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第一篇SCI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研讲坛 Author 崇安小七

硕士读了两年了,已经成为研三的大师兄了,常常感叹时间过得很快,然而时光就在感叹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回首这一年多来的实验生活,充实忙碌,学习实验技术、看文献、做统计、写文章,一步步走来,着实不易。苦心人,天不负,终于在奋斗了一年后,我成功地发表了第一篇SCI文章,这一路,走得辛苦。


初涉科研,日积月累
刚进入实验室时,就扎身科研工作,看文献、学习实验技术。从大鼠取脑开始学习,之后各种行为学、免疫印迹、免疫荧光、颅骨定位埋管、电生理实验、电镜检测技术……再加上这抗体,那试剂,眼花缭乱,顾此失彼,当时正值备考执业医师的我,还要上课,时间紧,任务重,真是不知道先做什么好,内心很是焦虑。

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把实验设计的思路做成word发给了老师,随后不久被老师打了回来。首先是实验分组,应该是2x2的析因设计,我少设计了一个组,然后是每个实验的时间安排不够紧密,每组动物数量的实验依据,药物浓度的参考文献,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都没有做讨论……

收到反馈后,我紧接着就行动起来,下课就带上电脑,直奔图书馆,继续看文献,查资料。看文献期间,我会把每个点的内容整理成文档,做成PPT,并把参考文献放在备注,不断地回顾积累,这段时间过得很充实,没过多久,问题迎刃而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实验设计是整个实验的灵魂,务必格外重视。

在看文献的同时也是学习写作的好机会,这期间,我带着目的看,无论是实验分组,或是实验方法,再到结果讨论,文章的书写套路,慢慢熟识,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始实验,状况百出
自己做实验和跟别人做实验大不相同,开始动物建模的时候就有一些实验鼠莫名其妙的死亡,实验时间上的安排也很重要,一般动物行为学实验的时间大多在动物下午的活跃期。而且真正做起来,有时候时间就不受人力控制,比如有些行为学实验,水迷宫,ASST等实验,需要训练阶段,训练的效果好坏常常决定实验的时间长短。

另外,分子学实验结果也会时常让实验新手捉摸不透,在做western实验的时候,有时实验结果背景深,有时候又不出结果,还有时候回出现杂带,这时候,和师兄师姐商量,汲取经验,不断地在网上学习,汲取营养,修改实验条件,一次又一次,直到做出满意的条带。

在做western的时候,抗体还一度出现问题,我只好投诉商家,准备换抗体。在和商家交涉后,我把实验结果发给他们,随即又按照他们给的条件进行了实验,最后才给换了抗体,这期间耽误了近一个月。

要知道,时间就是金钱,所以在买试剂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好公司,多参照前人的经验,关键的抗体尽量买质量好的,一般大公司的信誉好,一旦出现问题,也能及时退换货。

免疫荧光实验的图好看,可以做定位分析,还有些人也做半定量分析,佐证其它实验结果,是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奈何这个实验一环扣一环,步骤繁琐,结果也时常出得不好,在这上面我用得时间最长。切片很关键,前提是要包埋好,后期的抗体浓度及孵育时间也要把握好。

我做的是脑组织切片的免疫荧光,首先抗体不能选择错了(IHF),其次我觉得要想结果出得好,一抗浓度应保持较高浓度,孵育时间久一些,不同实验条件会有不同,这个可以在网上找经验。

整理数据,开始写作
做实验是一场持久战,经历成功与失败,这很正常。虽然辛苦,但总归是有章可循,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就慢慢顺手了。但是,实验做完,这才是第一步。直到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我才知道写好一篇文章远比做好一个实验更难一些。


记得当时写文章的时候英语六级刚过,只能靠着四六级的底子,再加上翻译软件,截取点参考文献里摘取的好句子,删繁就简,改头换面,勉强拼凑,其实心虚得很。

初稿写完后,老师自是一看就了解我的水平几何,哪句是我写的,哪句是翻译的,哪句是文献里借来的,分得很清楚,说得我心慌。然后是一条又一条的删改线,修订笔记,大片批注,扑面而来。我一时招架不住,要改的太多了。


