼前就是世界。


一、放牛砍柴,幸福无瑕
我的家乡在江西新余,蒙山脚下。祖祖辈辈农民的身份造就了父母亲修理地球的本领——种田。有人说投胎是个技术活,但此项技术不由本人决定。像这个年代大部分的农村娃一样,我们纵情地享受放学后的农村快乐时光——放牛、打猪草、抓鱼……寒暑假跟着母亲上山砍柴。在此过程中学会了怎么自食其力,怎么野外生存。感谢母亲的身体力行,培养了我吃苦耐劳、坚忍不拨的精神。多年后的今天,我能够在上海这座兼容并包的城市奋勇拼搏,离不开母亲对我潜移默化的滋养。

家乡蒙山

人生中有太多的不能选择。比如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但可以选择面对命运的态度。对于我而言,我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我可以选择改变自己的未来。从小到大,我就一直有一个深埋在心里的理想,“走出大山,去外面看看宽广的世界”。

因此,尽管2003年高考得了一个不差不好的分数,但由于当年预估分与盲选学校及专业的限制(类似最近几年流行的拆盲盒),一心想着走出山村的自己最后选择了远离家乡的海南师范大学电子商务专业。

搞笑的是,当年的电子商务专业为顺应市场而临时加在了计算机科学与教育技术系。今年同学发校友录,让我们登记之前的入学信息时,当年的电商专业已经不翼而飞了。

就我而言,从出生到现在,虽说不上坎坷曲折,但我认为人生中不经意的某几个点,对我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

Steve Jobs史蒂夫·乔布斯

乔布斯说,“人生所有的经历,就像一颗颗珍珠,当你在未来某一天的时刻找到了那根线,你就会把它们全部串联起来,变成美丽的项链。”

顺着我的生命时间线,让我来回忆一下不同空间中,历历在目的那一颗颗珍珠,尽管不是那么璀璨,但就我而言,却值得永远珍藏。


二、挑战自我,向上的冲动


高二时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一天我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对自己说要挑战一下自己的持久耐力。大概下午1时许,我从我们学校(位于城南)开始跑步穿过市中心,到达位于小县城西北边的仰天岗,然后从山脚下跑到山顶,最后下山。约莫傍晚7时跑回学校,整个来回前后历时约6小时。最后的结果是,后面一个月内不能正常走路。

曾经挑战过的“仰天岗国家森林公园”


三、走出大山,站着睡觉上大学

2003年,到海南读大学时,那个年代还是绿皮火车,哐啷哐啷单程近36小时,从新余坐火车到广东湛江,再换乘轮渡到海口。第一次出远门,当年为了省钱买了张站票,由此练就了站着都能睡觉的本领。

佛家讲“入定”——闭眼静坐,心神专注,不起杂念。我想我这种站着睡觉的本领大概是凡人不经意的“入定”吧——因为纯粹,所以心无杂念。心灵里干净得没有一粒沙子。

年3月20日,孙志刚被活活打死于广州某收容所,因一个人的死亡而引发国务院出台新的《城市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直接促进中国收容制度的废止。只是这个代价太大。

除了时间在同一年份,两件事毫无关联。也许正是冥冥之中的经历,为我今日的法律职业转型埋下伏笔。


四、先就业再择业,先起航再实践

由于当年已经扩招,大学毕业后应届生找工作也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小时候家里穷怕了,于是梦想着要赚钱,同时大学里为了毕业后能赚钱准备了很多证书,如全国大学英语六级(CET6)、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技术)等,也积极参与各种社团干部及社会实践。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学毕业后,我竟找份像样的工作都不好找。

回首过去,求学时一路往南,工作时一路北,先后历经深圳、广州、厦门。跟家里商量,母亲说“现在工作也不好找,实在不行你还是到福州去吧。好歹福州有个亲姐,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也有个落脚的地方”。带着这种朴素的保心理,最后在福清(福州的县级市)找到了一份外贸总经理助理的工作。包吃包住,做五休二,天天听隔壁邻居玻璃大王曹德旺的传说只是,后续由于当时创始人的能力跟不上野心,最后公司倒闭了。


