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冠军马逸平:功夫是怎样炼成的?
荣誉的背后是马逸平扎根基层10年对教育改造罪犯日积月累的潜心钻研和辛勤付出
这位“特殊园丁”擅长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感召罪犯
唤醒他们良知的智慧和匠心!
发现罪犯柔弱一面
引导高墙之内行孝感恩
在方某浑身是剌的背后,时任九监区副监区长马逸平发现了他最柔弱的一面:担心父亲和孩子的生活没有着落。马逸平决定从激发方某对亲人的责任感入手。
马逸平抓住方某的心结,用“家的责任”教育引导方某,鼓励他要勇敢承担起对父亲和儿子的责任。他鼓励方某将积存的劳动报酬寄给父亲,帮助父亲解决家庭经济困难。春节前,马逸平积极协调业务部门,将这笔钱送到了方某父亲的手中。
在高墙内也能承担起为子、为父的责任,方某不再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黑暗。
从音乐入手,重塑改造信心
与罪犯共同创作歌曲
杨某,因诈骗入狱被判11年半。从一名大学生沦落为阶下囚,入监之初的杨某情绪失落,甚至悲观绝望。
马逸平知道,杨某最需要的是重新找回自信。他发现,杨某非常喜爱音乐,并参加过校园歌手比赛。他决定从音乐入手,鼓励杨某加入监区组建的乐队。在乐队里,杨某从基本唱功练起,弹吉他、任主唱。慢慢地,杨某的脸上有了自信的笑容。
在监狱组织的文艺汇演中,杨某和他的乐队演唱了许多展现罪犯改造心声的歌曲,在舞台上,杨某重新找回了自信。
疫情期间,杨某被日夜奋战的医护人员、逆行而上的志愿者、坚守岗位的监狱警察的无私付出所感动,马逸平和他一起共同提笔创作了歌曲《使命行者》《逆行中的天使》,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让这两首歌在罪犯中广泛传唱。
马逸平相信
监狱不仅仅是冰冷的高墙电网
更有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在高墙内,罪犯同吃同住,长期生活在一起,遇到困难,帮助他们最多的是身边的警察和其他罪犯。对罪犯来说,监区就是一个特殊的家。马逸平大力推动设立罪犯之间互助共建的“爱心屋”,发动罪犯自愿捐赠牙膏、鞋子等基本生活用品。每一个新分流下队还没来得及购买生活用品的罪犯,都可以获得“爱心屋”的临时资助;对部分生活特别困难的罪犯,“爱心屋”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用品捐助。
小小的“爱心屋”,可以让罪犯在高墙内的“特殊之家”感受到“家”的温暖,营造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改造氛围。
监狱有着严格的监规纪律,被剥夺自由的罪犯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严格约束,但马逸平相信,除了严格的管理教育,罪犯之间的自我约束也很重要。在家文化建设中,马逸平所在的九监区制定了“家训”“家规”,他在罪犯中大力倡导罪犯“守家规”“传家训”“扬家风”,推行罪犯“自律管理”,罪犯之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引导罪犯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共同遵守监规纪律。
他相信,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是管理教育罪犯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学会自我约束,罪犯回归社会后才会真正成为守法公民。
管教罪犯要对他们各自的声音、笔迹,特别是长相了然于心,这样他们才会对我们产生信任,用心用情去对待每一个罪犯,跟他们打交道多了,其他都不是很难。
统筹|局教育处
来源 | 河源监狱
编辑 | 小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