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深度】红旗渠精神薪火相传

2018-04-24 河南工人日报
河南工人日报微信
微信号:hngrrbwx(←长按复制)

为企业服务 为职工撑腰 与时代同行

  4月10日,被誉为红旗渠总设计师的原林县(现为林州市)县委书记杨贵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他在担任林县县委书记期间,带领林县人民历时10年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彻底解决了林县人民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题。

  红旗渠的修建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州人民的生存条件,还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能工巧匠,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是我们的一座精神丰碑。

  青山哭泣,草木含悲。杨贵的离去,让整个林州市的百姓无不黯然神伤。当一座城痛别一个人时,我们又一次感受到红旗渠精神薪火相传凝聚的伟大力量。

  红旗渠特等劳模任羊成在家中接受采访

  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在青年洞讲述青年突击队的故事

  红旗渠纪念馆展出的实物和图片

  缅怀:林州人民追思杨贵老书记

  杨贵逝世的消息传到林州,太行山泣雨,红旗渠呜咽,当地百姓为之悲痛流泪,社会各界纷纷以不同形式寄托哀思,深切缅怀老书记。

  红旗渠十二支渠从林州市曲山村穿过,红旗渠特等劳模任羊成就住在渠边一处安静的小院里。当年修建红旗渠,担任除险队队长的他和杨贵结下深厚感情,建立深厚友谊,杨贵的去世让他伤心落泪,更加怀念当年跟着老书记战天斗地的岁月。

  4月17日,91岁的任羊成在家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他和杨贵书记的感情不一般,当年杨贵书记总是惦记他的安危,经常在除险攻坚时守在现场,紧握着他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要求他一定要活着回来。有一次,他在虎口崖除险时被石块砸掉三颗牙,让杨贵心疼不已,含着泪对他说:“羊成啊,你真的是死里逃生,等红旗渠修好了,我请你看一星期的戏和电影。”

  自从杨贵逝世后,不断有媒体采访任羊成,提起杨贵和那段艰苦岁月,老人总有说不完的话。“老书记带领我们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建成了红旗渠,引来了漳河水,才有了今天林州百姓的好日子,我们永远不能忘了老书记。”

  岁月沧桑,挡不住红旗渠奔流的渠水;滂沱大雨,挡不住人们缅怀的脚步。十几天来,不仅任羊成等健在的红旗渠劳模对杨贵的逝世深感悲痛,许多普通林州人也都扶老携幼来到红旗渠纪念馆,悼念老书记杨贵。

  4月13日上午,杨贵老书记追思会在红旗渠纪念馆举行,林州市各界1000多名群众冒雨赶到这里,深切缅怀老书记。人们献花、鞠躬、叩拜,任凭泪水和着春雨洒落在红旗渠上。

  林州市总工会一名干部告诉记者,从得知杨贵逝世那天起,许多林州百姓就不断自发涌向红旗渠纪念馆,在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前触景生情,缅怀老书记。

  4月16日,《杨贵老书记在林州》图片展在红旗渠纪念馆开展,为方便群众参观,林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当天发布通告:从即日起到4月30日,林州籍居民凭本人身份证到红旗渠纪念馆参观,一律免票通行。

  4月18日,记者在红旗渠纪念馆遇到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他带着全家人赶了十几公里山路来到这里悼念老书记。他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他要让儿孙们永远记住杨贵老书记,记住老一辈人创造的红旗渠精神,记住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探寻:创造世界奇迹的红旗渠劳模

  林州人民在巍巍太行靠手工劳作劈山填谷开凿人工天河,创造了世界奇迹,也涌现了一批惊天地、泣鬼神的英模人物,铸就了一座不朽丰碑。

  红旗渠修建10年,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就有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的父亲张运仁。

  今年70岁的张买江是红旗渠干部学院特聘教师。4月18日,记者在红旗渠青年洞见到他时,他正在为红旗渠干部学院的学员讲修渠人的故事,讲老书记杨贵的故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传承红旗渠精神。

  张买江说,把红旗渠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是对杨贵老书记和他父亲最好的告慰。“我父亲上工地不到3个月就牺牲了,那时他38岁,我还不到13岁。”

