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影艺术》2020年总目录

《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杂志 2021-09-15



括弧里的数字,前面是期号,后面是页码



特稿

1—3

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侧记

马宁

刘京萌





特别策划


电影研究的转向与提升

1—14

电影研究:重建、延续与转向

陈晓云


1—21

数字时代中国电影研究的主要趋势与拓展路径

李道新


1—30

后瓦尔堡时代的艺术史与电影

李洋


1—36

电影学:记述美和感动的逻辑


应雄

5—3

电影本体之问与形态选择


王志敏

5—10

电影研究的未来:在现代性的历史与电影哲学的主体之间

于昌民


5—19

新影像认识论:从人类学中心到“绝对他者”的转型

张建珍

吴海清


5—27

数字人文、影人年谱与电影研究新路径

李道新


5—36

“后电影”的理论建构及其视域局限

陈瑜



映射社会思潮的全球电影


2—3

当代美国电影中的美国梦与后种族主义


周文姬

2—13

后人类、后启示录与福利国家——生态主义思潮与北欧电影

杨北辰


2—19

跨界与融合:拉美电影的空间生产与社会建构


高红岩

2—25

当代中国电影国家话语的演变


陶东风

2—31

尼日利亚电影的“民主”实践


[美]阿金·阿德索坎

李卉




作为思想与哲学的电影


3—3

雅克·德里达与幽灵电影哲学


李洋

3—11

侍女与骑士:阿甘本的姿势电影


尉光吉

3—19

作为思想的电影:关于“电影与哲学”的论争


托马斯·埃尔塞瑟

黄兆杰


3—27

卡维尔“美国式”电影哲学——以“电影本体论”为考察中心

刘悦笛


3—34

诅咒、感染与救赎——晚近中国电影中的疾病叙事和隐喻

姜宇辉



非院线电影与流媒体影像

4—3

走向非院线:电影,视频及媒介流变

范倍


4—8

超越“非院线电影”:网络视频的逻辑

黄兆杰


4—14

美国流媒体平台与非院线电影的兴起和冲击

马瑞青


4—22

中国网络电影发展脉络与未来趋势研究


司若

黄莺

4—31

一场袭向电影的“大流行”——论流媒体时代观影状态变迁

吴冠军



东方电影之美学论

6—3

论影意论——中国电影美学的古典阐释

贾磊磊


6—11

日本电影美学(2020)

[日]岩本宪儿

王玉辉


6—18

韩国电影美学的历史与现状

[韩]林大根


6—25

开放的影像:诗意现实主义与伊朗新电影

[英]肖希尼·乔杜里[英]霍华德·费恩

黄含

6—33

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扦格与愿景——中国电影东方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陈林侠