先把语法和句子错误进行修改,然后,我又查文献,删改内容,让各段之间联系起来,让文章读起来有一定的连贯性。同时把平时积累的常用词句拿出来,要知道文献里的英语模式原汁原味,最适合拿来写文章。好的创意先要学会模仿,然后熟能生巧。

大约一周后,我把改过后的文稿发给了老师,然后又是一遍遍地修改,最后老师开始细抠知识点,这样翻来覆去地修改后,终于,老师说投投试试吧。

开始投稿,不断遭拒
投稿先要知道自己的文章适合哪些期刊杂志,我在看文献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先查文章的影响因子和分区,然后看这篇文章所投杂志,把与我研究相近的文章及所在期刊整理成到一个Excel表里,这样投稿的时候就能有一定的目标。

在选定几个杂志后,我还会上LetPub和梅斯医学等网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投稿经验,选定杂志后,去其官网仔细看作者投稿指南,准备好ManuscriptFiguresCover letterHighlight然后按部就班地进行投稿。

每家期刊投稿要求大同小异,部分流程不同,大部分是文件分开上传,有些是初稿和图表先合在一块上传,有些期刊需要作者签字或者伦理审查报告等资料,这些可以提前准备好,扫描上传即可。另外,手稿的参考文献最好带着格式,方便修改。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最后上传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一遍,作者姓名、单位,文章排版,参考文献、图表大小格式等等一系列的细节是不是按要求已经完成,并且正确。

有的杂志要求Highlight每个点不能超过50字符,Cover letter需要着重声明一些实验伦理问题和不存在利益冲突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细节点,投稿时还是要认真对待的。

另外呢,上传后发现问题也不必慌,给编辑发一份邮件说明,退回后再修也可以,不是大问题也可以等编辑的修改意见,大约一周左右就会有消息。

果然,一周后消息传来,我瞄了一眼,I am sorry for this outcome,没有细看就知道这次凉了。老师说拒稿很正常,习惯就好了,主要是看看编辑有没有给一些意见。

我看了看,编辑并没有给细致的建议,一个是语言问题,还有就是不适合本杂志。我想原因可能是文章语言没有经过润色,多少会缺少一些可读性,还有就是所投文章的影响因子较高,会增加被拒的风险。

于是,我找了专业的润色公司,费用多在千元以上,润色大约三五天就会修回。当然,如果导师认识一些外国友人或者行业大佬,也可以省下一笔钱。润色之后,重新找了一家备选杂志,继续投稿。

在此后的投稿中,外审专家给了很多意见,这是最宝贵的,比如你的实验有哪些不足,或者应该补充一些实验会更好,还有统计问题,图片的说明和讨论的不足之处,细节之处会具体指出哪一段哪一行应该怎样修改,依照这些建议修改后,会让自己的文章焕然一新。

再接再厉,守得云开
我投稿后,前后被拒了三次,有高分的期刊,也有低分的,刚开始被拒稿,心理是不太舒服,但习惯了也就看开了。在日后的写作和投稿经验中,我尤为看中统计方法的重要性,统计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你的实验结果和结论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在实验分组复杂的情况下,有可能存在实验设计、统计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比如你是完全随机设计还是交叉分组设计,你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还是两因素统计方法,需不需要重复测量,各因素分别是几个水平,有没有交互作用,需不需要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等一系列的问题。若是实验设计不完整时,有的审稿人会让你补实验数据,那就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回复审稿人意见时一定要认真,一句话,让审稿人看出你是一位有态度的年轻人。逐条回复,每个回复意见下都带上参考文献,有理有据;有些确实不对的地方,一定要学会承认错误,要用态度和逐条改正来说服审稿人,这是成功收稿的重要法则。

在回复审稿人不久之后,文章就被接收了。虽然说幸福来得太突然,但细想想一切又是顺理成章。经过了近一年的努力,这一刻,瞬间释然。

科研辛苦,且行且珍惜,祝好运!


图片来自网络


关注后获取《科研修炼手册》1、2、3、4、5、6、7、8、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