  张运仁当时担任南山村施工排排长,无论干石匠还是铁匠,都是一把好手,抡锤打钎、生炉捻钻,样样干得漂亮。1960年5月13日晚收工放炮,他为保护工友不幸被飞石击中头部,当场牺牲。

  第二年的农历正月初五,母亲赵翠英把张买江领到红旗渠工地上,流着泪对他说:“孩子,你爹没有把渠修到底,你一定要把水给我引回家。”

  张买江清楚地记得,在母亲的再三恳求下,当时的大队负责人收下弱小的他,他由此成为红旗渠工地上最小的建设者。“母亲临走时,给我留下一句话:‘不把水带回去,你就别回家!’”他也向母亲发誓,不把渠修好决不回家!带着对母亲的誓言,他在修了10年的红旗渠上干了9年。

  张买江这辈子最难忘的,是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后,17岁的他挑起第一担水时母亲仰天痛哭的一幕。

  “通水那天,村里很多人拿着空桶陪我母亲在池塘边守了一夜,这是村里人知道我家的事情,大家都在等我来打这第一桶水,这桶水是用来告慰我父亲在天之灵的。”张买江说,当他挑起第一担水准备送往地里时,母亲再也抑制不住5年来压在心底的悲痛,跪在地上仰天痛哭:“运仁啊,你放心吧,儿子把水带回来了!”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张买江的儿子张学义也是红旗渠上一员。1998年参加工作的张学义,开始被安排到青年洞景区管理处,在青年洞度过了10年的青春年华,2008年调到合涧渠管所,管理着50多公里渠线,这一干又是10年。

  一家三代人薪火相传,用牺牲奉献托起红旗渠不朽的精神丰碑。

  传承:红旗渠精神走进新时代

  在痛别老书记杨贵的日子里,林州市总工会组织的“百名劳模大工匠百场大宣讲进基层活动”,正在不间断地进行中。由该市各级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组成的劳模宣讲团,每到一处都受到广大职工的热情欢迎和好评。

  林州市总工会副主席张晓云告诉记者,劳模宣讲活动是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奏响“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美丽”时代强音的具体行动。“宣讲正在进行时传来老书记杨贵逝世的消息,宣讲团成员都感到悲痛,更把悲痛化为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力量,发出了‘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建设富美林州、幸福家园’的誓言。”她说,劳模们的誓言也是向全市劳动者发出的接力传承红旗渠精神的倡议。

  记者了解到,张晓云的父亲张汉良也是当年红旗渠的建设者,时任共青团林县县委委员、红旗渠工地团委书记。1960年7月4日,张汉良接受总指挥部交给的凿洞任务,带领贾九虎等青年打响了开凿青年洞的第一炮。他参与领导由300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创新创造,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奋战,胜利凿通青年洞。

  张晓云说,父亲为人低调,她小时候常听父亲讲红旗渠的故事,讲了很多英模人物,却从不提及自己,直到去世。长大后,她从红旗渠劳模的讲述、从红旗渠纪念馆的陈列中常常听到看到父亲的名字,为自己是一名红旗渠建设者的后代感到自豪。

  参加宣讲的安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凤宝特钢公司维修工魏燕明说,每参加一次宣讲活动,就是一次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和传播之旅。讲好新时代劳模故事,传递新时代工匠精神,就是对红旗渠精神最好的传承和发扬。

  “每一位红旗渠建设者都是英雄,每一位林州人都是红旗渠英模的后代。传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是每一位林州人的责任和义务,是每一位当代劳模的无上荣光,也是全市工会干部的使命担当。”林州市总工会主席栗旺生说,新时期的工会干部和劳模先进人物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记者札记

  我在林州采访时,恰遇某知名媒体的一名记者,他也是为采写杨贵和红旗渠精神而来。他说自己以前对红旗渠了解不多,这次采访任羊成等红旗渠劳模,红旗渠精神薪火相传凝聚的伟大力量,触碰到他的心灵深处。生成于林州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很有时代特色,在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当下,也永不会过时,永远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记者:陈卫国 通讯员:徐林杰 来源:河南工人日报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