电影批评

1—73

《少年的你》:重新开始的“青春”时间

胡亮宇


1—77

《半个喜剧》:精致的谎言套盒

张净雨


1—81

《误杀》:异境悬疑与跨域影像

杨俊蕾


1—85

《被光抓走的人》:Vlog语境下的酌奇与写实


张成

2—75

《夺冠》:中国女排精神的时代变迁


孙柏

2—78

《急先锋》: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类型故事

钟大丰


2—81

《囧妈》:喜剧本是囧途

李镇


3—68

《别告诉她》:作为童年、差异与传承的中国

王昕


3—71

《平原上的夏洛克》:最后一公里的乡村探案之路


魏然

5—56

《八佰》:只解沙场为国死


赵宁宇

5—59

《春潮》:营造个体心灵的真实


赵卫防

5—63

《小狗奶瓶》:作为一种“表演装置”的萌宠


陈涛

5—67

《美国工厂》:文化时差的电影寓言


张同道

6—56

《我和我的家乡》:多重影像空间的同一指归


丁亚平

6—59

《金刚川》:抗美援朝电影的新突破与新挑战


詹庆生

6—62

《姜子牙》:封神宇宙的现代性重构


刘起

6—65

《花木兰》:迪士尼公主与家国想象

韩晓强





理论研究

1—42

智能算法下的电影文化

董金平

蓝江


1—50

电影智能推荐算法的潜在文化影响

王晓通


2—85

作为幽灵性场域的电影——“后电影状态”下重思电影哲学

吴冠军


4—83

爱森斯坦理论建构的三次演进

德]奥莎娜·布加科娃王苑媛

4—91

米莲姆·汉森与美国电影研究的德国知识传统


段运冬

李铭玉

5—44

论电影中的跨种族爱情与种族主义问题

赵姗妮


5—50

再探“作为方法”的理论内涵与扩展运用——兼以“亚洲电影”为例

张春晓


6—69

当代美国黑人电影中的“黑命攸关”问题

周文姬


6—75

电影是人的延伸——麦克卢汉思想中的电影现象学探析

李坤






影视人类学研究专题

1—56

生活世界影视人类学理论

鲍江


1—61

虚拟民族志作为电影研究方法的引入

彭流萤


1—68

影视人类学的趋向:政治、美学和认识论

[荷兰]梅婕·帕斯特玛张静红






灾难片研究专题

2—64

灾难片的叙事策略及其社会心态分析

孙承健

吕伟毅


2—69

21世纪中国灾难片的情境规约、景观呈现与文化表达

齐伟






疫情电影研究专题

3—42

全球化时代的疫病隐喻:病毒电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

秦喜清


3—50

瘟疫电影:被表象的文化记忆、后启示录与“丧尸焦虑症”

陶赋雯


3—56

“乐感”与“罪感”的文化比较分析——以中西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题材电影为例

王冬冬

周赞






电影表演研究专题

3—81

从历史到现实:构建中国电影表演学派话语体系

厉震林


3—87

喜剧电影表演的闹剧化倾向

赵宁宇


3—92

数字技术语境下的好莱坞电影表演探究

卢雪菲


3—98

表演者的归零与无限:亚历山大技巧演员训练研究

刘宏伟






数字人文与电影研究专题

4—38

从数字人文的起源看影人年谱与其关系

普泽南


4—45

计量电影学与费穆电影结构的可视化路径

陈刚


4—53

数据库与在华外国电影人研究(1897—1949)

张隽隽






扶贫电影研究专题

6—40

反思乡土主义——乡土中国影像话语结构研究

吴海清


6—45

空间逻辑与文化使命:精准扶贫题材电影创作研究

李百晓


6—51

扶贫电影的叙事选择:情感力量的形成与主流市场的实践

何亮






影艺观察

1—88

新变周期的“主旋律”如何赢得未来?

孙佳山


1—94

后身体境况——从“赛博格演员”到虚拟偶像

张驰


1—100

“第六代”及“新生代”导演艺术探索策略中的元电影意识

程波

马晓虎


1—106

基于CMC新语言视阈下的后现代主义影像呈现——以网络大电影和Vlog影像为例


丁磊

2—93

融合与抽离:影视化神话空间中受众的生存路径


汤天甜

应春茜

2—100

作为文化仪式的国际电影节及其影响力提升路径研究

杨琳

许秦


4—70

流媒体视域下电影业余化生产的实践意义和共识体系

陈接峰

马骁


4—76

论21世纪初中国城市电影的身体现代性

林玮


5—70

中国犯罪题材电影二元结构的置换与位移


贾磊磊

5—84

幻想与作为“过度”的身体类型片


王萌

王棵锁

6—94

际遇、情境与神圣物:网络直播对影人符号资本的祛魅与重塑


陈一愚

陈晓萌

6—100

欺骗、悖论与迷惘之境:电影中的扰动叙事

郭钟安






访谈录

1—113

《半个喜剧》:严肃喜剧的现实主义美学追求——周申、刘露访谈

赛人


1—119

电影研究的方法与视野——汤姆·冈宁访谈

王海洲


1—125

媒介考古学:概念与方法——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访谈

唐宏峰

杨旖旎


2—106

走向“有机”的电影——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访谈


张良

3—74

《急先锋》:打造中国动作片的国际名牌——唐季礼访谈


索亚斌

4—60

电影本身是当代性的吗?

