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在武汉,有一种童年叫“厂子弟”!

2017-04-29 武汉热点


在武汉三镇的角角落落,散落着一个又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数量庞大,祖上两代人身在集体,长在集体,又工作在集体,他们的后代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厂子弟



武钢、汉阳铁厂、宗关水厂、824(鹦鹉磁带厂)、武汉锅炉厂、武汉卷烟厂、和利汽水厂、江岸车辆厂...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老厂子,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号,还是一个个封闭却五脏俱全的小社会



小社会里的人在上世纪5、60年代,带着“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的信念,从遥远的的上海、北京、沈阳等大都市拖家带口的来到他们陌生的“大武汉”,他们在这里结婚、生子,时间一晃就是大半辈子。



别具一格的“十里钢城”,

曾经是武汉最热闹的家庭社区


“一五”时期,武钢定址青山,全国10多个省的5万多名工人和7万多名家属来到武汉,红房子就成了武钢的家属生活区


  


武钢九、八、七等街坊是最早的一片家属区。这片红彤彤的房子是苏联人设计的,从空中俯瞰,排成一个巨大的“囍”字;红色的背景,三层的小楼,安静而悠闲的社区,好像每扇门每个家都有故事。



红房子冬暖夏凉,地下室是童年最好的游乐园,炎热的夏天,居委会老奶奶组织大家在此乘凉,下棋、看娃娃书,喝自产的盐汽水。


在它最鼎盛的 80 年代,武钢的面积接近半个汉口,养活了整个社区里三四万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武钢是个自己自足的小王国,有自己的学校、医院、发电厂、快餐公司甚至饮料品牌;有自己无轨电车与火车,还有自己的影剧院、文工团、报纸和刊物


总之,“只要你想到的我们都有。”



这里不仅有武钢人自己的医院,青山区儿童医院,武钢总医院。



还有武钢人自己的配套学校,红钢城区域,有钢城三小、红钢城小学、武钢三中、武汉市四十九中学、武钢实验学校。



那个时候,街里街坊家长里短,小伙伴们都在同一个院子里一起长大嬉戏,肚子饿了就可以到隔壁的阿姨家里“蹭吃蹭喝”;每个小伢都吃百家饭长大,有谁家做好吃的,都要和邻居分享。



上世纪60年代,红房子按照团结户的方式居住,两家各住一间,同时共用厕所和厨房。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座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红房子所拥有的标配,几乎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那个时候,时间很长日子却过得很慢

每天清晨6点,厂里无处不在的大喇叭就开始播音,伴随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或者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开始起床吃早饭。饭后大人们便开始骑着28自行车奔向车间。



中午下班之后,大人一般要回来给孩子做午餐,午餐后小憩一会,然后又是一阵广播声,该上班上班,该上学上学。


那时候,每个小朋友胸口都挂着一把家门钥匙,上小学以后就自己放学回家,厂里广播响了,就知道爸妈要下班了。



那时候,这里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整个厂区每天都飚着天南地北的方,京片儿、吴侬软语、四川方言、武汉话……整个厂区都洋溢着一股“山寨版”的国际范,当时觉得甚是时髦。



那些回不去的岁月才是一生之中最美好的回忆

厂子弟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小在厂里长大的,一种是后搬来的。从小在厂里长大的多数是独生子女,后面搬来的大都有兄弟姐妹。


厂子弟互相都是认识的,从小就厮混在一起。小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我们一起在电视房看动画片。那时候的动画片基本都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片子,《天书奇谭》、《神笔马良》、《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等,几乎看了不下十遍。



偶尔还能领到免费的电影票,这让小伙伴们一整天都兴奋不已。


那时候,一年之中最盼望的就是夏天的来临,不仅有喝不完的咸伙计盐汽水,还能够集体到长江大桥底下游泳。



大人们也有他们独特的娱乐方式,每到周末或者是逢年过节,厂里的年轻人就会聚在一起组织舞会、演出


烫着卷发、带着蛤蟆镜、穿着可以扫地的喇叭裤,喇叭裤还要配尖皮鞋,尖皮鞋底下要钉满铁钉子,走路要卡塔卡塔响才过瘾,跳着36步、16步觉得自己时髦得不得了。


后来开始流行跳迪斯科,厂里的青年们就靠着自己精湛的舞技,追求自己心仪的女生。



印象中,那时候武汉的夏天是名副其实的“大火炉”;在那个还没有空调的夜晚,左邻右舍一起铺着竹床在院子里乘凉,一边啃着刚从田里搬回来的大西瓜,一边听大人摆龙门阵讲故事,指着天空逗小孩们数星星……



那时的我们是快乐的,是无忧无虑的。甚至还以为,人的一辈子,吃喝拉撒、生老病死,都可以在厂里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度过



不愁吃穿、不愁房子“武钢汉子”曾经是武汉姑娘伢们的最爱


在厂里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福利一般都很好。很多厂区都有食堂为职工提供午饭,职工每月都发洗澡票、开水票、露天电影票,有职工得了癌症等重病,基本都是全额报销。那个时候,说起自己是武钢的,都带着一股浓浓的优越感。



同一时代的其他武汉人可能还在做“八大员”(汽车售票员、服务员、吧台员、理发员等),但是武钢人属于国企员工,工资稳定、福利好、分房。90年代单位给职工发了家用电烤箱,时髦的电话、电脑、空调...武钢职工都比同时代的武汉居民使用得更早。


这些福利曾经让武钢人自豪不已,所以他们从不羡慕大汉口的老板们或者水果湖的公务员,因为 " 劳资是武钢滴!"


那时候大家找对象都只找武钢的,“根本看不起外面的人。



那时候没有就业和升学的压力,那一代人的子女在武钢从幼儿园读到中学,几乎不花钱


考上武钢职业技术学校或者武钢干部管理学校后可以直接派入武钢。加上顶职的、凭关系进的、进入附属行业的,青山区一大家都在吃武钢饭的比比皆是。



当然也没有房贷的压力,职工都可以分房,单身的有单身宿舍,婚后根据工龄、党龄、子女年龄职务之类分配不同档次的住房,都有房子住。



我们不是要怀旧,我们只是要记得

在时代滚滚向前的洪流中,一些老厂逐渐没落;这些年久失修,成为危房的红楼,也即将消失在人们的眼中,在告别武钢这个庞大的钢铁王国后,青山区正在迎来新一轮的改造升级。



曾经热闹无比的家属楼大多已经人去楼空,唯有一盏清灯作伴。厂里人存在过的一切痕迹正在慢慢被大自然吞没,也逐渐被时代遗忘。 



这条历经沧桑拥有60年历史的武钢家属区,即将成为人们口中提及的过往与历史。在老武钢人不解的眼光中,更多年轻人也在主动逃离。武钢第三代子弟除非找不到更好工作,很多已不愿进钢厂。



想必很多厂子弟,曾经也一度埋怨厂区偏僻,也曾无比憧憬外面的花花世界。


但是偶尔想起曾经无忧无虑的童年,也会觉得无比怀念,因为它是岁月的痕迹,时光辗转留下的记忆!





-End-

出品:武汉十点半文化传播

编辑:Eone. 主管:Yume17

部分图文资料来自搜狐、贴吧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武汉热点整理发布

-招聘信息-


☞招聘岗位:


1.微信编辑

2.文案

3.策划

4.编导

5.前端


☞简历投放邮箱 :

hr@tentiy.com


武汉颜值最高的公司,等你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