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航会花开成都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添翼

2016-09-24 成都房地产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9月24日—27日,成都。全球民航界的目光将定格于此。
  第22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一场聚集全球民航界、旅游界大腕的“奥运会”由此在成都拉开帷幕。成都是继2009年北京之后,中国内地第二个举办该盛会的城市。
  始创于1995年的世航会,由英国博闻集团主办。每年一届的世航会,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民航界年度盛会,被誉为全球民航界的“世博会”“奥运会”,备受全球瞩目。
  世航会是全球唯一的航空公司、机场、政府机构、旅游机构及相关行业的决策者共同参与的盛会,世界各大城市竞相申办。在连续三轮激烈角逐中,成都与法国巴黎、韩国首尔等多家国际枢纽机场同台竞技,最终脱颖而出,获得世航会的承办权。
  英国博闻集团总裁凯特说,并非每一个城市都可以举办航线发展大会,需要认真考察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及潜力、对外开放程度、国际化程度等发展水平和影响力。本届世航会举办地选择在成都,更为重要的是看好成都的快速发展和美好未来。
  凯特表示,在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中,中国力量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的强劲力量,这种力量正在向西部深度传送。而成都作为四川首位城市和内陆改革开放先行城市,正成为中国的西部开放门户城市,吸引着全球目光。
  目前,民用航空运输业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有力的手段之一。世航会作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凭借强大的号召力将全球的航空公司决策者带到承办方城市,促进民航经济发展。承办世航会,有利于承办城市在未来几年不断完善航线网络,向世界展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形象,让世界对承办城市有更深入认识,促进全球经贸合作、文化交流。
  丰富完善的国际航线网络是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指标。2012年成都成功举行亚洲航线发展大会,2015年成功举办世界机场城市大会,对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交流、完善国际地区航线网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012年亚洲航线发展大会在成都举办之前,成都的国际地区航线数量只有30多条,而其之后成都新开通的国际地区航线如雨后春笋,先后开通了成都直飞美国旧金山、英国伦敦、澳大利亚墨尔本、法国巴黎、非洲毛里求斯、俄罗斯莫斯科、德国法兰克福等多条定期直飞洲际客运航线,实现了澳洲、北美及非洲“零”的突破。
  截至8月底,成都已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89条,国际及地区通航城市达74个,航线网络覆盖北美、欧洲、中东、大洋洲以及亚洲的重要枢纽城市。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成都是拥有国际及地区航线最多的城市,已成为中国西部联通世界、对接全球的重要支点。
  如今,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已启动建设,将于2020年投入使用,能够满足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吨、飞机起降32万架次的需求。成都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国内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定位为全国第四大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其建成投用将释放出更多的航刻资源,为成都新开通更多国际航线提供资源保障,进一步提升和打通面向世界的“空中丝绸之路”。根据规划,在加快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方面,未来几年内,成都将构建“国内满覆盖,泛亚广加密,洲际深通达”的航空运输体系。
  在打造“空中丝路”的同时,成都全力实施“蓉欧+”战略,架设起覆盖全欧、泛亚的“陆上丝路”,形成“陆空联动、立体开放”的大通道格局。通过深入实施“蓉欧+”战略,加快建设国际铁路港,着力打造国际铁路大通道,构建国际国内市场“两张网”,实现制造业、物流业和服务业“三业并举”,做强“枢纽、节点、腹地、服务”四大支撑,全面打造“多式集合、智能现代、服务便捷”的国内“国际铁路第一港”。
  成都当前发展已经站上新的历史起点。今年4月国务院批复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都被明确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日前召开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主要任务是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世航会已先后在阿布扎比、伦敦、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迪拜、温哥华等国际城市成功举办,旨在充分推介承办城市和机场、开发营销国际航线、打造国际枢纽品牌,以达到推动当地区域经济、文化、旅游、会展的联动发展。
  如今,世航会花开成都,将给成都的发展插上翅膀,增添新引擎,助力成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
  本届世航会将举行主旨演讲、世界航线战略高峰论坛、世界旅游高峰论坛、一对一会谈、欢迎晚宴、正式(颁奖)晚宴、城市观光游、航空简报、展览展示和民俗文艺演出等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内容。与往届世航会不同,本届世航会将首次举行世界旅游高峰论坛,来自世界各地业界专家及高层共同探讨旅游、航空及经济的联动发展议题。
  以世航会在蓉举办为契机,成都将重点与国际国内多家目标航空公司就开通成都直飞航线进行一对一会谈,推进包括纽约、悉尼、约翰内斯堡、圣彼得堡、伊斯坦布尔等20余条战略性国际航线的开行工作。
  记者 杨富 摄影 谢明刚

