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白鹿原》的预言——一言难尽“朱先生”

2017-06-25 刘元林 美国学者

作者:刘元林

来源:北工大杨昌鸣


《白鹿原》既是史诗,又是寓言。白鹿原是文化中国的具象,白鹿两家是炎黄子孙的具象。几千年历史浓缩进几十年间,人类生存发展可能遭遇的矛盾冲突,都在这片原上发生了。原上的生民与官府斗,与军阀斗,与土匪斗,与饥馑、瘟疫斗,代际相斗,党派互斗,军政争斗,宗族内斗……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唯一一个超乎其外又介乎其中的角色,是朱先生。

按陈忠实先生自述,朱先生是有原型的,他是前清末代举人,程朱理学关中学派的最后传人。作者笔下的朱先生,既是关学理念的化身,也是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他专于治学,严于治身,淡泊名利,博古通今,能掐会算,是学者,是哲人,也是预言家。作为教书先生,他像孔夫子一样有教无类,不管是前清巡抚、民国总督,还是国民党员、共产党员,甚至包括当过土匪的黑娃,只要愿意学为好人,他都引之为友,诲之不倦。娶白家的女子为妻,隐寓着他与白嘉轩代表的儒家文化的渊源。他支持族长白嘉轩修祠堂、颂《乡约》、办学堂,甚至还出席了白鹿村镇邪塔的落成典礼。他同时理解白灵求新学,包容鹿兆鹏闹革命。当日寇来犯,他不但会同老学人公开发表抗日宣言,还身体力行奔赴中条山抗战前线。但当国民党的书记长岳维山要他写反共宣言,并以补充书院经费为交换条件时,他宁可被绑去也决不接受。他深恶痛绝的就是窝里斗



“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中国读书人几千年的正经买卖。同时不可否认,中国还存在一个“非暴力不合作”的自由主义传统。大体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老庄学说为支持的“消极自由派”,像“竹林七贤”、陶渊明,这些人寄情田园,独善其身,超然世外,不问魏晋;一类是以孔孟儒学原教旨主义为支持的“积极自由派”,像明末东林党人,他们不计功名利禄,又情系天下苍生,他们“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朱先生无疑属于后者。他身居白鹿书院,不屑世俗纷争,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关心的不是朝庭、党派的胜负兴衰,而是生民的祸福忧乐。他穿长袍读古书倡私塾,是老派的;但就他精神的独立性和情怀的普世性而言,又具有相当的现代性。在国民革命军团长鹿兆海将赴抗战前线时,朱先生给他写下“白鹿精魂”四字相赠,这四个字,其实就是朱先生自身的写照。他承载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传统,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和情怀,是书中仅有的可以打通古今、面向未来的人物。


 

《白鹿原 》未必是为地主、为传统文化正名的“翻案书”,却无疑为我们重新打量传统、反思传统、反思革命提供了参照。朱先生代表的“道统”,独立于“治统”(官府)和民间,是官府的制约力量,是民间的精神向导,又是官、民之间的缓冲地带。他的白鹿书院,既是传道授业著史的场所,也是鹿兆鹏、白灵等“不法分子”的避难之所。朱先生只身说退二十万清兵,与其说是史实,不如说是象征。独立知识分子阶层的存在,对于舒解官民矛盾、引领世道人心、保护民众福祉,意义重大。当这个阶层被禁锢、被消音、被消亡,官民之间就只剩你死我活、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瞎折腾了。


 

朱先生是《白鹿原》里几十个角色中屈指可数的寿终正寝的人物。我一直认为,陈忠实先生所以不写续集,是因为朱先生已经为未来做了预言。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掘开他的墓,挖出那块用来堵墓道的砖时,发现两面都刻着字,一面是“天作孽犹可恕”,一面是“人作孽不可活”;当把这块由两块拼在一起的砖摔开时,中间又有一行字:“折腾到何日为止”!


 

中国还会不会乱折腾,一定程度取决于“朱先生”在中国的命运。

 

(作者刘元林:资深媒体人、作家。著有《坡嗲》、《上善若水》等作品。)

转载自公众号《人文天地》

让我们用阅读的力量行走世界、穿越历史、提升心智。强烈推荐这些微信上备受推崇的公众号:

华人蓝天

ID:huarensky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德国人发明的剪菜刀,已经在厨具界所向披靡!然而……

详情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