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撩骚的宋佳,让我看完《风平浪静》很不平静

闽南人宋回家 AKA桃叨叨 2021-04-01


作者/闽南人宋回家
雷声响了半年,《风平浪静》终于掀起巨浪。
黄渤监制,章宇、宋佳担纲男女主角,到金马新人李鸿其、大坏蛋专业户王砚辉做配,再到直击高考保送顶替、无解的老命案,《风平浪静》赚足了关注和期待。
期待显然是值得的,尤其是在不太顺遂的2020年里。
章宇终于能在院线电影里露肉,宋佳终于可以大胆创作,李霄峰的学追求成功被盛赞。演员们贡献了最好的表演,剧组完成了合作范式的拓延,黄渤老师的U+计划势不可挡。
尽管在正式上映之后,《风平浪静》的口碑走向两极,短板和优势同样显著。但在一众背负着“救世”名头的电影中,无疑是最独立生长的那一个。
脱离重庆犯罪都市审美的《风平浪静》,在海港城市打造了新的表达空间,在影像上花了更多的功夫,比起拯救上下游行业兴衰的任重道远,它更像是对华语犯罪类型片的一次小考和探索。
 
犯罪片?
不,是另类女性电影
一个犯罪片最受好评的居然会是女主角,这很少见。
实际上,《风平浪静》的男性角色矩阵五光十色,各有各的苦闷,各有各的野望:性感宋浩在线崩溃、黑脸宋父一步错步步错、俗烂山寨小丑李唐投机黑化,从头到尾没有露脸的李父人心不足蛇吞象。
这些男性角色一个比一个接近深渊。用章宇自己的话说,宋浩甚至是一个吸纳一切不输出的黑洞,不对外界逐渐增大的压强做任何反应。但整体来看,丰富多元的男性形象百花齐放,各自成立。

而纵观整个影片,出现的女性角色不多,戏份比例也很低,她们就像被设置好的NPC一样,适时出现,程序化发布任务,履行职责,推进剧情,然后退场。
比如宋浩的母亲,她的去世成为宋浩回乡的重要导火索,迫使宋浩回到暌违15年的故乡,开启闽南版海边的曼彻斯特。
再比如和宋浩年级差不了太多的后妈,她的出现,对剧本实质性的推进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和宋父在机场亲吻的转场更是让叨姐在影院打了个冷噤。
这样看来,《风平浪静》里的女性角色似乎还是被放逐到了犯罪男性群像的边界,你以为女性再次沦为工具人?
不,别忘了无差评的女主角,潘晓霜。
这位风情摇曳、赤诚求爱的人型大金毛,用演员请就位新鲜出炉的话来说,以“当代女性视角”解读,简直就是活活把男人变成了工具人。
结婚生子死丈夫,这不就是民间最爱说的男性三大喜事的性转?
人间幸事的主人公——潘晓霜作为全剧都高光的女性角色,不管是剧本象征还是在戏份比例上,都当之无愧是最亮眼的存在。其中和她相关的段落,和整个“犯罪”故事的阴郁基调有巨大的不同。
这并不是一个被强插在犯罪片里、毫无逻辑的恋爱故事。他俩的爱恋伴随着主线的发生而进行,可以追溯到事发那一天。这二位的每一次调情、对垒,市井气下的尴尬对坐、雨天老房里的爆发、以及浴室温情洗澡戏,塑造了近年来电影里最鲜活最好的女性角色,可以说值得B站剪刀手二创三创、午夜回味的好。
你要潘晓霜青涩又赤诚,OK。人声鼎沸的静坐里,她一再追问曾经暗恋的宋浩如今单身与否、工作如何,一而再再而三被拒绝了就踢踢水发泄一下。不管反馈如何,她对宋浩的爱有如饭圈信条,“哥哥做什么都是对的”,再奉上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
好哇,人间金毛潘晓霜,你要向前飞,你是等爱追爱的玫瑰
你要她风情不摇晃,更OK,她一席红裙在大牌档热唱《爱情恰恰》,长腿一伸主动献吻,酒杯纷乱落下,白痴大美人冉冉升起。大美人无脑且坦诚,日后回味追爱事迹,还能云淡风轻啜饮酸奶,调侃一句“宋上门,随他妈!”
潘晓霜女士恋爱也谈了,男友宛若行走荷尔蒙;婚也结了,丈夫体贴,能帮着做孕期纾解呼吸;孩子也怀上了,雨夜惊魂也不影响母子平安
完成人生各大高难度任务之后,男人们事了拂身去,这不是另类女性人生赢家是什么?
即使最后的最后,丈夫内心隐秘的角落随着他的离去曝光,她依然穿着初识的红裙,独自抱着孩子,平静递交证据。在阳光下,端端正正,底气不减地回头叮嘱警官父亲:“别抽烟!”
不管这样“心如磐石”女性存在的逻辑有多不合理,但《风平浪静》给潘晓霜设置的大刀阔斧,一心向阳,足够给观众带来新的女性审美趣味了。
要知道,2020年了,犯罪都市如果没有好的文本支撑,真的没有风情大姐和禁欲大哥翻雨覆雨之后居家过日子来得好看。
 