  

  一市两场 成都迈向中国空港枢纽城第一方阵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效果图

  三年后,成都就将正式迈入“一市两场”“双翼齐飞”的双机场时代。成都是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第三个、中西部首个拥有“一市两场”的城市。
  今年4月,国务院批复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次月,定位于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启动建设。这是国家重点工程,也是民航“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位于简阳市芦葭镇,处于成渝经济区核心位置,毗邻天府新区,距成都中心城区直线距离约50公里,距双流机场直线距离约51公里,功能定位为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
  2015年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预计到“十三五”末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超过6000万人次,远远超过目前双流国际机场的设计负荷,待双流国际机场时刻资源完全释放后,很难再有增长。在航刻资源日益紧张之下,各航空公司采用大飞机替换小飞机的方式来提高客运量,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因此,加快建设成都第二机场迫在眉睫。
  总投资逾700亿元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于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能够满足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吨、飞机起降32万架次的需求。
  根据规划,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飞行区等级指标和现有的双流国际机场一样,同为4F级,即民航机场等级中最高级别的机场,这表明可以起降包括现在世界上最大客机空客A380在内的各种大型飞机。上海尽管拥有浦东和虹桥两座机场,但后者的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E级。这意味着,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后,成都将成为仅次于北京之后的中国第二座拥有双“4F”级机场的城市。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是为适应成都地区未来航空业务发展需求,按照深化互联互通,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而作出的布局长远、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大部署,并将其作为全方位构建内陆开放高地、奋力推进“两个跨越”的关键突破口。
  世界机场城市大会主席、全球航空经济“第一人”约翰·卡萨达称,成都是中国西部的重要航空枢纽,是中国西部的空港门户城市,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发展地区,在发展航空大都市和临空经济上,成都拥有很多发展资源优势,成都新机场建设将给成都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优势。
  成都作为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近年来国际化城市建设不断推进,随着国际航线网络不断完善,面向欧洲、中东及非洲的门户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目前,成都机场客货吞吐量及航线数量在中西部均居领先地位。
  成都已经从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发展成为国际产业合作和经贸交往的活跃汇聚点。而“一市两场”为成都临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建设国际枢纽空港城市,势必带来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定位为中国第四大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浓缩了三层含义:一是成为与北京、上海、广州遥相呼应,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中国第四个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二是成为中国面向欧洲、东南亚、南亚、中东和中亚的国际空中门户,成为国际客货西进东出、东进西出、西进西出中国大陆的重要中转站;三是成为驱动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发展和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重要引擎。
  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成都是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是内陆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依托。
  四川省委、省政府强调,要把推进“互联互通”建设作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先导工程,加快构建“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其中,最紧迫、最重大的一项任务就是加快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使成都成为继北京、上海后全国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进一步巩固全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枢纽的战略地位,充分打通面向世界的“空中丝绸之路”。
  一座机场一座城。四川省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建设,有助于强化成都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对推动四川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版图,驱动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的发展和再造一个“产业成都”,都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中国临空经济理论首创者、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表示,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下,成都的发展正面临诸多机遇,其临空经济也正青春焕发,“一市两场”将给成都的航空经济带来新一轮发展活力,成都正迈入与北京、上海、广州并肩发展的中国空港枢纽城第一阵列。
  “随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建设,毫无疑问,不久成都会和北京、上海、广州一起,进入中国航空城第一方阵。”2015年在成都举行的世界机场城市大会上,中国民航局表示,将大力支持北京、成都等新机场建设。
  根据规划,拥有双机场后,成都远期的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将达到1.5亿人次。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后,从成都出发前往欧洲、非洲和中东,将比从“北上广”出发缩短2到3个小时,成都空中走廊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届时,成都将成为与北京、上海、广州遥相呼应,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第四个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
  记者 杨富 摄影 谢明刚