[法]让-吕克·南希

蓝江


5—90

血映山河:反类型化的战争叙事——管虎访谈

贾磊磊


5—98

《春江水暖》:浸润传统美学的“时代人像风物志”——顾晓刚访谈

苏七七


6—82

《夺冠》:时代性格与主旋律叙事——张冀访谈


孟中

6—88

《气球》:意象、故事与困境——万玛才旦访谈

索亚斌






影史影人

1—133

区隔与融合:魔术师卡尔·赫兹的电影放映及其观众研究

张隽隽


1—140

日本电影人斗争的一支水脉——二战中及战后的龟井文夫

[日]丸川哲史

王玉辉


1—147

周采芹:世界主义史诗中的“中国娃娃”

陈苗


2—143

跨界与新生:基于越剧电影诞生始末的考察


许元

2—149

“复线的历史观”与重写中国电影史


檀秋文

2—155

见微知著:史学观念转向中的电影微观史类型实践

赵春晓


3—143

20世纪50—80年代农民的观影权利

柳迪善


3—150

中国早期电影“女演员”群体的生成及历史意义

徐雅宁


3—156

革命女性记录革命:1949年前后女编导的纪录片创作


钟大丰

4—136

《明星特刊》的自由撰稿人书写——基于对连筱痴、罗树森的考察


梁思媛

4—144

中国科幻片的前行痕迹与未来发展


张卫

张瑶

5—104

云自随风去,依旧念蓝天——我看见与感受到的于蓝


黄军

5—111

罗艺军与中国电影学派


饶曙光

5—118

艰辛的艺术跋涉——郑雪来的学术之路


章柏青

6—118

对立性之本与主体性渐显——1932年前的中国电影改编研究


万传法

6—125

“电影机器”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扩散


刘彤

许志强

6—131

汉口租界电影市场探微(1897—1938)——基于中国区域电影学视角的考察

林吉安

史博公






视与听

1—152

人类的心魂仰望宇宙的光芒——《古田军号》电影音乐创作思考

居文沛


1—157

《进京城》剪辑的藏、删与拱

朱利赟


2—128

图绘动画之灵性

陈奇佳

孙甜鸽


2—136

基于“画语旋律”创作观的电影人物群像造型设计方法探究


危怡

3—132

虚拟现实电影架构:从“洞穴之喻”到“胶囊—隧道”


贾云鹏

许磊

3—139

动画电影《秋实》艺术境界的创作形态

张帆

孙立军


4—99

神经电影学视野下的电影音乐接受效果研究

王娅姝

王宜文

刘瑾


4—109

能听与所听:2015年后中国电影中的声音逻辑

张晋辉


5—143

逼真的历史质感与诗意的情感体验——与曹郁谈《八佰》的摄影创作


陈刚

5—150

手持摄影的一次零度写作——与包轩鸣谈《春潮》的摄影创作


梁丽华

6—106

映照体育精神与时代情怀的影像书写——与赵晓时谈《夺冠》的摄影创作


程樯

6—112

影视虚拟制作推动视觉预演的技术迭代

安冬

王睿







产业研究

2—38

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

尹鸿

许孝媛


2—49

2019年美国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潘源


2—58

从经济学视角看疫情对电影业的影响及应对

刘藩


3—62

新冠肺炎疫情对海外主要电影市场的影响分析


彭侃

4—149

论后疫情时代“影游融合”电影的新机遇与新空间


陈旭光

张明浩

4—155

疫情之下重塑电影行业协会功能——基于第三部门理论


刘京萌

5—155

5G技术背景下电影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刘汉文

6—153

中国电影产业的“危”与“机”——基于2020版产业指数的分析

刘正山






国际视野

2—112

泰国电影亚洲电影框架下的多元探索:21世纪泰国电影的类型生产

崔颖


2—120

二战后的泰国电影:分化的国家、观众与电影风格

[英]玛丽·J.安斯利

刘宇清


6—138

诺莱坞共识:建立非洲发展道路的模式

尼日利亚]伊费阿尼·埃泽奥努徐佩馨

张勇


6—145

西班牙电影产业与扶持政策解析

蔡盈洲

吕修齐






纪录片研究专题

3—105

2019年世界纪录片发展态势

喻溟


3—113

2019年中国纪录片产业观察


樊启鹏

3—120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融合范式与转型路径


牛光夏

成亚生

3—126

中外合拍纪录片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问题

王庆福

翁嘉昕






香港电影研究专题

4—115

地缘学视阈下香港电影的东南亚拓展研究

张燕


4—122

重绘亚洲电影工业版图:亚洲电影节与香港电影(1954—1964)

苏涛


4—129

混杂与变异:作为跨地实践的邵氏歌舞片

许琦






台湾电影研究专题

5—124

台湾电影的“中国叙事学”:理论、方法与阐释体系

谢建华


5—130

台湾闽南语电影的文本挪用和类型混杂

黄钟军


5—137

台湾电影中父权文化的变迁研究


于歌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