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二十条》:用“生活流”喜剧温暖千家万户——张艺谋等主创访谈

曹岩 电影艺术杂志
2024-11-17

本文选自《电影艺术》2024年第2期



受访/张艺谋

《第二十条》导演

代表作有《红高粱》《秋菊打官司》《英雄》等


受访/雷佳音

《第二十条》主演


受访/马  丽

《第二十条》主演


受访/高  叶

《第二十条》主演


采访/曹 岩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领域资深媒体人,博士



摘 要继《狙击手》《满江红》之后,导演张艺谋携电影《第二十条》再度进军春节档。《第二十条》以《刑法》第二十条命名,将三个家庭面临的情、法、理的困境与遭遇进行交织叙事,阐释有关“正当防卫”的法治理念。张艺谋携剧组主创接受专访时表示,这部影片是自己创作生涯中为数不多的现实主义创作,探索能够与千家万户观众产生共鸣、独树一帜、生活流式的喜剧样式是该片重要的创作目标,电影亦成为回归平民视角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再出发”。

关键词:春节档 喜剧 法治 现实主义





曹岩(以下简称“曹”):继去年《满江红》之后,张艺谋导演再次携作品《第二十条》在春节档与观众见面,在这样一个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全年重点档期,导演和各位主创期望通过这次创作带给观众怎样的观影体验?

张艺谋(以下简称“张”):我刚才又看了一次电影。其实我已经看了很多次了,每一次都感觉不太一样,但是有一个相同、非常深刻的感受,就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是拍给千家万户的观众看的。因为现实题材作品在我的整个创作生涯中比较少,所以这部电影在我的创作历程中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说是拍给千家万户看?因为这部电影的故事蕴含了千家万户都共同面对的问题,生活、追求、理想,以及大家的感情,家庭的幸福、美满、公平、正义等各方面,所以我觉得不同的家庭来观看会有不同的感受,并且都可以寻找到很多的共情点。作为导演,拍这样一部电影的机会其实很难碰到,一部作品在创作中能够除阐释导演个人的艺术追求之外,还可以跟所有的老百姓有共鸣,是非常难得的。




曹:所以您是希望在春节这样一个浓缩着中国人传统文化和情感的特殊时间里,用具有“千家万户”话题关联度的故事,透过银幕跟广大观众发生一次共鸣,并且选择了老百姓乐于欣赏的“喜剧”元素有机融入叙事之中。

张:是的。对我来说,这也是做导演或艺术创作工作的本质。我们总希望拍给人看,希望大家喜欢,希望所有的人心中能有共情点。我们都知道看电影是在看故事,也知道有一句老话叫:“喜怒哀乐,‘喜’字打头。”所以,这个春节档,我在想,大家希望看什么?也许大家就是希望看看快乐,哪怕这一年许多人遇到过这样那样的困难,可能会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我们想去电影院看点笑声,真的笑一下,希望明年会更好一些。那种乐观豁达,希望一切好起来的美好愿望,是中国人天性的表现。


雷佳音(以下简称“雷”):导演说这部作品作为导演是很难遇到的,其实对演员来说,也是如此。2024年春节档有很多优秀影片,但是它们可能更多的讨论的是个人的困境或成长。《第二十条》在我看来是更有社会属性的,是跟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一部作品。而且这次我个人的收获,是看到自己在影片里有成长。这部作品有很多的喜剧成分,但我之前没想到自己还能演喜剧,并且能引发观众很强的共情。我演下来还是很激动的。


马丽(以下简称“马”):喜剧类型我演绎得比较多,但是这个剧本我在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内心其实特别忐忑。我跟艺谋导演探讨,我认为这个剧本、这个角色并没被赋予太多的喜剧色彩,我该怎么办?然后导演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他说:“马丽你一定要记住,你最有价值的就是你喜剧的功底,你不要把它丢掉,不要排斥,就放轻松。”在拍摄现场,导演也是针对表演问题跟我们反复沟通。比如,我之前一贯的喜剧表演方式是相对夸张的,但是在这部戏中,导演要求我们必须落地、“生活”起来。所以,虽然同样是演喜剧,但这一次是前所未有的经历,这个喜剧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曹:您有这么多年的喜剧创作经历,怎么理解喜剧作品的现实意义?