  展翅高飞 航空第四城 天涯若比邻

  2015年12月10日,一架喷绘有橘红色卡通熊猫图案的“秀美四川”号CA4194航班平稳降落双流国际机场。执飞该航班的国航机长蒙峰从舷梯走下来,脸上洋溢出无比的喜悦和自豪。他是第二次见证到双流国际机场实现历史性跨越时刻。
  这一天,随着CA4194航班降落,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大关,成为中国内地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第四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的机场,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进入“4000万级俱乐部”的机场。
  谈及双流国际机场突破3000万人次,蒙峰“仿佛还在昨天”。蒙峰称,他有幸见证了双流国际机场连续两次历史性跨越时刻,2012年12月12日他执飞从贵阳起飞的CA4440航班到达成都,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没想到很快又突破4000万人次了。
  “4000万人次”意味着什么?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主任陈仲维称,突破4000万人次来之不易,是成都航空市场发展的一大标志性数据,这标志着成都实现了又一历史性跨越,成都正从国内众多二线城市中脱颖而出,跃入与“北上广”齐肩发展的一线枢纽城市行列,成为中国中西部的航空门户枢纽。这既是成都民航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新起点、新篇章。
  站上千万级台阶上,成都机场三年时间跨越一个新台阶。近年来,成都机场运输生产量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平均每年增速达10%以上。
  2004年10月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到2009年11月突破2000万,用了5年时间;2011年,成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907.4万人次,首次超过深圳机场,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排名上升至内地机场第五名、城市第四位,世界机场排名进入前“32强”。成都也因此而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中国内地“航空第四城”。
  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助推和促进了成都航空市场的繁荣。从2000万人次到2012年12月突破3000万人次,成都机场仅用了3年时间,再到2015年12月超过4000万人次,也只用了3年时间实现又一个新突破,也实现了一个新的创造。这标志着成都正从国内众多二线城市中脱颖而出,跃入“北上广”一线枢纽城市行列,成为中国中西部的航空门户枢纽。
  对于全球机场而言,“3000万人次”是一道坎。2012年成都机场突破3000万人次,进入“全球最繁忙”的机场阵列,后来成都机场是越来越“繁忙”:直飞伦敦、旧金山、法兰克福、墨尔本、多哈、毛里求斯、莫斯科、巴黎、布拉格……
  自2013年以来至今,成都机场新开国际地区航线呈现井喷式发展,在短短三年多新开通了20余条国际地区航线。
  截至8月底,成都机场的国际地区航线达89条,国际地区通达城市达74个。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国际地区航线数量,还是国际地区通达城市,都是最多的。成都的国际地区航线网络已覆盖北美、欧洲、中东、大洋洲以及亚洲的重要枢纽城市。
  其中,新开的洲际航线在中西部地区创下多个“唯一”:2013年的直飞伦敦航线,是中西部地区唯一一条直飞英国定期航线;2013年的直飞法兰克福航线,是中国民航开辟的唯一一条从西部地区直飞欧洲的航线;2013年的直飞墨尔本航线,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条大洋洲航线、首条直飞澳大利亚航线;2014年的直飞旧金山航线,是成都首条跨太平洋航线、中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条直飞美国航线;2015年的直飞莫斯科航线,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一条直飞莫斯科航线。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早已成为历史。在陆路打通成都出川出海以及欧亚大陆桥的同时,成都的战略目光前瞻性地布局在空中走廊。以前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沿江沿海的港口交通枢纽有着天然优势。现在,成都“朝发夕至、通达全球”的国际航线网络正逐步变为现实,为成都提升对外开放及加快国际化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根据成都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力争到2020年,国际及地区航线突破100条,国际地区直飞航线达70条以上,构建起“国内满覆盖,泛亚广加密,洲际深通达”的航线网络,补强4小时航程的亚洲航线网络,加密10小时航程的洲际航线,发展10-15小时航程的跨洋洲际远程航线,推动基地航空公司按照“航班波”模式构建航线网络。成都在国内航空枢纽排名“保四争三”,牢牢巩固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地位。
  未来五年里,成都将重点推进新开通北美洲、澳洲、非洲、欧洲、中东、东南亚等战略性国际航线,并加密现有航线。做大做强基地航空公司,吸引国际知名航空公司落户成都。同时,优化机场中转服务和地面服务,实施机场中转流程和监管设施改造,提供国际通程中转联运业务。
  成都航空运输业飞跃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吸引了国际国内航空公司纷纷入驻成都开拓市场,国内航空公司竞相在成都设立分公司。最近,南航已在成都注册成立四川分公司,这意味着机队规模居亚洲首位的亚洲第一大航企落户成都,同时成都也是业界公认国内“三大航”基地全部入驻的城市。至此,成都的基地航空公司达8家,在我国西部位居第一。目前,成都机场运营的国际国内航空公司数量达50余家。
  2015年,中国民航局在“十三五”规划里把成都定位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现代国际航空枢纽港。这样的城市在中国内地共只有四个,除了成都,就是北京、上海和广州。
  作为中国内地“航空第四城”,成都在迈向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的道路上正展翅高飞,引领西部地区航空业发展,正向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挺进。
  记者 杨富 
  

