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湖畅想曲 | 欧阳灼亮

2016-09-06 欧阳灼亮 土著民

✿ 中国金长城传媒奖  湖南最佳新锐自媒体

✿点击上方土著民关注   每天接收精彩文章





文|欧阳灼亮


省厅组织去杭州跟班学习,工作暇闲,自然少不了要去西湖边溜溜,尽管此前已经去过3次了,却还是一样的乐此不疲!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本身就是一首诗,一幅天然的图画,一堆美丽动人的故事。徜徉在西湖边,领略着那种令男人怦然心动的神秘的柔美,感受着那种虽然置身良辰美景,身边却唯独缺少了心上人的遗憾……在语焉不详中去找寻着历史遗留的缕缕足迹;在茅道柳巷中叩访前人的遗踪;在众说纷纭中去感悟和明晰那些也许本来就并不存在的真实;在锈迹斑斓中擦拭出点点亮光;与在此长眠的人文、历史和自然共同经历着苏醒、激荡与沉沦……

漫步苏堤,作为一个男人,我们怎么可能不去想起一个人 ——美女西施,当然是因着她的天生丽质!对她来说,已经完全脱离了她的五官、身材和皮肤到底长得怎么样?美不美的问题了!就如同光速是极限速度一样,她已经是男人(当然也包括女人)心目中美丽的代表,漂亮的极限!!无可比拟,无以复加,更无可超越……

当时越国战败,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在大夫文种、范蠡等人的建议下,卧薪尝胆,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进献给吴王夫差,并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到了很好的掩护作用,表现出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成就了“卧薪尝胆”和“三千越甲敢吞吴”的精彩史实!

范蠡,越国的大夫,西施的情郎或丈夫,在国难当头之际,公而忘私,创作了"美人计"和"苦肉计",毅然舍弃自己的情人西施,将其进献给吴王。帮助勾践兴越灭吴,功成名就之后,舍弃相位和权贵,激流勇退,化名为"鸱夷子皮",转行经商并成为巨富,自号"陶朱公",这个名字在当时已经成为了财富的象征。然后又三散家财,平淡而终……

范蠡几度散尽家财,其中固然有低调行事、散财保身的用意,但我想,更多体现出的还是他在财富面前的从容与超然:也许,只有当财富就如过眼云烟,不再成为心灵羁绊的时候,它才有可能转化成为轻松和幸福,并获得后人的遵崇……

从贫民到名相到巨商,范蠡的一生无疑是男人们心目中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后人用“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来记叙他灭吴的计谋功业,还有他与西施的浪漫瓜葛,以及经商致富的商业天才。在“吴越争霸”这段中国历史上最为紧张、精彩的片段里,他是名副其实的设计师、导演者。

在数十年的人生风云中,在那种得失与取舍之间的坚毅和果断,仇恨与谋略中不乏有惊心动魄的美丽、哀婉无奈的牺牲,更有洞彻历史人生的大彻大悟、大智大慧。2500年前的范蠡,用其无法复制的洒脱和自在告诉我们:当我们智慧地看待美女、财富和功名时,便可收获一份生命之泉的清凉和幸福。

当然,在我们神化和钦佩范蠡的同时, 却也总觉得他离完美,似乎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距离,或者说遗憾。那就是在对待西施的问题上……在舍弃的问题上……他是不是做得有点太过决然……似乎从来就不曾拥有和珍惜过…… 

我们不知道,在当时,范蠡到底是怎么向西施承诺的,我们也无法知道,范蠡把18岁的西施献给吴王,21年之后灭吴回来,已经39岁的西施是否回到了范蠡的身边,以什么样的身份,又有着什么样的分量?作为一个美女、一个亡国的女奴,心怀着国仇家恨、满怀着对情郎范蠡的爱和付出,肩负着君王的重托,来到了吴国,去完成一项本不该要她去负担的使命。

但在这吴、越争霸的激烈斗争过后,不知道,她是否也已经幡然醒悟:她原来恨的也许是她不该去恨的,她去做的也许是不该要她去付出的,而她爱的也许是她不该去爱的……

在越国,西施是爱国的典范,可在吴国,西施却成了妲己、妺喜等祸国殃民的狐狸精系列,大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那首小诗“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也许是史上唯一明确的反对和挑战这种传统观念的记载吧,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但愿可以用来安抚和慰藉一下美女们原本脆弱的情怀……

“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深刻的描绘出了美女们人生浮沉全凭命运际遇的炎凉世态。中国乃泱泱大国,几千年来,美女何其多哉,而因时乖运骞终被埋没者又何其多矣!试想想西施、昭君、玉环、貂蝉这四位超级美女之所以艳名历经百代而不衰,哪个不是因为卷入了国内外政治斗争的漩涡,并且上了帝王或乱世枭雄的龙床,从而被文人骚客所咏颂才得以流传不朽。而其美貌与品行究竟如何,也许竟然还真是次要的了,也许竟然还真的比不上我们身边的某人,或许某个朋友、某个同事………

美女们也应该明白:这毕竟仍然只是男人的世界,即便你美丽如西施,即便是曾经倾国倾城,要想名留青史,唯一的衡量标准也还是:你媚惑了谁?你是谁的女人?……男人,也只有男人,才是你们美丽的品尝者和认可者!说得更露骨点,美女都是优秀男人们睡出来的!尤其是君王和枭雄!话说得似乎有点难听了,但并没有伤害人的故意!

