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 | 湄水桥:阳光的味道

2016-01-20 黄小飞 土著民











阳光的味道

文/图   黄小飞


2016年1月19日,晴。

冬日的暖阳来得总是格外地让人欣喜一些,尤其是在南方这种湿冷的气候里。午餐后,有些许无聊的我决定骑自行车出去闲逛会儿,顺便晒晒太阳、拍拍照。


于是乎!流飍嘎扎上马尾带上水壶哼着小调腿麻利地一蹬出发咯!阳光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和在微风里轻轻的柔柔的暖暖的仿佛一位慈祥的母亲轻抚着她受惊的孩儿那么温柔却又那么强烈——让人忍不住想永远都跟着阳光前行。

湄水河的风光是非常宜人的,尤其是群力坝这一带。微风掠过河水荡起条条波纹像是女工手中的丝线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灵气十足。放眼望去环岛清河青山归远低眉照诗情美哉!河边的垂柳和芦苇站成一排倒映在水中一颤一颤的仿佛在唱着守护河神的歌。


2015年7月 摄于群力坝

在河边小憩了一会儿后,舍不得结束阳光浴的我,想着不如继续闲逛会儿吧。虽说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但在城市里呆了六七年,反倒觉得村子里的生活比较新鲜了。

这些年,农村的生活日新月异,且不说小别墅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很多的传统习俗或者美食也都慢慢地找不着踪影了。不过,今天托阳光的福,我算是饱览了一次村子里的美食,邂逅了不少儿时的味道。

美食一:红薯干

俗话说:“红薯干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过去,红薯干也许不仅是孩子们的一种零食,更是艰苦生活的写照。而现在,对我们而言,红薯干却又多了一层味道——它包含着我们对童年的怀念,也包含着我们对亲人的思念。

记得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去外婆家吃红薯干。阳光下,一根木梯上铺上一层稻草,稻草上再晒着一层红薯干,金黄的颜色特别诱人。嘴馋的我们总是等不及晒到干透就偷拿着吃,软软甜甜,比干透的更有滋味!每次不小心被外婆看到的时候,外婆总是一脸慈善地说:“没关系,想吃就拿!吃完了再叫你外公做!”

美食二:红薯粉

传统手工制作出来的红薯粉条粉味纯、有嚼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大家非常喜欢的美食。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也常常做,但是我始终觉得红薯粉的制作过程太繁琐,从清洗、打碎到滤浆、多次洗浆最后晒粉、滤粉,没有一步是“省油的灯”——我总劝母亲不要那么劳累,尤其是大冷天的每天都要洗浆,但是妈妈总是说:“自己做的没有加漂白粉,你爸爸喜欢吃……”

中途有几年,母亲可能“手艺”差了点,滤出来的红薯粉总是有很多“泥鳅”,我们就把“泥鳅”放到炭火上烤着吃。

美食三:小花片

小花片也是我最爱的零食之一,但是印象中极少吃到自己家做的。母亲似乎不会做,所以我甚至不知道小花片是由什么做的,怎么做的。我也只有在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在邻居家吃过几次,后来再没见过。所以今天看到这盘小花片,真的让我惊喜不已,总觉得小小的每一片都可爱极了。也依旧跟小时候一样嘴馋着这道零食。

美食四:萝卜干

萝卜干有很多种做法也有很多种吃法。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天树上、竹竿上、柴上,能挂萝卜条的地方都挂满了。有时候持续地天气不好的话,萝卜条没有被顺利风干就会生出黑色的霉,总让我心生出一些抗拒。但是每次妈妈把萝卜干炒肉、萝卜条辣酱、萝卜丝汤等端上桌时,我那些抗拒又抛洒到九霄云外去了。

美食五:面条

一路走过铁马山,路过杨家坪就到了湄水桥——赶集的地方。小时候总是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周末是赶集的日子,好跟着母亲一起出来买零食吃。这里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正好让我看到了这正在晒着的面条。

我对面条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因为小时候每次只要我发烧,父亲就会给我下一碗放很多肉和辣椒的面条给我吃,他说出了汗就会好了。好像确实每次都好了。所以,包括到现在,只要发烧,我都会想念父亲的面条。听母亲说除了为我下过厨,父亲没进厨房做过饭。

我特别想感谢今天的阳光,它不仅给我带来温暖和愉悦的心情,还让我幸运地遇见了这么多味道,遇见了这么多童年的回忆。

流水它带走了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但亲情不会变,爱不会变。

作者:黄小飞,一个平凡的姑娘。心素如简,浅笑而安,始终行走在路上,待见所有善良和小美好。土著民经作者授权发表本文,欢迎转发分享。其它平台转载,须作者授权。

原创春联  名家手写  送货上门

土著民给您最有特色的春节礼物

★面向全国范围有奖征集最优秀原创春联

★由书法名家亲笔书写征集到的春联作品

★通过众筹渠道公平确定获得春联的人选

★土著民送货上门,寄递费由土著民承担

如何获得春联?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众筹页面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也可进入众筹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