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古泉清”杯创业创新先锋榜】之段海建

2017-06-08 英山新闻宣传

◆ ◆ ◆ ◆


江燕飞来似识人

——记英山县楚山春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段海建

◆ ◆ ◆ ◆


段海建是个让人认识就很难忘记的人,一个有故事的人。

一斤好茶不超过35块,最多一斤也就赚三五块钱。1988年,从当时的山货一条街开始,段海建就成了一个提篮拎袋贩卖茶叶的小商贩。宁愿少赚点,也不掺杂使假、短斤少两。读书不多,打过工,干过苦力的段海建靠着一辆自行车,一杆秤,一只蛇皮袋,一点点积累,逐渐成长为英山资深茶人。

回想自己的成长之路,段海建感慨颇多。在那个十万茶农种茶,十万茶农卖茶的年代,他说作为一个小商贩很容易被人忽略掉,淘汰掉。而他笑言自己的外貌就是一把双刃剑,做得好别人容易记住,做的不好别人也容易记住。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把诚信作为自己的立身立业之本。

与雷家店镇程咀村一带茶叶结缘也就源于那个时候。自己家住红山镇凉亭坳村,几十里地,段海建每天五更起床,一辆自行车赶往那里,收购那些茶叶加工点前晚制作的新鲜茶叶,然后返程茶叶市场,从几毛钱一斤的利润到三五块一斤的差价,他从来都宁愿自己少赚点,积累自己的口碑和人脉。就那样,慢慢从一个流动摊贩到拥有自己的小茶叶店铺。

货是定点货,质量第一;客是回头客,以诚相交。首批进驻鄂东茶叶市场、大别山茶叶市场的段海建不满足于在本地坐店守成,他一边把自己本地的生意交给妻子打理,一边自己开始外出闯荡茶市。从临近的黄石、鄂城、黄冈开始,他把目光投向更远江苏溧阳、常州、金坛。

走出去,看到了机会,也看到了差距。在江苏金坛,段海建刚开始推销英山茶叶的时候,工艺不过关。他花钱带英山的制茶师傅上门学,请那边的制茶师傅到英山传授技艺,以当地市场为导向,逐渐成为当地几大商户的固定供货商。

茶叶市场的方兴未艾,让段海建在逐渐积累了资本,开阔了视界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在茶界拥有独立而且完善的产业链才更具市场竞争力,走得更远。2007年他在扬州开了自己的茶叶专营店后,开始萌生打造属于自己的茶叶产业链的想法。

雷家店镇程家咀、茶园庙、蔡家山、老鹳冲一带,是段海建从商贩时候起就熟悉的产茶区,当地几个大的茶叶加工老板一直是他长期的合作伙伴。长期的合作让他们之间相互信任,基地,技术与市场的联合让他们逐渐走到了一起。

2014年,英山县楚山春茶业有限公司由他们五个人联手组建,落户程家咀村。1000万投资,3000平米厂房,上百台套机械设备,年产名茶4万多斤,大绿茶80万斤。楚山春以五人均股投资的方式面世。2015年,便正式投入生产运营。

从小商贩到大公司,段海建说自己的跨越并非一蹴而就。漫长的茶界历程里,他始终让自己做一个有心人,逐渐把自己修炼成人如茶,茶如人。就像现在你随意拿出几个英山茶叶样品,他能从外形上区分茶叶出自哪里;开汤,能品出一杯茶在哪个工艺环节出了瑕疵。如果说这些算是一个茶人基本的素养,那么他十几年前在外面结识的茶商朋友,到现在依然是他固定的营销合作伙伴,则是依赖于他长久以来宁亏不损的诚信二字。也源于此,公司几年来所有产品一直都是零库存,产销两旺。

管理自己的店铺和管理一家公司,对段海建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合作精神、团队精神以及奉献精神便成了他的法宝。楚山春公司组建以后,段海建便很少顾及自己个人的茶叶店面,全身心投入到公司运营之中,把自己在外多年积累的市场人脉全部带到公司。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公司就如一棵茶树,没有好的土壤,就没有好的根系,也不会有好的鲜叶产出,制作不出好的茶叶,做不出好的市场。相依相存,兴衰一身是公司命脉所在。所以,无私对合伙公司来说,是立业之本。

段海建不善言辞,但是他可以让你感受到,一个人事业的路上,永远不要看他外在的高度,而更应看到他内在的高度。就如他不断拓展的事业,默默之中让你感受到:南浦谁家荐绿蘋,野堂又发楚山春。满城芳草烟和雨,江燕飞来似识人。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制作: 英山县新闻宣传中心

图文:舒智慧

编辑: 舒智慧 贺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