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永续绿色发展根基

2016-09-19 成都房地产


成都努力打造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草成茵、绿色出行、宜业宜居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成都日报摄影部供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美丽四川建设,强调要把绿色发展作为四川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


落实中央决策,贯彻省委部署,成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构建生态制度体系、生态发展体系和绿色经济体系。近日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健全绿色制度体系,不断推进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按照《意见》,到2020年,成都生态环境质量将明显改善,城市生态承载力不断增强,群众绿色发展获得感持续提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努力打造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草成茵、绿色出行、宜业宜居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为此,成都将为之不懈努力。


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成都蓝”频现,成效可圈可点。去年我市空气质量PM10、PM2.5年均浓度相较于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基准年的2013年下降了28%、34%,提前完成了“大气十条”提出的到2017年PM10、PM2.5的改善目标,下降幅度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于前列,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意见》进一步明确,全市要实现空气质量明显提升,到2020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小于50微克/立方米。


为达到《意见》提出的这一目标,我市将进一步加强污染综合治理。首先是持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进金堂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继续实施典型行业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10月1日起推广使用国Ⅴ汽油和柴油,年底前全部淘汰黄标车;深化扬尘和餐饮油烟控制。其次深入开展水环境污染治理。制定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削减方案,深化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立,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保障饮水安全。还要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及时出台成都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工作方案,指导全市科学有效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加强水生态环境建设


全力推进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


加强水环境治理,我市一直在践行。目前,我市第三、四、五、八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改造工程如期实现通水运行。工程完成后,第三、四、五、八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由每日40万立方米扩容至每日75万立方米,出水水质由一级A标提升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不计总氮)。如果按照锦城湖133万立方米的容积来算,现在第三、四、五、八污水处理厂每天可以处理超过半个锦城湖容量的污水。加强水生态环境建设,《意见》进一步指出,我市要实施河道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加强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


贯彻落实《意见》要求,我市将加快推进李家岩水库工程项目全面开工准备。督促完成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纲要2016年度建设项目任务。全力做好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工作,督促相关部门和区(市)县加快推进“一核、两带、三廊、四灌区、五湿地、十示范村”六大重点示范工程,启动建设试点终期评估,确保顺利通过2017年的试点验收。同时,全力推进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城市建成区53段黑臭水体及中心城区889个排污口截污工程措施。继续做好城市供水保障工作,加快推进市自来水七厂二期净水厂工程及配套管网建设,确保年内主体工程完工、2017年高峰供水前建成投运。


着力夯实生态本底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48.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8.4%;境内有国家、省自然保护区4个,总面积达1014.11平方公里;有国家、省、市级森林公园24个……这是我市目前的“绿色成绩单”。“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提升城乡绿化水平。”按照《意见》要求,我市将一步提升城市绿地率,到2020年,实现城市绿地率达40%以上。


龙泉山作为我市两山环抱生态屏障的东翼,在全市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中举足轻重。对此,我市编制完成了《龙泉山脉生态提升工程2016-2020年总体规划》,根据规划,到2020年,龙泉山脉区域将初步建成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质高效的森林资源体系。


实现城市绿色发展,开展美丽成都行动,提升城市绿化品质无疑成为重要的考核标准。为此,我市编制完成了《花重锦官城2015-2025规划》,将实现3年初现“花重锦官城”,6年重现“花重锦官城”的景象。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推动城市立体绿化和郊区(市)县新增绿地建设,深入推进城乡园林绿化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园林绿化管理机制,全面推进绿化养护分类分级管理。到2020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0%、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提升城市品质


大力推进绿色交通建设


中心城区“加速加密成网”——在原规划18条线路、413公里线网的基础上对线路进行了加密、重组和优化,重点强化了贯穿市中心的地铁快线,加密了城北区域线网,形成23条线路、总里程约638公里的“双环加放射”线网结构,新增里程约225公里,线网密度约1.30公里/平方公里。


成都天府新区“核心成网”——在天府新区规划形成22条线路、总规模达56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其中核心区内线路16条、线网里程约243公里、线网密度约1.22公里/平方公里,形成“矩形加方格网”线网结构……


绿色交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绿色出行,轨道交通将实现市域满覆盖。为此,我市大力实施地铁成网计划,轨道交通将从服务城市规划区到市域满覆盖转变;线网结构将从单中心线网结构到“双核”相对独立成网结构转变。


“我市将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到2020年运营里程达‘500+’公里,在建里程达‘150+’公里,以地铁为主的轨道交通成为主要出行方式。”按照《意见》指示,在此基础上,我市将继续加强地铁、公交、慢行之间的一体化换乘,为选择公交出行创造条件;依托地铁站点,构建地上地下有机融合的慢行系统;通过示范带动,全面加快推进“小街区”规制,提升慢行空间品质;完善天桥布局,形成连续、安全的慢行系统;贯通城乡绿道,构建全域一体化绿道系统,提升城市品质。目前,我市已经完成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修编,线网总规模达到2370公里,是目前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最大的“一张网”。近2400公里的线网由规划图变为实景图后,我市会实现“778”——即机动车占出行总量的7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交通出行比例达到70%,其中轨道交通占公交的80%。


文章来源成都日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