五、一路向北,扎根上海

大部分人换工作,可能都是在上一家单位就职时就已经在悄悄地投简历了。但我是少数人,发现公司有不对的苗头,果断地辞职,然后顺便考了个驾照。2007年那会,鞋都福建晋江很多企业准备开拓海外市场,某天有家鞋企在电话面试时问我要不要去非洲,说“非洲是片处女地,大家都不穿鞋,市场广大……我们准备在那边设立办事处开工厂......前期可能比较辛苦,工资也不高。但你是农村小孩,相信你能吃苦,又会说英语,前(钱)途一片光明……”。我见对方说的这么实在,就去办理了护照。签证前,我打电话给在上海工作的校友,告诉他我准备出国的打算

结果这老兄悠悠地来了一句,“你去非洲干嘛?”

我告诉对方:“第一,出国听起来很有面子;第二,出国可以开阔眼界;第三,出国可以练好英语。”

然后,这位老兄逐一批驳我:“第一,非洲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哪有上海这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好;第二,就是因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绝对够你开阔眼界;第三、想要练好英语,南京东路步行街扫一腿,一大把老外倒下了,随便你练。”

2008年,初到上海时的陆家嘴

人家其实只是随口一说,但我被这老兄清晰严密的逻辑思路震撼到了。当晚,身上揣着300块买了北上的绿皮火车票,于第二天到达上海南站。


六、为功利择业,为情怀转行

到上海的第二天,恰逢周末。由于之前一直梦想着做证券分析师,所以专程坐轮渡到浦东参访上交所。颇具黑色幽默的是,由于节假日休市,当我好奇地打量着怎么进去的时候,一不小心被安保人员请去小黑屋谈话了。可不是嘛,从小地方出来,一身的农民乡土气息,你的好奇探索被人当成了鬼鬼祟祟。

尽管有这样特殊的“礼遇”,还是改变不了我对证券分析师这个职业的向往。我的印象中,分析师们经常在财经电视节目里指点江山,分析宏观经济走势。似乎幻化成了“既有面子(上电视露脸)、又有里子(赚钱多金)”的高富帅角色因此,当我投递简历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金融相关行业。

当时经过笔试、面试,已经收到了中银证券的入职offer叫我第二天去报道。当天下午,意外又来得这么突然,有一家做Relocation的公司叫我去复面,说老板很看重我的经历,公司客户都是世界500强(Fortune 500)的高管及各领事馆总领事,全英文工作环境……结果被对方一顿画饼,我果断改变了行业决定。

良师益友:前中欧中国创新中心联合主任

Prof. Bruce McKern


七、职场进化,修炼自己

职后,我不断地拜访外企,有预约好的,也有陌访的。感谢当年陆家嘴58栋甲级写字楼里的前台漂亮小姐姐。不管是热情接待的,还是把我扫地出门的,至少让我学会了以下四点:

第一,知道什么叫“走运”。所谓“走运走运,要走才会有运。所以没事多出去走走”(郑重声明:“走运”的解释版权归张燕兵所有,未经本人允许,也特别欢迎大家引用)。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人是社会动物,只有把自己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融入这个商业生态,才能产生更多的化学反应。

因此,不管是传统的线下拜访、课程分享,还是时下流行的微信朋友圈、视频号、公众号、直播等,都是每个人“走运”的重要方式和工具载体。我也真诚地希望大家勇敢地走出去。

第二,勇敢地接纳自己。走出去之后,才发现自己有很多的缺点,比如:形象不完美、普通话不标准、讲一口只有老外才能听懂的江西英语。但正是因为接受了社会的反馈,才会有正向的改变与提升。我们要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再完美的人生也有缺憾,再不好的背景也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改变别人很难,改变自己很容易。我们不是理论家,所有的事情都是做出来的。想都是问题,干就得了。正所谓“实践出真知”、“知行合一”,勇敢地接纳自己,大胆探索想做的每一件事情。

