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国媒介理论及其技术转向”系列讲座第五讲顺利举行
11月1日晚上,“新德国媒介理论及其技术转向”系列讲座的第五讲如期在云端ZOOM平台开展。讲座由刘永强副教授主持。主讲人Christoph Engemann博士在为时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详细讲解了德国媒介理论家弗里德里希·基特勒(Friedrich Kittler)的媒介技术理论及其学术贡献。
在对上次讲座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后,主讲人首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了基特勒的生平。基特勒是德国极具特点的媒介理论家,也是德国媒介学派的奠基人和媒介学(Medienwissenschaft)的学科创始人。讲座中,Engemann博士详细论述了基特勒与法国后结构主义之间的关联。以基特勒为代表的新德国媒介理论流派与之前的法兰克福学派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新德国媒介理论摒弃了对意义的追问,不再一味迷恋于内容分析,进而转向对媒体技术层面以及再现的物质机制的探讨。在以福柯、德里达为代表的法国后结构主义的影响下,基特勒将目光转向了对“技术”的探索,并用媒介分析取代传统的话语分析。
紧接着主讲人对基特勒的名言“媒介决定我们的处境”(Medien bestimmen unsere Lage.)进行了诠释,即不是人和环境决定了媒介的存在,媒介具有先验性。比如,文字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此之前已经存在了某种能够存储文字的媒介。
讲座后半部分,主讲人聚焦基特勒的代表性论著《话语网络1800/1900》(Aufschreibesysteme 1800/1900),结合1800年与1900年这两个历史“断裂点”,详细论述基特勒的学术创新。在1800年前后的话语网络中,“母亲”既是其话语生产过程的起点,也是终点。而在1900年前后的话语网络中,留声机、电影、打字机的出现打破了文字的垄断地位,三者分别对应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实在界、想象界与象征界。
在主讲报告结束后,主讲人特意留出提问和讨论的环节,以便大家交流。主持人刘永强副教授以及部分同学积极提问,讨论气氛热烈。在不同思路的碰撞激发中,此次讲座交流完美落幕。
图文|陈子轩
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德国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