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9例!存在粪口传播,潜伏期最长24天!钟南山团队首次系统揭示新冠肺炎临床特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研讲坛 Author 卤香
2020年2月9日,预印版平台medRxiv 发表了题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至今为止、样本最多、分布最广的病人临床特征,涵盖31个省(市)552家医院1099例实验室确诊的2019-nCoV 致使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数据。
该论文作者涵盖了包括广州市呼吸卫生研究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黄冈市主要医院等一线抗疫前线机构,李兰娟院士所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是参与者。可以说,这篇文章倾国人之力,将新型冠状病毒诊断治疗的最全面的中国经验,与世界共享!
(来源:medRxiv)
2019年12月初,新型冠状病毒所致急性呼吸系统肺炎(ARD)病例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首次发现,并迅速向中国各地蔓延。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者发现了一种新的β冠状病毒,目前命名为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019-nCoV是包膜RNA冠状病毒(肉瘤病毒亚属,正冠状病毒亚科)的第七个成员,证实2019-nCoV医院和家庭环境中人际传播的证据一直在增加。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宣布2019-nCoV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9-nCoV急性呼吸系统疾病(ARD)在全球迅速传播,但其临床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迫切需要通过对中国各地病例来进行大样本量分析,一些2019-nCoV ARD患者的严重程度与SARS-CoV患者相似。
在这里,作者从31个省/省辖市的552家医院提取了截至2020年1月29日的1099例实验室确认的2019年冠状病毒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患者的数据,并提供了最新中国大陆地区2019-nCoV ARD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描述。这不仅将更精确地确定定义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而且还将揭示影响死亡率的风险因素。
主要结果
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分析所示,2.09% 患者为医护人员,分别有1.18%、31.30%和71.80%的患者有野生动物接触史、最近去武汉旅游和与武汉人接触史。31.30% 的患者是武汉当地居民。26.0%的患者近期没有去过武汉,也没有与武汉人有过接触,仅有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患者覆盖整个年龄段,中位年龄为47.0岁,女性占41.90%。
患者招募流程图及全国患者分布情况(来源:medRxiv,话说上海咋跑山东省去了)
1099例新型冠状病毒ARD患者的临床特征(部分,来源:medRxiv)
在2019-nCoV ARD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87.9%)和咳嗽(67.7%),腹泻症状少见。中位潜伏期为3.0天,潜伏期最长可24天。只有43.8%的患者在出现最初症状时发烧,但87.9%的患者在住院后才出现发热。重症肺炎发生率为15.7%。23.9%的重症患者和5.2%的非重症患者初诊时无放射学异常。在入院时接受胸部CT检查的840名患者中,76.4%的患者表现为肺炎。胸部CT最常见的类型是磨玻璃样阴影(50.0%)和双侧斑片状阴影(46.0%),但在一些2019-nCoV感染患者中也会存在正常的放射学表现。
患者影像学改变(来源:medRxiv)
2019-nCoV ARD患者达到复合终点的风险和百分比(来源:medRxiv)
2019-nCoV流行通过人际传播迅速传播。疾病的严重程度(包括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液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和胸部x线/CT表现)与临床结果相关。
25.2%的患者至少有一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15.74%(173/1099)的患者为重症患者,潜在的并发症在严重的病例中明显更常见,最常见并发症是肺炎(79.1%)、ARDS(3.37),82.1%的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症状。
在33.7%的患者中观察到白细胞减少、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情况较少。重症患者的实验室异常(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C反应蛋白升高)较非严重者明显(均P<0.05)。
在治疗方面,氧疗、机械通气、静脉抗生素和奥司他韦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8.0%、6.1%、57.5%和35.8%。所有这些治疗方案在危重病例中的实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此外,重症患者采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比例为18.6%。ICU患者、需要有创通气的患者和死亡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00%、2.18%和1.36%。在多变量竞争风险模型中,重症肺炎死亡率与是否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相关。
讨论
大多数病例是在2020年1月1日之后招募的。这项研究的发现与最新报告一致,包括家庭聚集性暴发、无症状个人传播和三阶段暴发模式。作者的研究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中位潜伏期比最近报道的425名患者要短(3.0天比5.2天)。
SARS-CoV、MERS-CoV和高致病性流感的传统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根据作者最新试点实验发现,62个粪便样本中有4个(6.5%)2019-nCoV检测呈阳性,另有4名直肠拭子检测呈阳性的患者在胃肠道、唾液或尿液中也检测到2019-nCoV。1例症状起病后严重消化性溃疡患者,食管糜烂出血部位直接检测出2019-nCoV。因此卫生保护应考虑到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2019-nCoV传播。这些发现将通过整合系统性保护措施,遏制这种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此外,作者主张将重点转移到在疾病早期阶段的识别和管理轻症患者。
尽管与SARS-CoV相比,2019-nCoV的系统发育同源性明显较高,但仍有一些临床特征将其与SARS-CoV、MERS-CoV和季节性流感区分开来。发热和咳嗽是2019-nCoV感染的主要症状,胃肠道症状很少见,这表明病毒嗜性与SARS-CoV、MERS-CoV和流感不同。值得注意的是,有43.8%的患者最初出现发烧,87.9%的患者在住院后出现发烧。2019-nCoV ARD发烧比SARS-CoV(1%)和MERS-CoV感染(2%)更常见。
作者的发现与国家官方统计数据一致,早期隔离、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能是广东死亡率显著下降的共同原因。此外,由于武汉金银滩医院集中管理导致的卫生人力稀释可能导致了死亡率的上升。
这些发现将让大众、临床医生和政策制定者了解2019-nCoV的真实传播性。在预测模型中,严重病例达到复合终点的风险明显更高,提示在实践中应综合考虑病情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的重要性。此外,严格和及时采取流行病学措施是遏制这种快速传播的关键,需要尽快探索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如蛋白酶抑制剂、瑞希韦、β干扰素)来遏制这种新出现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医学会杂志》新冠肺炎最新研究表明,研究的138 例患者中有 57 例(41.3%)被认为是在医院感染2019-nCoV的(如果同一病房中的医疗人员或住院患者被感染,并且可以追踪到可能的感染源,则认为是医院内感染),包括 17 例(12.3%)因其他原因住院的患者和 40 名医护人员(29%)。
来源:JAMA
所以疫情期间人们应尽量少接触医院环境,医护人员也要注意好防护。
原文链接: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06.20020974v1.full.pdf+html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6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