在白堤尽头的西泠桥畔,有一座苏小小墓,墓小巧而精致,上覆六角攒尖顶亭,竟被叫做“慕才亭”,据说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亭子的立柱横梁则刻满了白居易、李贺、王维、张岱等文人骚客缅怀苏小小的诗文。

苏小小是南朝时期钱塘地区的著名歌妓,凭借其美貌出众,诗才横溢,周旋在男人们的世界里。引来多少文人骚客和社会名流的倾慕,成为男人心中的一个难醒春梦……落魄书生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在湖边巧遇,她觉得此人气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动提供钱物上的帮助。鲍仁感激不尽,满怀抱负地奔赴考场并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正好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并赋诗“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 。白居易也有诗云:“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仔细考究,其实白居易、李贺、王维、张岱等人,他们并非苏小小的裙下之宾,和苏小小甚至都是不同朝代的人,他们和苏小小之间并没有任何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的情感绝唱,居然全部的来自于文字的斟酌与打磨,竟然可以与感情完全无关!

突然间,很钦佩起这些文人骚客的无中生有的能力来,但转而想,这也不见得就是装腔作语和无病呻吟了,也许,他们确实是有感而发,原本就是要写给某小小的,只不过是转而借了苏小小的名义……但我想,不管怎么样,不管是不是写给她,倘若有灵,苏小小应该都是高兴、感激的,而且,也可以不算是自作多情……

有时候很纳闷:这个一代名妓苏小小,长得到底是像谁呢?

漫步西湖,沉溺于美女们的柔柔情愫之中,但是,我还是想,这一片湖光翠色不能够仅仅用来成就和映衬女人们的美丽!西湖,你还应该不要忘记了一个人,那就是杨公堤的建造者——杨孟瑛。

因为这次时间充裕,反反复复逛得比较彻底,才知道西湖除了白堤、苏堤之外,还有一个“杨堤”,同样是因人而名。杨孟瑛和白居易、苏东坡一样,都曾经当过杭州的最高长官知府,而且还和他们一样,都曾在西湖上修过一道堤。白、苏两人因为是骚客,文采飞扬,而早已和西湖及苏堤、白堤一样相得益彰、名冠天下,而另一位同样为杭州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却早已经被人们淡忘了!

杨孟瑛1503年来到杭州走马上任时。西湖已是一片荒芜,淤泥堙塞,六桥之下,水流如线,苏堤之上,亦是柳败花残。这些除了自然的因素,还有人为的原因。明初,那些巨富豪门占湖筑屋,把整个西湖阉割得支离破碎, 杨孟瑛决心力排众议,仿效白苏来疏浚西湖。为解决杭州人民饮水困难、交通不畅、农田得不到灌溉等问题,他不顾富户豪绅的阻挠,一次又一次地上书朝廷,提出疏浚西湖的请求。从他上书朝廷到正式立项开工,却足足用了五年的时间……

看来,我们国家、政府的办事拖拉、效率低下,并非始于今日,已是自古有之!

他把所挖淤泥一部分补益苏堤,沿堤复植桃柳。其余大部分淤泥则被堆置湖西山麓边,筑成了另一条长堤——杨公堤。“自是西湖始复唐宋之旧”,又恢复了“湖上春来水拍天,桃花浪暖柳荫浓”的美丽景色。浚疏完后不久,因疏浚西湖得罪权贵的杨孟瑛却遭反对派弹劾,最后被降贬湖南、江西,带着英雄的落寞和无可奈何,黯然离开了杭州……

看来,并非是始于今日,自古以来,怀才者不一定就能遇上伯乐,也许,英雄就是得带有那么一丝悲情色彩的!

到如今,歌妓苏小小墓却早已经重修完成,凭吊的游人络绎不绝。据说,摸摸苏小小墓就能够升官发财,而许多年来,杭州人和中外游客天天行走的,杨孟英曾经力排众议、呕心沥血组织筑建的那条美丽的堤却早已经物是人非,鸟尽弓藏!有关部门早就把这条从前美丽过的堤,改称作为“西山路”了。一位为杭州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却就是这样的被人们日渐的冷落和淡忘……

也许,如果不是因为有一个杨孟瑛,美丽西湖差一点就没有了,我们今天甚至已经游不成西湖了。沧海桑田,难道仅仅只是我们说在嘴里、写在日记里的一个故事,一句成语?今天,当我们走在秀美的长堤上,我们漫步在那幽静而野趣十足的上香古道上的时候,难道,我们不应该因此而记住那个曾经深入杭州百姓心灵深处的名字杨孟瑛吗?

但我想,总还有一个规律是可循的——那就是:凡是热爱西湖、注重民生、崇尚实干、秉持原则、伸张正义的官员,生活在西湖边的老百姓,就会说他是个好官,历史也终将会记住他们!使为民生而治理西湖的人流芳百世,并成为继任者的楷模!……我想,这才是为官一方的主政者应该去思索的价值观!…… 

日有所思,夜难成寐。情有所指,若有迷失。苍穹往往,余音微微。历史的深邃,现实的纷妩,工作的重压,生活的残酷,夜空的阴霾,萦绕在我那琐碎的心头。杭州的秋雨绵绵,也深刻地表达着这里属于烟雨朦胧的江南,浪漫的美女之乡……而宾馆客房里的昏暗和寂静,也恰好地映衬着自己偶感孤寂的心事,尽管出来才几天,但还真的是有点想家了……

2010年10月于杭州

作者:欧阳灼亮,公务员。土著民经作者授权发表此文,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温馨提示:欢迎读者朋友在文尾就本文内容留言,截止9月7日20:00,获得支持最多的1条留言,将获得土著民私发的微信红包1个

 延伸阅读 

杭州为什么这么美 | 印象杭州

土著民乡土类原创文章总汇

土著民亲情类原创文章总汇

土著民行走类原创文章总汇

曾国藩研究领域最新成就

曾国藩家族存世诗词集成

佘国武作品

《富厚堂诗话》正式上线

线上销售印象·土著民

请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在线购买,免邮费。



↓↓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也可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