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家娃奥了么,准备奥么?

2016-01-12 米題 魔都家长荟

冬日寒风瑟瑟,一些准备小升初的孩子们,却在一场又一场的奥数杯赛上,“烤”得里焦外黄。当奥数杯赛证书事实上成为一些名校的敲门砖时,一些孩子和家长的业余时间,只好献给了培训班,双休日不是在上奥数班,就是在去奥数班的路上。



很多人愿意拿美国的教育与中国做比较,奥数也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据称,美国绝大多数学生不学奥数,学奥数的都是那些对奥数真正感兴趣的孩子,因为喜欢所以投入,因为喜欢所以专注,因为喜欢所以不怕吃苦。


2015年第56届国际奥数竞赛(IMO)上,中国以4分之差输给了美国。


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好事,因为,之前中国在国际奥数竞赛上的优异成绩,是由数量巨大的孩子在非常态的训练基础上获得的,现在奥数终于抖落身上的泡沫回到了常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是一记警钟,该对我国这些年的教育改革进行反思了。


“奥运会是挑战运动的极限,数学奥林匹克是挑战思维的极限,为什么要打压它?”这是人大附中王金战的看法。


在奥数热火朝天的年代,王金战无疑是个神话:这个人大附中的数学老师曾带过的一个班,有37人考上了清华、北大,还有10人被牛津、剑桥、耶鲁等名校录取,他所辅导的奥赛学生也屡创佳绩。


专家普遍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数。问题是,在中国,奥数不单单是少数天资聪慧的孩子在玩,反而出现“全民奥数”的怪现象。


这又是为什么?


根源是中国学校对学生进行选拔的标准太过单一,虽然国家在不断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但是分数的地位仍然无法撼动。比如,在小升初取消考试后,面对择校现象的大量客观存在,热门校靠什么来衡量学生呢?奥数无疑成了一把相对好用的“尺子”,因为它的分数过硬,区分度好。


王金战曾在接受中国青年报的采访时表示,奥数没有错,错的是全民学奥数,错在把奥数当成了功利的尺子。


“很多人不真正了解什么是奥数,甚至觉得数学只要难一点儿就是奥数了。”按照这样的逻辑,“禁奥”同时带来的,就是降低数学的难度。




现在的数学为了迎合“不难为学生”的潮流,正在不断地淡化数学的味道。比如,高中的立体几何,它本来“承载的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功能”,过去在对各种平面与平面的关系、角与角的关系进行证明的时候要加辅助线,很多学生在这个过程几乎“把脑袋想炸了也想不出来”。现在的立体几何,引入了空间向量的方法,使得解题思路简单了,模式更加固定了。“但是,各种平面与平面的关系、角与角的关系则大部分通过计算得出,思维的压力大大降低。”在王金战看来,立体几何一旦变成了以计算为主,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功能便大为降低。


研究数学竞赛颇有心得的王金战认为,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作用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它应该包括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能力。


我们现实生活中能见到的是三维空间的东西,而数学经常要研究的是四维、五维、六维甚至N维的空间,那需要多么强大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行?


就在我们为“全民奥数”降温,降低课堂教学数学难度的时候,近些年美国的奥数却抬升很快。当有人解嘲地说,56届IMO上,表面上看是中国队的头把交椅被美国给抢了,但其实,美国队的参赛同学中,有不少是亚裔。言下之意,在奥数方面,我们依然对美国保持着优势。


米題觉得,一次IMO成绩的国家排名的变化,可以有多种解读,这不足为怪。但米題认同王金战的的话,奥数不等于数学,不学奥数不能简化成对数学学习的难度的不适当的降低。毕竟,“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作用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丨56届IMO 中国队以4分之差,丢掉团体冠军。


丨56届IMO 赛题。来自IMO官网。


丨近10年部分国家IMO成绩排名。


丨中美IMO历年成绩比较

微信公众号丨魔都家长荟

了解孩子/了解学校/了解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