马:今年春节档的好几部影片都是喜剧,我们这么多年也都在演喜剧。其实作为喜剧演员,我们一直在探讨的一个话题是:喜剧演员很难通过一部喜剧作品获奖。老百姓都喜欢看喜剧,但是喜剧怎么在艺术的创作类型中独树一帜,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我认为张艺谋导演这部《第二十条》真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喜剧类型,在“普法”的同时,看到那些鲜活的人物和事情,还会发自内心地哈哈大笑。因为我和雷佳音都是东北人,很多台词是即兴出来的,是感性的火花迸发,这些台词和表演会让观众觉得非常亲切。总体而言,这是一部非常有温暖色彩的喜剧。




曹:高叶是第二次和张艺谋导演合作,或者说这是更为“正式”地、作为主要演员的一次合作。《第二十条》是一部聚焦法与理、法与情的作品,此次饰演检察官,您在人物塑造上的创作出发点和表演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和普通观众是有距离的,演员要如何通过表演建立和观众的情感联结?

高叶(以下简称“高”):其实我一开始拿到剧本时,认为这是一部很正的剧。我饰演的是一个比较拧、比较轴,说通俗了就是有点“虎”的一个检察官。但我演着演着,演到后来我觉得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说出来有点矫情,但真是这样的。演到中后期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人物在我身体里开始生长了,当我感受到她的生长,便自然有了一种使命感。这部电影的题材,大家想象起来应该会非常正,或者是好像填鸭式地会告诉你一些法条,但是我们用这样的一种叙事方式去讲这个故事,是让所有看这部电影的老百姓,在嬉笑之间就能学到保护自己的方式,在我看来,这是电影《第二十条》特别重要,也特别具有特殊意义的方面。


张:这部电影中大大小小的众多角色,都是由非常好的演员扮演的。很多优秀的年轻人集合在这里,为春节档拍一部电影。作为导演,演员对我是信任的,我就很高兴。这部电影用贴近老百姓、接地气的方式,滚动性、像生活一样的,不加修饰、自然地呈现出来一种生活的、流动的幽默,而这种幽默更多的是来自生活本身,而不像有时去攒一个小品或制造一个喜剧,其中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梗是刻意的,当梗接梗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在表演上会使点劲,会把梗响亮地打出来。我们这次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马丽刚才说得很对,《第二十条》是一种新的方式,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求新求变的探索,一切都是新的。创新很难,去年有《满江红》,那今年怎么样去创新?怎么样去让电影更加自然、有趣?我也是在学习。在我看来,喜剧不是写出来的,是演出来的。其实,喜剧首先是要求演员具备能演喜剧的素质;其次就是导演跟演员在一起共同创作,要信任演员、依靠演员,大家在一起,在创作中创造一种喜剧的氛围,让他们生活在人物中,生活在这个事件中,让喜剧“滚动”起来。

我这次学习,就是学习这样一种滚动式的喜剧。滚动式喜剧的节奏是不停的,完全没有一个梗接一个梗地在那使劲、在那顿下来,或刻意去做一个梗,不是预想好的那种。它完全是滚动式的。所以这种即兴式的表演带给我很大的启发,快节奏的东西或许能让喜剧看起来更像自然流露于心、油然而发的一种东西。观众看起来更舒服,才会更能意识到原来生活中就有很多快乐,原来人生中本来就会有很多愉悦。

张艺谋导演在电影《第二十条》拍摄现场

 




曹:艺谋导演多年来持续在尝试更多类型的创作,在求新求变中打开更多的艺术可能性,也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观影体验。我们都知道能够打动观众的根本是讲好故事,那么我们也想探讨这个问题的另一面,即什么样的剧本,或者说什么样的故事能够真正打动电影创作者本身?对于各位主创而言,今天电影市场的繁荣会让大家面临非常多的创作选择,无论是题材、类型还是其他方面。

张:这个问题是所有人都希望能清晰回答的问题,但是很难。从导演角度来说,没有完美的剧本,我很多年都没有看到完美的剧本,且至今也都很希望能遇到一个完美的剧本,半年以后就可以开机的那种,但是从来没有碰到过,也许这是一种规律。但是,无论这个剧本写得好与坏,我会在意的是,当我第一次读它的时候是不是突然被它打动,被某一句话、某一个段落、某一个人物或某一个细节打动,就是所谓“动心”,这大概是我判断一部电影是不是有价值,我会不会去拍它的一个标准。


