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 | 尹喜华:故事说

2016-01-21 尹喜华 土著民


故事说

 | 尹喜华

在我们身边,太多的人喜欢讲故事。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总是别人的故事,发表一些不痛不痒却自以为非有不可的议论。重要的是,他们谈论的总是那么几个人;更重要的是,他们谈论的总是那么几件事;最重要的是,他们发表的总是那些连听众都可以背诵的感慨。似乎,他们是陈年芝麻的天然翻晒师,可我却分明闻到一股霉味,还看到一条条蛇信子在吞吐。

于是,“真相”日益清晰,“真理”日见成形。

殊不知,在背后,他们是别人嘴里的故事,他们在别人编织的“真相”里演绎着新的“真理”。

难怪,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每每在他们谈兴正浓,气氛热烈时,我却在心里呐喊:你们为什么不出去走走?为什么不说说自己的故事?——我们的故事太需要真正的主角!

有人说——当你不可自拔地喜欢一个人,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当你深深讨厌一个人,也是因为你不了解他。

当我们不断刷新故事版本,用唾沫星子淹没他人的本来面目时,我们真了解他们吗?我们真有资格对他人的生活说长道短吗?

谁的故事里没有阴云?谁的故事里没有芳香?阴云密布时,花儿照样盛开;姹紫嫣红时,亦有霏霏细雨。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但这世界上又有几人不同?善人亦有恶念,恶人亦有善行;凡人也曾精彩,伟人亦曾平庸。绿叶迎风沐雨,变得灰头土脸,却潜心修炼“衬托术”,我们该用鞭子抽它的邋遢?还是该用美酒盛赞它的默默垂荫?


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是又有多少人看懂了别人的故事?佛语曰: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个人的世界,其中的阴晴冷暖,只有他自己清楚;个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他自己体味到了。我们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旁观者又了解几分?凭什么用“清醒”的姿态去滋养蜚短流长?

可是,没有人讲故事了,这生活该多么单调!是的,我们需要故事,我们除了演绎自己的故事,还要倾听、传播别人的故事,我们是在故事中长大的。可是,让我们刷刷牙再讲故事,掏掏耳朵再听故事吧!真相不是被编撰的,而是要去探寻的。当我们不只凭自己的喜恶给故事调味,当我们不只凭自己的经验给主角着色时,也许故事就回归本真了。

我也常常想起一些人,一些事,也常听人说起,亦或与人说起,但我不太相信我的耳朵,我最想知道——真是这样的吗?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得最多的是——如果我是他,在那时那地,我会怎样做呢?当故事在别人的嘴里不断加重味道,当口风把一个人极力刮向某一个方向时,我开始关闭自己的耳朵——被夸张过,还剩多少真实?

慢慢地,我习惯在怀疑中倾听。不轻易讨厌一个人,他的处境造就他的心境,他的心境催发他的行为,我们既没和他共同经历,更不能代替他去体验,他的故事必有他的道理。我也不简单地信奉一个人,虽然他在故事中芬芳吐蕾,但我知道那是因为春天来了,虽不迷恋,犹存感动与感恩。于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我宠辱不惊,不习惯大呼小叫,不喜欢瞠目结舌,不擅长口若悬河。我最想做的是绕到故事的背后,去寻找孕育故事的土壤,也许会发现这片土壤里栽培的并不是奇花异果。然后,我将自己代入“故事方程式”:如果主角是我,我该如何求解?在对比与反思中吸收、改进,获得丝丝进步。

所以,我坚持——倾听故事却不道听途说;诉说故事却不添油加醋;评论故事而不自以为是。

因为,听得懂故事,方参得透人生;容得下众生,方感知天高地阔。

作者:尹喜华,热爱孩子、热爱文学,善感多思,给点阳光就会灿烂。一直致力于于作文教学研究,执着于自己的教育理想。土著民经作者授权发表此文,欢迎转发分享。其它平台转载,须作者授权。

【公告】

土著民粉丝微信系列群火爆组建中。如果您想加入微信群,请回复“加群”,扫描弹出的小蜜蜂二维码,加好友后,小蜜蜂将会拉您进对应的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