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军:下一步,如何把握中国基金会的方向和定位?
编者按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基金会在新的发展阶段,新的使命和主题是什么?基金会行业平台型组织发展和推动的重点是什么?在将于11月23日上午9:00线上播出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1年会公益慈善基础设施平行论坛”(<<<可点击预约直播)的思想破题环节,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军以“新征程下,基金会行业平台组织的守正与创新”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系统的分享:数说中国基金会发展宏观轮廓 中国基金会呈现的重要变化和发展趋势 什么是基金会的高质量发展? 基金会未来发展方向应该如何聚焦? 行业平台组织应该有哪些核心发力点?
一、数说中国基金会发展宏观轮廓
根据民政部《2020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的社会组织总量达89.4万家,基金会数量8432家,占社会组织总量的0.94%。其中具有公募资格的基金会2136家,占基金会总数的25.33%。
从登记层级来看,省级民政部门登记的基金会占比最高(68.94%),同时市级、县级民政部门登记的基金会数量增长非常快,分别占比20.54%、7.97%。
二、中国基金会领域的重要变化及发展趋势
基金会是现代慈善事业的中坚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确立了慈善组织登记和认定制度,《慈善法》实施以来,基金会构成慈善组织的重要主体,是现代慈善事业的中坚力量。
以广州市为例,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广州认定、登记的慈善组织中,有50.3%的基金会,40%的社会团体,9.7%的社会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
资助型基金会数量增多,发挥公益创新引擎作用
汶川地震以后,中国资助型基金会的数量逐步增多,在区域或者领域的公益生态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引擎作用。其中,南都公益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国内基金会,拿出资金支持公益组织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在带动本土基金会开展资助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上述基金会的项目资助探索,意味着本土基金会的资源开始进入到公益生态的建设当中。
现在,中国的资助型基金会有了一定的发展,基金会在成立之初,就把通过资助作为实现自己价值和使命的重要方式。在我看来,这也是中国基金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联合公益发展迅速
在过去十多年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过程中,另一重要趋势是以公募基金会为载体,在互联网公益平台的支持下,联合公益得到迅速发展。
当前,联合公益、联合劝募是中国公益版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这个现象背后的核心驱动机制是“公募基金会”与“互联网公益平台”的结合。
我们可以看到,像壹基金这样的民间公募基金会,明确把联合公益作为核心策略之一,在救灾、自闭症儿童关爱等很多领域,都倡导和推动联合公益的发展。
基金会的资源模式创新与慈善财产保值增值实践走在社会组织前列
《民法典》第九十二条规定,“具备法人条件,为公益目的以捐助财产设立的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经依法登记成立,取得捐助法人资格。”这明确了基金会要以财产为基础的本质和属性。目前,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基金会的资源模式创新和财产保值增值的实践,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更早出发,走在最前面。
国内一些慈善家、捐赠人、相对大型的家族基金会,在财产保值增值、捐赠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股权捐赠、慈善信托的设立等,是资源捐赠模式的创新;深圳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搭建的“慈善共同基金”平台,积极探索和推进基金会财产的保值增值。
基金会助力企业战略慈善实践
目前,企业基金会快速兴起,正在成为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我们经常讲“四个慈善”,“阳光慈善”强调透明度;“人人慈善”强调全民参与;“有效慈善”强调专业化和效能。近年来,“战略慈善”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理解这主要针对企业而言。企业在从践行社会责任到创造共享价值的过程中,基金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载体和平台功能。
例如,有的基金会探索发起成立“社会企业”;而由国内多家基金会共同发起的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在推动这一领域发展方面,具有鲜明的导向。
社区基金会成为慈善事业新的增长点
目前,在中国基金会的大版图中,社区基金会成为一支新锐力量。社区基金会较具规模化的发展和推动源于深圳,从深圳的实践走向全国推广。在2017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通过慈善捐赠、设立社区基金会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城乡社区治理领域”。
近几年,随着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社区基金会成为中国基金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深圳、上海、成都等地的探索和实践各具特色。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文件,再次将社区基金会写入其中,对于推动社区基金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下一步,基金会的发展主题和方向
在新的发展阶段,基金会的发展主题是什么?
基金会行业平台组织应该如何与时俱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慈善事业、社会组织新的发展主题。高质量发展有着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指向,需要予以科学认识、准确理解和把握。
基金会高质量发展的四个方向和维度:
(1)更加充分的发展:目前,基金会在社会组织整体数量中的占比不足1%,发展其实是非常不充分的。充分发展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量的发展和质的提升,二者同等重要。
(2)更加平衡的发展:这包括区域之间的平衡,城乡之间的平衡,结构上的平衡等很多方面。
(3)更有效能的发展:这需要基金会更有效率地配置慈善资源,有效履行自身使命,发挥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4)更可持续的发展:基金会的持续发展更多强调资源层面的持续性。
基金会找准新定位的6个建议方向:
基金会作为现代慈善事业的重要主体,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要求,找准新的定位:
(1)应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促进共同富裕中找准定位;
(2)应在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中找准定位;
(3)应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中找准定位;
(4)应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中找准定位;
(5)应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中找准定位;
(6)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找准定位。
基金会行业平台组织的新使命和新任务
1. 要推动基金会的组织基础更加牢固,资源基础更加夯实,社会基础进一步拓展
资源是基金会创新的基础。行业平台要特别关注基金会的资源基础建设,关注慈善募捐制度的改革、慈善财产的保值增值和投资、非货币性资产的捐赠制度、税收的优惠制度及财政的支持制度等。
2. 在“价值倡导、区域下沉、领域聚焦、协同创新、立体赋能”方面发力
价值倡导:紧扣时代主题,发挥基金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资源枢纽作用。
区域下沉:支持基金会的地方实践创新与区域公益慈善生态建设。
领域聚焦:围绕国家及区域重大战略,支持基金会发挥公益创新引擎作用。
协同创新:从“独善其身”到“价值共创”,探寻社会问题创新解决方案。
立体赋能:从技术支持到技术、价值、网络和制度政策的立体支持。
以上5个维度,行业平台组织在当前的推动过程中,已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期望未来能继续探索,推动基金会在中国现代公益慈善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辑:泠溪
视觉:宣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