雷:从演员的角度来讲,其实我们更多从基层出发,从自我出发,拿自己去判断。在我看来,人跟人的共鸣和沟通其实都很难。谁能说我完全跟你能沟通?很难。所以我们演员其实是一个桥梁,起到一个传递作用。即我如何把我看到的东西,情感也好,幸福感、温暖感也好,通过我这个载体,在导演的把控之下,把一些东西传递给观众,使之沟通、连贯起来。探索如何做这个桥梁,这是很有意思的。如果我们能通过我们的表达去跟观众共情,其实是一种非常大的魅力。其次我一直认为,没有一个演员不知道自己在演戏,即便我再投入,我痛哭流涕,也让观众痛哭流涕。但我也一直认为表演一定要有游戏感,我在传递这种情感给观众的同时,我也要享受自己正在创作的感受,好笑、好玩、感动,或是其他,我要自己充分享受这种表演带来的快乐,而不是结果。就是我此时此刻在表演,我也会关注自己享不享受这种表演本身的快乐。这一点对于演员很重要。




曹:《第二十条》当中很多即兴的台词、表演,很多生活流式的喜剧方式,其实和这种表演理念是分不开的。电影的第一个笑点,是雷佳音在开场段落称呼马丽“皮蛋”,观众能够隔着银幕感受到真实流动的一种家庭的幽默氛围,这种氛围感和“逗乐”式的喜剧不太相同,它更加真实,是更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幽默。

雷:的确如此。其实那场戏我们当时拿剧本的时候,写的不是这样,然后导演现场说打扑克,给我们仨布置任务,说这场戏你得给我表达出来什么,你们自己去商量。


张:其实,打扑克的过程中演员们几乎全是即兴,我只是说了一个顺序,剩下全是他们发挥的,所以我觉得从那一刻开始,这个电影喜剧的笑点就接二连三地不断了,那是一个标志,喜剧从全片第一个笑点就开始了。电影里面,雷佳音和马丽两个人一直很忙碌,这个忙碌也是挺有意思的,他们二人的整个动作线一直不消停,而且是生活的节奏。刚才提到他们全家打扑克,可能是我们电影开始的第一个笑点,相对而言,电影的第一个泪点是高叶贡献的。那场戏,就是吕玲玲因为郝秀萍跳楼后,被暂停职务调离第一监察部,走之前跟韩明的对话,“如果我们不能够拯救一个绝望的母亲,如果我们不能够让这个母亲重燃希望,那我们有什么资格穿上这身衣服?还是那句话,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老韩,你跟我说的,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在监视器跟前的我当时第一感觉就是这场戏成了。我的另外一个感受是高叶成长了,不是十几年前电影里面的那个小姑娘了,有很穿透人心的一种东西打动你,是演员自己的个人魅力,加之她是投入感情之后呈现出来的,更能温暖、打动别人。她一瞬间就做到了,这是我当时在监视器后面的感受。


高:因为我们演检察官的时候下生活了。在体验生活之前我对检察官的认识是模糊的,我不知道他们每天做什么,因为平常不接触这个职业,但是要演这个角色就得下生活。我去了之后,的确也被带领我去体验生活的那几位检察官们感动到了。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是“你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这句话其实是一位检察官随口说出来的,当时我们正好要上楼去干什么,听到那句话的瞬间我就被震撼到。这样一句有力量的话,其实是一直萦绕在检察官们耳边的,就像我们说好演员要先做人再演戏,当时我走在他们身后,眼眶就湿了。其实这群人身上背负的东西非常重,但是他们还能乐呵呵地告诉你他经历的故事、困难、喜悦和温暖。我希望我把我感受到的这些浓缩到这部戏中,传递给别人。


张:“你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这样一句话,它听起来就那么几个字,但其实是非常重的一个责任,这是高叶在体验生活的时候偶然听到的,而我是没有听到过这句话的,从来没有听到过,生活中我们怎么可能听到这句话。高叶感受很深,跟我说了这句话,我说可以,你就把它加进你的台词里去,所以这完全是她自己加进去的。在我看来,这句话后来成为《第二十条》整部电影非常灵魂的一句台词,包括最后雷佳音那一场戏的高潮段落,也把这句话继续重复了下去,达成了“阳关三叠”的效果。

电影《第二十条》主创合影




曹:所以,当我从电影院走出来的时候,我个人的感受是这部电影不是单纯的“喜剧”二字能够概括的,远不止喜剧类型片那么简单,它有很多穿透人心的力量感,这种力量感是现实题材的魅力所在。影片结尾雷佳音有一段表演,大段落的台词里是层层递进的情绪和影片的价值内核,这个高潮段落是如何设计的?如何在传递情感的同时做到朴素动人而不煽情?

