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一串,美食无界:一位英国“吃货”女作家的中国美食之旅

中国阅读 2020-02-15

/中国阅读 享受悦读好时光/

中国阅读 CHINA·READS



1


最近这段时间,随着一部美食网剧《人生一串》的悄然热播,火盆烤肉、把把烧、红柳烧烤、烤生蚝等这些藏于夜色中的“烧烤”,成了吃货们口头中最热的词汇。

结伴三五个好友点上一桌子的烤串,敞开肚皮,放声高谈。


这里“有酒,有肉,有故事”。我们感叹“人生如戏,没有彩排”,吃着热辣的烧烤,品尝着“人生百味”。


纪录片第一集的主题叫做“无肉不欢”。一听就知道,这完全是肉食爱好者的狂欢。



肉,是烧烤食材中的绝对王者。火焰跳动,肉食被烤得滋滋作响,溢出香气。再佐上一杯酒,无疑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



故事的第一位主角,是发源于凉山彝族的长签火盆烧烤。傍晚六点,位于四川西昌的小二自助烧烤店,吃肉高潮如约而至。


烤肉最后烤到颜色金黄,外焦里嫩,就可以上桌让食客们大块朵颐。


烧烤在中国美食届无疑有着崇高的地位,但这只是中国众多美食的一种呈现,中国人能吃会吃是在全世界出了名的。而外国人对于中国食物总是有着一份误解和好奇。


2


英国的“吃货”作家扶霞·邓洛普就想亲手解开这份误解,满足自己对中国美食的好奇心。


作家扶霞·邓洛普


1994 年,扶霞·邓洛普 只身来到中国,她发誓不论人家请她吃什么,不管那食物有多么古怪,一律来者不拒。


同时,她还在四川某烹饪学校受训成为专业厨师。这段在中国的舌尖历险记,被她写成《鱼翅与花椒》一书。



这本书以食为主,佐以严谨的学术考证和有趣的民间故事,体现了作者从文化震惊到文化认同的转变。在此书中,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熟悉的中国菜。


译者何雨珈在翻译《鱼翅与花椒》的过程中,与这位英国的“吃货”作家扶霞·邓洛普产生了深切的共鸣,成为好友。并亲手为这本书写下一则后记,果然,美食当前,无国界。


译者何雨珈


3

《鱼翅与花椒》译后记  节选

文|何雨珈

《鱼翅与花椒》,无论是读原书还是翻译,我始终都保持着一种高昂兴奋的情绪,作为把吃饭和做饭当成人生一件大事的人,我几乎从头到尾都带着深切的共鸣,边在电脑前敲字,边嗤笑着点头说“对对对”;边把那些描写美食的英文变成中文,边吞着口水,然后起身去炒个菜加个餐(友情提示:深夜勿读此书,会变胖哦!)最感动我的,大概是其中从“文化冲击”到亲身体验后“文化认同”的过程。


《鱼翅和花椒》英文封面


扶霞啊,你哪还有个英国淑女的样子呢!吃火锅最爱的菜品是鸭肠毛肚,没事就去小摊上“啃兔脑壳儿”,听到有回锅肉吃,不管不顾地就去了陌生人的家。至于“非典”时期入湖南,烟花三月下扬州,寻“娃娃椒”到汉源……在我们吃货界,你也该是数一数二的“急先锋”了。



我跟扶霞是加了微信的,翻译过程中会问她些问题,或拍下我做的菜给她看。她偶尔还问我“这个鱼香烘蛋是怎么做的”,也会说,“看着真好吃!”吃货本质比书中显露得有过之而无不及。


圣诞节,我们各自都做了圣诞饼干,她用中式的传统模具,做了看着很像月饼的饼干,形状都是鱼、莲花、寿桃……我用一个外国人的配方,做了酷似教堂花窗的硬糖黄油饼(是的,我也爱烘焙)。图片先后发到彼此的微信上,我们大赞对方的饼干颜值高,心思巧,完成一次小小的“中英友好邦交”。


何雨珈在厨房


书翻译到大概一半,有一天她在微信上跟我说,嘿,我要来成都哦。我马上兴奋地盘算要带她去哪里搓个几顿,成都近几年有哪些“苍蝇馆子”她会感兴趣,又有哪些地方能安静地品尝佳肴,摆摆“龙门阵”的。


遗憾,计划最终没有成行,因为她有工作在身,停留时间也短。我们只约了一顿饭,我本想着精选一家饭馆带她去的,结果她发来微信,“中午我们直接在 XXX 饭馆见吧”,一家我也没听说过的饭馆,在成都一条老街上。



到了才发现,我这个“新成都人”终究还是孤陋寡闻了,这家并不起眼的路边馆子在工作日的中午也挤满了人,门脸没那么招摇,但店里的墙上竟然挂了一个巨大的招牌,真是内敛的张扬,低调的奢华。我进去刚好遇到一个小桌的客人吃完抹嘴走人,赶紧占了位子。


几分钟以后,扶霞来了。一个年轻姑娘上来招呼我俩,涨红了脸想说英语。扶霞张口是带着“伦敦腔”的“川普”:“李老板儿在吗?”


