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 │ 道教有哪些常见的济世度人,赐福消災科仪道场!

五星聚合 2023-07-03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灵媛朗读音频
道教文化,仅供参考

道教宫观,以“济世度人”为宗旨举 行道教斋醮法务活动,俗称做道场。道教的道场是由一个一个科仪组成的。不同的科仪有不同的内容。做道场的目的就是通过科仪中道士的诵念经礼忏,唱赞吟偈,步虚旋绕,步罡踏斗,召请神灵莅临醮坛,达到赐福延龄、升仙度亡的目的。


1、念经


念经是道场中蕞常见蕞普遍的一种道场,就是单纯的诵念经 文的意思。

根据信徒的不同目的,道士可以诵念不同的经 文,例如:《三官真经》、《北斗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太上老君说五斗经》等。道经中说,“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

清经可用于超度先灵,也可为祈福所用。灵宝派认为,人在世,嘴巴的业障特别多,用念经的方法即能减少心、意、口三业,同时也能够达到祈福、度亡的目的。

 

2、拜忏


拜忏也是道场中蕞常见蕞普遍的一种道场,是单纯的诵念忏文的意思。

清忏和清经的区别只是诵念内容的不同。清忏诵念的忏文,一般包含对神忏悔所犯错罪的内容,因此,拜忏一般使用于度化亡魂、拔罪超幽的道场之中,常用的忏有:《玉皇宥罪宝忏》、《九幽拔罪宝忏》、《北斗忏》、《南斗忏》、《升度忏》等。

 

3、发符


“符”原指古代调动兵将所用的兵符。而道教以“符”作为遣神召将的信物。发符就是道士按照信徒的要求,以灵符召请天将、功曹、符使专递等神,将符文通报三界帝阙的科仪。

发符科仪中,道士通过发奏启师,行法变神,化符召将,通疏送符等仪节,将信徒的赐福延龄、度亡升仙的愿望上达给神灵。

发符科仪起于东汉,仪式几经演变,不断丰富。发符仪式约形成于北宋,有悠久的传承历史,音乐激昂,内容变化丰富。

 

4、进表


“表”是古代大臣书写给帝王的疏文。而在道教中则是由道士按照一定的格式为信徒按照所求目的书写的“信”。

每当择日开坛进表时,法坛道士们就需要通过拈香跪拜、起首作揖、敕水洒净、变神存思等等系统的过程启请神明、功曹。

再由高功 法师,步罡踏斗以本身元神飞到天庭默念表文,启禀上苍以求安泰。将表文呈于功曹仙官,再送往仙府门第。

 

5、炼度


“炼”是“一语双关”,指以法师的“内炼”去“交炼”亡魂。因为人生在世谁能没有毛病?这种毛病同样在死后也会继续下去,信徒希望通过召亡宣化,经咒加持,再由法师元神交炼从而让亡魂脱离疾.病。反映了人 民对疾.病的反感,对亡灵的惦念。蕞后,交炼的亡魂将飞升南宫,享福逍遥。

 

6、告斗


“斗”乃“紫光夫人斗母元君”的意思。在诸多度亡道场中,专门使用到该科仪。希望通过化符、通疏、书空、念咒以及金 钟玉磬叩首拜揖,启请元君放光照地 狱,救度沉溺魂魄。然后升上大梵宫逍遥自在。

 

7、施食


施食历史悠久,是道教常用的度亡法事之一。施食中还要设“寒林坛”专门祭祀鬼王。道藏中收有《灵宝施食法》一种。

《灵宝施食法》成书的时代已不可考,但其行仪方式和内容结构和“至夜静,望空默念”,所念的有净三业咒、土地咒、救苦经、普照鬼神咒、甘露开咽喉咒、化食咒、五厨咒(《五厨经》)、 解冤咒,逐一宣传三皈依、九真戒和四大誓愿,蕞后以散食咒结束,称此施食功德令“宗亲师资并眷属,普及诸众生,皆成无上道”。

 

8、开 光


“开 光”就是为神像(或画轴、或雕像)请光分灵的科仪。因为,神像、法器在没有开 光以前只是一个雕塑品或是普通的水墨画。在开 光科仪中,行法高功通过上香请神,十献散花,通疏焚化,请光分灵,朱笔点窍,明镜开光,达到神像金光覆映、神通万化、福佑生民的目的。