雷:下生活的时候我也去了,高叶看到的那些检察官,我也和他们聊过,这些其实也是我自己受感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其实我特别喜欢这部电影,它想表达的,或者说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是我特别认同的。我在这次创作中特别想塑造一个同大家以前看到的稍有不同的检察官形象。因为你知道其实穿上检察官那身衣裳以后,给这个角色掣肘的东西是很多的。我看完剧本,发现最后还有这么一场戏的时候,我特别开心,当时我就告诉自己,这个跟《满江红》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只要最后那一场我演检察官就行了,前面95%其实给了我足够的空间,让我去演一个活生生的人。这太难能可贵了,我能够有机会去演一个有血有肉的检察官。因为在我体验生活的时候,检察官跟我们交流最多的就是,“你们看我们天天穿得很严肃,其实我们下了班以后,我们有自己的生活,也去唱歌、聚会,甚至打牌,人家什么样我们就是什么样,我们也希望通过电影去看到我们想看到的检察官的样子”,所以在电影的前95%中,我都在演一个活生生的人,甚至他有一些小瑕疵,而最后一场戏足够让我把这个形象立体地展现出来。当然,我的表演存在局限,我不知道展现的效果如何,但是我尽力了。导演给我们开过会,问大家最后这场戏大家到底想表达什么,大家都谈各自的意见,一直到最后,导演给了我现在影片结尾高潮段落的这些台词。其实当时我非常感动的一点是,在我表演的时候,我发现高叶在下边哭,然后我就觉得我好像有感情地往前推进,接着演到一半的时候,群众演员开始莫名、自发地鼓掌,我又觉得我好像可以完成得更好了,这样一步一步地就把最后那场戏给演出来了。当然,前提确实是我们下生活以后,那些检察官给了我们这些力量。


张:最后那场戏可以说是一气呵成、力透纸背。这种反差雷佳音讲得很对。最后这一场戏是“定海神针”,所以他可以在前面放开了去演一个活生生的人,去演自己,演别人,演所有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其实他一直问我要词,我一直不给的原因,就是我说我们要想好到底要说什么,要说多少话?我们都知道这是最长的一段词,那么我们说什么?说法理,法条?说规矩,还是说什么?我纠结了很长时间,就一直和演员谈,也和编剧谈。最后,我觉得要说老百姓,一切都是为了老百姓。我们刚才讲检察官的90职业、属性,等等,包括我们所有演员的属性、表演、导演的想法,其实都是为了老百姓,我们所有做的事情都是希望把作品拍给老百姓看,让大家喜欢,这听起来似乎像个口号,但我们所有的创作人员常常挂在嘴边的,不也正是像口号似的这句话吗——“观众喜欢就行”。我们拍给观众看,希望观众能看到我们的电影,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欢。“希望你们能喜欢”,这简直是我们这一行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那么,“你们”是谁?就是老百姓。不是你的亲戚,不是自己的家人,而是老百姓。这很重要,这部电影让我得到很多体会和感受,现实主义最根本的还是要把角度变过来,创作要转变为老百姓的角度,价值观要变过来,要从这个角度去思考现实题材的创作方向,去想我们应该怎么做。

张艺谋导演在电影《第二十条》拍摄现场




曹:现实主义的一端是创作者,另一端则是作为接受者的观众,而今天中国市场上的国产电影占比无论从票房上还是从内容上来讲,跟过去有了非常大的不同。

张:确实很不一样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会体现在我们的电影市场上,因为老百姓是买票进电影院,这是货真价实的,我们开玩笑说,“沉默的大多数是用脚来投票的”,他要走起来,走进电影院。所以,这些票房数字不能光被看作是商业上的一种表现。其实我觉得更要从中看到的是人心。中国人今天爱看中国电影,在市场的数据和比例体现上是特别明显的。



END


《电影艺术》微店

扫码订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电影艺术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