第三,被人拒绝是常态。以前我是一个跟女孩子讲话都脸红的人,后面经历过N次被漂亮小姐姐无情拒绝与驱赶的摧残,我终于明白:人与人交往,在没有建立有效的信任感之前,拒绝是常态,接受是异态。同时,人家的拒绝大概率是拒绝这件事情本身,并不是你这个人。因为在没有建立有效认识之前,对陌生人的拒绝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答案。

第四,接受自己的平庸。我没有名校的光环,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但农家子弟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皮实、坚持、执着、向善……更懂得“没有伞的孩子才会拼命奔跑”。


八、一次犯错,自学法律

兴许前老板将我的勤奋与努力看在眼里,在我三个月没有开单,即将被干掉的情况下,公司分了我一个客户来操作练手,该客户为德国某基金会驻中国区主席。当时我负责对接谈判签约,安排其安家于鸿艺豪苑某单元。

签约的时候,业主与租客本人都在现场,大家都说合同的某项条款需要更改。我想当然地以为合同当事方都同意更改,于是便在合同文本上就地删除原条文。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之前温文尔雅的主席近乎咆哮道:“YOU STUPID CHINESE, YOU DON’T KNOW THAT THE CONTRACT CLAUSE CAN’T BE DELETED CASUALLY”中文翻译你这愚蠢的中国人,你难道不知道合同条款是不能随意删除的吗?)。当时我被整懵了,只能一直不停地说Sorry道歉。尽管事后合同当事方在删除的条文上补签名字进行了挽救。但是,以后在跟该德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从未正眼看过我一次。

怎么办?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除了人品,就是专业。从哪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吧。机缘巧合下,我报考了万航渡路1575号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律自学考试。


九、矿难维权遇阻,深知专业才有力量

时间快进到2021年,期间我经历了创业、成家、置业、生儿育女,顺道获得了华政的法律学士,同时也因子女的教育问题,将自己转变成上海户籍。看似美满的人生却遭遇了亲人的变故,我最为尊敬的两个姐夫在同年不到3个月内相继过世。一个(二姐夫)是因为天灾癌症复发,另一个(大姐夫)是因为人祸矿难去世。

据说,人死后会进入天堂。就我的亲身经历而言,人死后会不会进入天堂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亲人去世,特别是家庭顶梁柱的离开,对于活着的人意味着什么。

殡仪馆化好妆后,推进火炉,等待、哭泣、哀号……约莫一个小时的煎熬,出来一堆白骨,我和姐不忍心但又狠心地用工具将过大的颅骨、股骨等敲碎,一铲子一铲子地装进骨灰盒。

直击灵魂的“哲学三问”


十、直面死神,顿悟生命的自觉

人说只有经历了生死,才更懂得生命的意义。在生命面前,其他一切诸如金钱、权力、地位、名誉、尊严……都是虚名,不值一提。人,是不平等的。因为你的出身、起点、相貌、智商等因素,客观上造就了我们处在时空的不同维度。

但,对于生命而言,每个人又是平等的。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于我,除了充实地过好自己每一天平凡的生活,我将珍惜当下、珍惜现在、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和亲人。

尽管经历了灾难,活着的人,生活还要继续。就本次矿难事故而言,以我有限的法律知识、朴素的价值观和直觉,我预感事情没那么简单。理由如下:

第一,从事发时到通知受害人家属在殡仪馆的时间间隔长达8小时;

第二,报警后公安机关不予立案,也不出具不予立案回执;

第三,肇事公司只声称站在人道主义的角度进行民事补偿(注意不是“赔偿”)协商,但公司实际控制人从不出面解决;