经过开 光的神像,按例须留庙经宿,次日才可以请回本地或家中奉祀。开 光科仪表现了道教信徒对神灵的崇敬,并且希望经过法师开 光点窍后的神灵供奉于家中或是店中,能够心想事成,幸福康泰、驱 邪辅正。

 

9、拜斗安太岁


“太岁”为凶神,在地与木星 相冲。然而该年出生与隔六年出生的人就会受到牵连,叫做“太岁煞”。然而通过道士的念经、画符、礼神、拜愿则可消 除该“煞”。

 

10、安龙奠土


该科仪与古代的堪 舆风水有关。主要是安镇龙神、土地。不起土府之煞。保平安。先由道士请水念章再点敕八方按灶 神安五方。奠五方五土龙神。

 

11、还受生


还受生是正一派的科仪。指的是由道士诵念《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禄库受生经》的道场。正一派道众于农历初一和十五(塑、望之日)于大殿举 行还受生科仪,以超度先亡。

 

12、度桥


这里所谓的“桥”乃“升 天托化桥”而不是所谓的“奈何桥”。道众通过念咒化符、金 钟玉磬等步骤将亡灵送度过桥,让他踏上升 天路。

 

13、朝


古代大官皆在卯时之宫中报道,而后上朝。“朝”在道教中解释为礼神明、供神明,主要有“三朝”、“五朝”等。

 

14、化坛卷帘


化坛指道士将举 行斋醮的坛场幻化为瑶坛仙境、神仙世界;卷帘指启请仙真降临坛场时,如同人世君王临朝听政,卷帘听取高功面陈奏疏。化坛卷帘可以作为一种仪式被包含在其他仪式体之中,也可以作为一种独 立的科仪。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开度黄箓斋五日节目》记述了建斋第一日“入夜,请光分灯,次关金箓灯,次宿启告斋”以及“行卷帘仪,上表入坛”的内容。这里的“卷帘仪” 当是独 立的仪式体,而江南地区目前演习的进表科仪,就将化坛卷帘包含在进表科仪之中,作为一种仪式。

 

15、散花


散花是斋醮仪式组成中常用的仪式。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 称,“天上神(仙)临降醮坛时,皆驾飞云绿軿,八景玉舆。从真人玉女手把花旛,前导凤歌,后从天钧,白鹤狮子,啸歌邕邕,烧香散花,浮空而来”。因此,散花原是神(仙)銮驾行仪的一部分。

道教仪式常把醮坛幻化为神(仙)居处的瑶坛,存想自身为神(仙)临坛弘道,因此,遂以散花作为颂赞神(仙)和幻化醮坛的仪式内容之一。

道教的“散花”,并不实地抛撒鲜花,只是诵唱。陆修静的《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 有在巡行中咏唱的步虚词多首,如“诸天散香华,倏然灵风起”,“灵风扇奇奇,清香散人衿”,“香花随风散,玉音成紫霄”,“真人把芙蓉,散花陈我愿”等等。


16、分灯


分灯是斋醮中燃点坛场灯烛的常用仪式,起初是独 立的仪式体,后来则被包含在别的仪式体中,作为某种斋仪的一项内容。

据《上清灵宝大 法》称:“欲荐拔阴灵照破幽暗之灯,须得慧光之法,方能降三光之慧,以接凡火之光,方能追摄受度。如无此法,只是凡火之光不能超脱矣。”它认为坛场灯烛之火非同凡火,必 须取得日月星三光之“慧火”才能使灯烛具有上照天庭、下彻地 狱、超度亡灵的功用。



往期精彩:

道教神话中“三界”的主宰者是谁?

道教五术:为何与你我息息相关?

为什么道教提倡修今生,不修来世?

道教怎样叩拜?作揖磕头是一回事吗?

道教法会可以随便拍摄吗?这些事千万不能做!

拜斗,是道教独有为人消灾解厄、祈福延寿之科仪!

往期视频分享

 2023年十天干运势查询 

 👇请选择属于你的日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