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上一直有这样一种声音:血型除了影响性格,还决定着一个人适合什么样的饮食。
比如,A型血的人要多吃菜,少吃肉;O型血要多吃点肉,少吃水果……这样才能健康长寿。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吗?
“血型饮食法”最初由美国自然疗法医师彼得·德达莫提出,他的著作《根据血型吃对食物》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世界。“血型饮食法”认为,不同的血型要吃不同的食物,具体来看:
这是最古老的血型,当时人们以狩猎为主,所以O型血的人应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吃少量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乳制品、豆类和谷类。这与现在的“低碳水饮食”“生酮饮食”比较相似。
A型血随后出现,当时已进入农耕时代,人们开始种什么吃什么,所以A型血的人应少吃肉,动物蛋白摄入维持在较低状态,多吃蔬菜、坚果、水果等食物,类似于现在主张的素食或纯素食。B型血出现时间更晚,这个阶段,人们会随着气候或土壤状态迁徙,所以B型血的人可以吃肉类、蔬菜和奶制品,摄入中等量的动物蛋白、豆类和谷类,这种饮食与当下流行的饮食方式差不多。
AB型血的人应多吃素食,可比A型血的人多吃一点肉、蛋、奶,动物蛋白摄入量为中等偏低,但要少吃红肉,不同于现在的任何一种饮食方式。
O型多吃肉,A型多吃素,如果真这么做了,是否能够帮助提高该血型人群的健康质量?德达莫的理论有不少事实上的错误。例如,一项分子进化的研究表明,A基因和O基因几乎同时出现,现有的科学证据并不支持O基因是A基因和B基因的祖先。更大的缺陷是德达莫的逻辑。他的观点隐含着这样一个前提:如果一个特征出现于某个特殊的年代,那么保存了这个特征的现代人群也只能适应那个特殊年代的环境。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也曾做过一项研究,纳入1455名受试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膳食分析。
①遵循“A型饮食”或“AB型饮食”,都可以降低体重指数、腰围、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AB型饮食”和“A型饮食”都是偏素的);这项研究说明,只要吃素,就会降低多个心血管代谢的指标,跟血型无关。
总之,“血型饮食法”是在假设基础上提出的误人理论,没有考虑到个人病史、药物使用情况、食物耐受等因素。人是非常复杂的个体,将人体特性和对食物的吸收分解能力简单归结到血型上,缺乏科学性。事实上,无论什么血型,想要健康长寿,饮食方面最重要的是做到五个字:“鲜、野、淡、杂、低”。①鲜:即新鲜。多吃新鲜的肉类、蔬果等,少吃腌肉、腌菜、剩饭剩菜等。这样一来,既能更多地摄取食物中的营养,又能减少亚硝酸盐等有害物的摄入,降低胃癌等风险。②野:即天然。多吃纯天然、自然生长的食物,少吃过分加工的食品,比如吃火腿不如吃新鲜猪肉,吃果脯不如直接吃水果。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减少“添加成分”(如盐、糖、防腐剂等)的摄入。③淡:即清淡。口味宜清淡,每日油摄入量宜在25~30g左右,盐摄入不宜超过6g,糖摄入最好不超过25g,过分辛辣刺激的食物也要少吃。④杂:即种类丰富。不偏食,鸡鸭鱼肉、蛋、奶、豆类、各种蔬菜等,都要适当摄入,每天建议吃12种食物,每周25种以上,保证营养丰富且均衡。⑤低:即低温烹饪。尽量采用蒸煮炖等方式,减少油炸、煎烤等,以减少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的产生。掌握以上几个原则,就能很大程度上保持营养丰富均衡,对增强免疫、预防各种疾病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