第四,政法委、村书记等干部不断给家属施压,要求逝者入土为安,尽快了结补偿。

果不其然,后续通过我对全过程的梳理与推断,发现矿难事故的公司老板送受害者进殡仪馆时,因为没有死亡证明而报警。顺藤摸瓜,我找到当时的出警记录与出具死亡证明的医生和文件,得出一个惊人的客观结论——从事故发生到受害者被送往殡仪馆期间,在受害者还没有生理性死亡前,原本有足够长的救治时间,但矿难公司老板拒绝救治,涉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本以为,有了这些新的证据(出警记录、死亡证明等文件)可以顺利地立案。结果案没有立成,我姐作为受害人家属还被办案民警“请到”审讯室“教育”了一番,时间长达6小时之久。经过我本人多次的法律交涉,对方明确告知,这个案子不可能刑事立案,要么自行协商,要么自己走法律诉讼途径。

后来才知道,发生矿难事故的矿业公司贡献了当地财政60%以上的税收,毫不夸张地说,上到政法委书记,下到派出所所长及一众办案民警,他们的工资绝大部分都由该矿业公司贡献。同时,该涉案公司老板为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地方利益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颇具黑色幽默的是,我们自行协商,涉案公司老板不出面;我们想走法律诉讼途径,检察院也不予立案,同时咨询了几个律师都不敢接受委托。其中有一个律师倒是愿意接受,但告知我们只能背后电话指导,不能出面办理。

怎么办?这是一个法律问题。但法律解决不了。到底是我法律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还是问题本身超出了法律范畴?带着这些疑问,2021年我裸考了国家司法考试。当时一来想着全面检验下自己的法律知识水平,二来抱着学以致用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没想到,客观题低分飘过,主观题差3分。

最终,经过次年近六个月每天约3小时的主观题知识点备考,通过了这趟律师职业生涯的入门考试。


十一、结缘申同,转型律师

因工作关系,我有幸接触到很多优秀的律师、会计师、税务师、评估师、保险经纪人......从业务上讲,这帮人专业、优秀、精益求精,是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抱着学习的态度,我来到上海申同律师事务所,向创始人杨林兵主任请教。

申同创始人杨林兵主任

相似的背景与年龄,我们聊了很多共通性的话题。最后,老杨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燕兵,如果你想转型做律师,我毫不怀疑你具备做律师的优秀潜质。但如果要做好一名律师,请记住以下三点:

“第一,律师首先是个匠人。只有法律专业知识牢固,才能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

“第二,律师是读书人。要有骨气和节操,千万不能做司法掮客,失去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就会失去职业的源动力;

“第三,律师是社会关系的修复者,是美好社会的建设者。不是商人,赚不了大钱,但可以尽最大的努力温暖他人、抚平社会。”

与老杨的交流完全颠覆了我对律师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认知。后期经过与各创始合伙人、律师小伙伴的相处,我更加坚信申同是一家脚踏实地的情怀所。一个人的成功不叫成功,能帮助无数人成功的才叫成功。于是,我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申同。与各位优秀的申同人一起同行,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幸福的律师事务所。

中年转型,我不想重新定义自己。不管是创业者,还是律师,当年的那个放牛娃,从他走出山村放眼看世界的那一刻起,他与申同对“健康、富足、自由、体面”的追求是一致的,他与申同对“彼此自由、互相成就、一起变老”的推崇是相通的。

也许,申同所就是那根线,将我之前所有的经历串联起来,变成了我心目中美丽的项链。


作者:张燕兵 写于慎独斋执业领域:并购交易、税务筹划、民商事争议解决、房地产纠纷、婚姻家事服务
- END -更多申同故事请看视频

愿景

打造最幸福的中国律师事务所


使命

通过幸福文化驱动律师行业变得越来越美好


价值观

彼此自由 互相成就 一起变老


编辑 :李欣(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申同律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