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德国媒介理论及其技术转向”系列讲座第六讲顺利进行

11月8日晚上,“新德国媒介理论及其技术转向”系列讲座的第六讲如期在云端ZOOM平台开展。讲座由刘永强副教授主持。主讲人Christoph Engemann博士为浙大及国内兄弟院校的同学和青年教师详细讲解了媒介理论发展的新动向,即“文化技术”(Kulturtechnik)理论。

近二十余年来,“文化技术”理论的兴起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关注于“技术”维度的研究视角。主讲人首先对“文化技术”理论的发展作了简要的梳理。“文化技术”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德国农业工程领域,指如灌溉、耕种等。20世纪80年代初,得益于基特勒(Friedrich Kittler)的研究,“文化技术”开始进入人文社科研究领域。文化技术研究最先的对象不仅包括一些诸如读、写、算的基础能力训练,也涵盖高新尖的技术手段。尤其在20世纪末,现代媒介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文化技术”有了新的含义,即运用新媒介的技能。同时,“赫尔姆霍茨文化技术研究中心”(Hermann von Helmholtz-Zentrum für Kulturtechnik,简称HZK)在柏林洪堡大学成立。这是“文化技术”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紧接着主讲人详细论述了“操作链”(Operationskette)这个概念,强调其由行动者、器物和技艺实践三者所串联而成。媒介运行过程中的操作链是“文化技术”理论和研究最为关心的一个部分。操作链具有优先性的特点,即一系列实践活动先于抽象概念的产生。比如,在产生数字之前便有了计算,人们在音符诞生前便会唱歌。此外,主讲人还对“身体技术”(Körpertechnik)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强调其与“文化技术”在概念生成史上的延续关系。最后,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文化技术”,主讲人还以网格(Raster)为例具体阐释了“文化技术”的实际内涵。

在主讲报告后,主讲人不仅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疑惑一一进行解答,还和主持人刘永强副教授关于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和Metaverse元宇宙等学界热门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本次讲座交流完美落幕。同学们纷纷对Christoph Engemann博士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本次讲座是“新德国媒介理论及其技术转向”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该系列活动受到浙江大学国际合作处的支持。





图文|陈子轩

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德国学研究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