小姑娘堆了一脸惊讶的笑:“今天中午不在,出去了。”

“哦,那我们先点菜。”



我对这家店的期待值已经升高到一百分,连忙看着旁桌吃的内容点了豆瓣鱼、烧白(扣肉)之类的,扶霞赞许地说,“他们家的这些菜都是经典。”接着又很熟络地问,“再来个素菜?空心菜吧?”


44


我们第一次见面,也没说几句话,光是这点菜,就已经给我一种两人非常熟悉的错觉。毕竟,这点菜方式、风格,跟我的成都朋友们没什么两样啊。就连服务员问“有没有忌口?”我俩也是异口同声:“没有忌口,什么都吃”,然后相视一笑,这笑容里面飘满了葱、姜、蒜、香菜、折耳根……的香味,是属于吃货的默契。


扶霞个人网页分享的火锅素描和行程表


菜的味道自然没的说。招牌菜的豆瓣鱼味道醇香丰富,听说豆瓣也是自家做的,咸味恰到好处,混着葱姜蒜香菜调出来的酱汁,入口先感觉咸鲜,接着悠悠的甜味和豆子自然发酵的那种特殊味道慢慢包裹了味蕾,和咸味完美融合,豆瓣的小颗粒又增加了生动跳跃的口感,很对得起这条肉质软嫩爽口的大鱼了。


至于烧白之类,在我吃过的同类家常菜中,也是翘楚。我边大快朵颐,边在心里感慨,扶霞推荐,果然比我这半吊子成都人认真计划的还要靠谱,真正是术业有专攻啊。


李老板儿回来了,是个亲切的阿姨,特地到我们这桌打招呼,态度比小姑娘要自然很多,四川话张口就来,“哟,你来啦?”


扶霞满脸笑容,“啊,跟朋友吃个饭。”


“你这回又是从英国(gui)还是美国(gui)过来哦?”


“英国(gui)。”


“有点儿远哟是不是?”


“远得很。”


店里年轻的服务员不识得这位老食客,大概又觉得她亲切,有点好奇地凑上来,问一些略微尴尬的问题。


“你中文怎么这么好?”


“筷子怎么用得这么好?”


大概回答类似问题已经一百万遍的扶霞也不恼,笑着朝我挤挤眼睛。她是拉了个行李箱来的,吃完饭就去坐车,要去四川东北部的一个古城阆中。


阆中的古镇是真古镇,很有味道,地理和文化意义也都不同于别处。我问她去干什么,“去参观吗?”


她抬眼一笑,筷子上还夹着一片烧白,“去吃。”


看她满眼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要不是还有杂务在身,我都想跟她一块儿了。

不出所料,当天傍晚饭点儿的时候,我微信就接到她发来的图片,满满一桌子好菜,她说,“阆中很好吃!”


我笑着摇摇头,心也飞到她那边的饭桌上了。


扶霞个人网页分享的村民素描


翻译《鱼翅与花椒》实在是我迄今为止最快乐的一份工作。总体上来说,这是一本轻松的“小书”,就算有从古籍而来的引经据典,有从地方吃食产生的深入的社会思考,但因为主角是食物,每一个字便都好像沾染着最亲切的人间烟火气。


扶霞写得生动丰满,我也尽量去还原其中的“地气”,也从一个外国友人的文字中,再添了对故乡的了解与爱,大概还有一丝丝对旧时光的怅惘。日复一日的饭桌上,浓缩着你我的倏忽而过的年华。酸甜苦辣,都是人生的营养;烟火人间,全是温情的味道。



推荐阅读


这是关于中国菜的故事,也是一个英国女孩的中国历险记。

第一次与四川料理相遇时的神魂颠倒、亲眼目睹鸡鸭被宰杀时的惊吓、体验千变万化的刀 工、对养生饮食的叹服、品尝珍稀野味时内心的道德两难……


从四川热闹的市场到甘肃北部荒僻的风景,从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扬州古城,书中呈现了中式料理让人难忘的美妙滋味,也深刻描绘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且兼具人文观察与幽默趣味。


这里是中国,一个奇妙的饮食大国!



—THE END—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参考:单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猫力

近期福利

赠书:《唐朝定居指南》(听说……唐朝人吟诗都是一口“塑料普通话”)

赠书:10000本童书温暖阅读 | 10000本书免费送新杭州人子女

热文推荐

暑假必读!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第一书,专治不爱阅读的孩子!

那个走到哪儿都带本书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清华“段子手”李健:一首《传奇》写了八年,上台唱歌时都要带着一本书

他曾带着书流浪,他画的猴子价值百万,94岁的“老顽童”过的比90后还年轻!

投资180万的房产,设计北大校徽,还懂时尚搭配?这样的鲁迅你一定要了解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