剧本烂?
不,是值得鼓励的顾此失彼
潘宋支线的高光盛赞,并不意味着《风平浪静》除了爱情一无是处,但剧本的确是《风平浪静》最大的短板。
最大的问题在于整个故事的叙事节奏有很大的问题,故事的主线和支线、过去和现在、主要和次要都呈现一种比例失调的虚无感。
比如在一开篇就把犯罪故事基本要素:犯罪人、受害人、时间、地点、作案环境、人物动机,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给观众做了最全面的预设,全貌一览无遗。但是后期人物走向爆发时,这些段落无法起到铺垫和辅助作用,并没有内部的关联。
也由于前期铺陈开来的往事背景过于详实,为了要给每个往事里的人物一个收口,导致导演在2个小时的时长里,必须要把人物码得整整齐齐,所以不得不各自挤压,来去匆匆。
同时,《风平浪静》这个标题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制约剪辑的双刃剑。
从《少女哪吒》认识到的李霄峰,是美术统一、追求写意和时刻掌控主题的。
这些也同样延续到了《风平浪静》里。为了使影像内部的一致性得以保持,导演在整个影片中不断通过低对比度的海岸、暗青色的海浪和灯塔、飘忽的窗帘来不断点题,以此来映射剧情的起承转合。
对美学、象征和意识表达的高度追求,就很容易带来剧情结构的疏忽。
大部分观众都印象深刻的游轮戏就是最好的例子。
实际上这部分的内容就是宋浩被强迫进入不愿进入的世界,面对酒后的昔日好友如今的交际圈,深感荒诞,顿觉一定要逃离。
这里导演用了大量的连续蒙太奇和对比蒙太奇,以及大量环境语言,甚至《大海啊故乡》的植入MV。只为了说明焰火绽放的游轮、觥筹交错自我放逐的人群和跳下海的宋浩形成极大反差,推动宋浩之后对当前无法回头的泥沼极度厌恶,以至于自杀、弑父及揭发
当导演花大量段落在动态跟随运镜、前景遮挡静景、人物景别切换和反复的空镜时,剧情发挥的空间就被大大挤压,就造成了支线挤压主线,次要挤压主要的落差。
这些包含导演表达的段落是值得一再回味的,只是在剧情缺口之下,不那么恰如其分罢了。
但即使叨姐认为这是一个缺口显眼的作品,《风平浪静》制作上的用心以及呈现效果,是不可多得的。
挤压文本的影像美学,同样是《风平浪静》高分的最大源头。它整体的设计感从头到尾保持在线。
从动态跟随运镜到大景别切换,从灯塔、海面、海风到窗帘、摆动的大门等意象,再到南国风貌的缩影和融合汽笛声的配乐,从灯光一静一暗,到转场的镜头拉伸,都能看出导演坚持的美学和工业追求。
在华语电影语境下,只有在老练大导的作品里,成体系的美学审美才能被坚持使用并大放异彩。这也正是《风平浪静》在中国电影死而不僵、浩浩荡荡进入工业秩序的大背景里,依然值得被记住和鼓励的地方。
毕竟,当章宇演唱的《风平浪静》响起时,影院里迟迟不愿散去的人群,一定还沉浸在海港犯罪故事的巨大余韵里:雨帘中的大门开开合合,海风吹得窗帘不愿落下,悲剧巨浪淹没灯塔,暴雨连接着海面和天空。
喜欢本文的话,点击顶部【AKA桃叨叨】关注公众号,这里不缺好故事~
-END-
运营 | 晓满
约稿、商务合作
请联系:A2011402(微信ID)
转载、加入社群
请联系:manxiaoyu001(微信ID)

贾樟柯   张一白   许宏宇
严   敏    陆   伟   顾超峰
胡杏儿   张婧
李九霄   胡先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