  产业完善 掌舵“梦想”成都造在全球上空飞翔 

  2016年9月9日,中航工业成飞民机向波音公司交付了两种全新机型的首架方向舵,一种是波音787-10首架方向舵,一种是波音737MAX首架方向舵。这标志着“成都造”与波音公司的良好合作开启了又一个全新里程。
  波音787是航空史上首架超远程中型客机,是美国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于2009年12月15日推出的全新机型。成飞民机为波音787客机方向舵的全球唯一供应商,截至目前,成飞民机已向波音公司交付了535架波音787方向舵。在全球上空飞来飞往的波音787系列客机,都装载有调控方向系统的“成都造”重要部件。
  安装于飞机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用来修正飞机舵向和小角度转向,是确保飞机方向控制稳定性的重要部件。方向舵是中国目前承接的最大的民用飞机复合材料部件加工项目。成飞民机取得波音787方向舵的全球独家生产权,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参与国际先进客机研发,已经从原来的转包生产发展到了战略合作层面。
  波音民用飞机集团中国运营副总裁张仁爀称,公司在全球选择与哪家供应商合作,主要考虑三大因素:一是质量是否过硬;二是交付货是否准时;三是价格成本是否具有竞争力。通过多年来与成飞民机的合作,波音公司切实感受到了“成都造”在这三个标准上都具备有较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不仅仅是波音公司的重要供应商,成飞民机还是空客公司等国际飞机制造商的重要合作伙伴,空客客机上装载有登机门、方向舵等“成都造”重要部件。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即将迎来首飞,C919客机上也装载有不少“成都造”:机头、客舱娱乐系统均为成都造,而且其重要的“眼睛”——通信导航系统也来自成都。
  作为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一大基地,成都已形成了集飞机研发、设计、制造、测试及空管自动化、飞行流量管理系统一体化的日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成都与航空产业相关的发展成果比较多,歼七、枭龙、歼十系列、无人机等多个国家重点飞机型号研制和大量预研课题任务都有成都参与。从产业现状到科研实力,成都在航空产业具备强大的比较优势。
  成都作为中国内地“航空第四城”,民航运输业飞跃发展的同时,航空产业及其配套发展也齐头并进,航空物流、研发制造、保税维修、进口展销、临港商务等高端产业快速发展且粗具规模。从飞机研发设计、制造维修、人才培养到后期运营,成都渗透到航空产业链各个环节,凭借在全国所拥有的得天独厚优势,构建起了日益完善的航空产业链,推动着这座城市临空经济快速发展。
  在完善的航空产业链、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影响下,成都吸引了航空产业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成都。2013年,中科院中小型航空发动机项目签约落户成都,该项目代表着目前最高端的先进制造业,对临空经济全面升级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2014年,中航工业公务机发展有限公司在成都挂牌成立,致力于发展喷气公务机项目,到2025年将实现系列化、产业化发展。
  目前,航空发动机已成为先进制造业的代表,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拥有较好的航空发动机产业基础,整机制造、关键部件制造、维修和研发设计产业链比较完整。正因为拥有这些基础优势,今年6月,先进航空发动机联合创新中心签约落户成都新都区。该中心是面向国家航空发动机重大战略需求,以培育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旨在通过原始创新推动我国先进航空发动机实现自主研发,是支撑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的重要基地。
  与此同时,今年6月,成都市政府还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签署了“1+6”项目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一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航天通信技术研究院、智慧管网和综合管廊、四川航天云网、军民融合科创基地、智慧产业、欧科空调六个具体项目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成都成为航天科工在西南及西部的重要发展基地,将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企业来蓉投资兴业,推动成都航空航天产业进一步发展。
  2014年5月,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正式获得国家商务部审批,可在成都高新综保区内开展境外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业务。这为成都的航空与燃机产业发展“锦上添花”——拥有境内外保税维修资格后,这里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之一。
  近日,四川获批设立自贸试验区,这给航空发动机维修业带来重大利好。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凯称,航空发动机在维修过程中有大量的零部件采购贸易和维修服务将来自国外,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将有利于为客户降低关税,减少发动机运输的物流成本,同时将降低公司的日常运营成本,提升发动机维修业务的竞争力,为进一步开发国际国内的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015年11月,首架国产新支线客机ARJ21-700率先落户成都,交付给成都航空。今年6月,ARJ21-700客机载客升空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ARJ21新支线飞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新型涡扇支线飞机,至此,我国初步探索了一条“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的民机技术路线,同时也为国产C919大型客机项目顺利推进开辟道路。目前,国产新支线客机以成都为基地示范运营,成为国家民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当前,成都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抓住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国家级天府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第二机场建设等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航空产业是成都重点优势产业之一,产业基础很好、潜力很大,成都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军民融合发展的大通道,以全产业链带动配套企业发展来实现军民融合发展,努力把航空产业发展成为军民融合的成都样板。


文章来源成都日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