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写给40年前的自己:我和省中血液科这40年(周郁鸿)

中国阅读 2020-02-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杭州老朋友广播 Author 周郁鸿



个人命运

见证历史变迁

时代发展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写给40年前的自己


写信人:周郁鸿 ;读信人:《金秋岁月》主持人晨曦


亲爱的郁鸿

你好!

今天我满怀激动坐在这里,给你--也就是40年前的我自己写信,希望你不要嫌我唠叨。

1978年,我27岁,刚刚从浙江大学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毕业一年时间,还是一名新医生。如今40年过去了,作为从医40多年的老医生,我依然象当年一样精力满满,每天病房门诊两头跑。

年轻时的周郁鸿

早年的全家福(后排左一为周郁鸿)

当然,作为从医40多年的老医生,我多了很多“头衔”:全国知名的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博士后导师,第一届海峡两岸血液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会长,国家中医临床基地血液病学术带头人,第八/九届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副主委,曾任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分会副主委,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等职。之所以一一列出这些所谓“头衔”,是想告诉你,40年来,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花费了大量心血,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和医院领导的支持,科室老主任的精心教导和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其中,我最想和你说说我在血液病人移植手术方面的努力。

省中医院成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挂靠单位

人们都把白血病的治愈称为“幸运”,因为白血病曾是不治之症,“谈白色变”。可是现在,幸运不断出现。

医治白血病的办法,最好是采用骨髓移植,但传统的骨髓移植,是采用异基因骨髓移植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是这种骨髓的配对非常艰难。通常,每1-10万人的骨髓才能和患者配上,而我国的骨髓库只有5万人,但白血病患者却有400多万。一个需要做骨髓移植手术的白血病患者,有时等上几年也未必等到一份相合的骨髓,为此许多病人都是白血病复发死亡,无可奈何!

面对这样的情势,业内人士都很着急。我是共产党员,又是从医多年的血液科医生,而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在几位前辈主任的辛勤创建下,对传统的骨髓移植手术已很熟练,成功率很高,早已名闻遐迩。

1993年,我和治疗组采用HLA全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的方法,在省内率先治愈了一位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经随访12年,身体健康,已结婚生育。

这些年,白血病出现低龄化,趋势严峻。2001年,萧山送来一个年仅5岁的叫丹丹的女孩患者,后被查出患有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由于找不到相配的骨髓干细胞,传统的骨髓移植手术无法进行,生命垂危。我和治疗组的医生们研究,鉴于骨髓配型的成功率约为万分之一,而脐血配型的成功率则高达几百分之一,特别是14周岁以下儿童由于体重轻,1份脐血干细胞足以使其植活,且脐血移植的排斥现象较骨髓移植更少,术后的成功率比较高,可以给小丹丹实施脐血移植术。

但是,当时浙江省内并无脐血库。我们派人赶到上海,与上海血液中心脐带血库商量,找到了小丹丹所需要的脐带血,并在那里配型成功。我又急忙与专家组一起,对她进行手术预处理,尽可能地杀灭其体内的肿瘤细胞,使白细胞降低到适合移植的数量,并在骨髓内腾出一块“空地”,创造脐血干细胞生存的空间,手术终于获得成功。这一成功先例,使许多白血病儿童有望获得新生的机会,也使省中医院在治疗白血病方面开创了新局面,并使医院在这一治疗中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2003年,18岁的秀秀随父母来杭打工,不幸患上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浑身乏力,奄奄一息。虽然几度求医,可是到了次年春天,病情更加严重,药物治疗无效,只能依靠输血维持生命。要彻底治愈疾病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进行亲源间异基因骨髓移植。鉴于以往她的家族内骨髓成功配型的经验,我和科内专家们商量后,大胆地提出让秀秀的妹妹来进行血型配对检查。根据遗传学和生理学,患者的兄弟姐妹配对要比父母配对更有可能成功。检查的结果,是姐妹俩血液中的6项HLA指标全部对上,配型出奇的成功!

这一喜讯,让我分外激动。我想,像这样血液中的6项指标全部对上的概率不多,秀秀的生命更要毫不迟疑地挽救。可是,这一手术需要15万元以上费用,这对一个打工的贫寒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秀秀看到妈妈天天流泪,心里难过,开始拒绝服药,母女俩抱头痛哭,绝望哀号。

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先是根据秀秀的手术要求,与科室成员制订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力图花最少的钱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然后向医院里打报告,说明这个病人的种种困境,要求医院同意减免她一部分检查、住院费,得到了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但秀秀仍需交纳七八万元方能进行手术。我又与医院对外联络部门取得了联系,找到热心的方记者,方记者尽力向社会呼吁,寻求资助,以解决一些必不可少的医药费用。无数热心杭州市民纷纷向秀秀伸出了援助之手,一些医药公司也发扬治病救人,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赠送给秀秀许多移植所必需的贵重药品。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杭州一对不愿透露姓名的八旬老夫妇,冒着酷暑,上银行取出了5万元现金,并委托老爷爷的一名女学生,把钱送到了医院。2004年10月11日,秀秀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成功进行,并于次年1月出院。出院后,老爷爷夫妇俩经常给秀秀打电话,关心她的身体情况。老爷爷还帮秀秀的妹妹李秀红找了份工作,并让她多学习文化知识,在杭州立足。

如今,秀秀已经结婚生子,她一直和我保持联系,并且愿意尽自己所能,帮助和她一样的血液病患者,将我们血液科的这份温暖继续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

和秀秀一样的病人有许多,他们正在不断地进行爱心接力,有人把自己治愈之后多余的社会捐款交给其他病友,也有病人在去世之前嘱咐家属,将昂贵的药物交给我们科室,由我们将药物分配给其他需要治疗的病人。

是我们医护团队的爱感染了他们,让他们愿意将爱传递下去。我们血液科是浙江省中医院首个无偿献血爱心基地,团队内的89名医护人员全部填写了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书,志愿捐献骨髓。遇到象秀秀这样家庭困难的病人,医院会主动为其减免医药费。治疗期间需要输血治疗,但是血源紧张时,医护人员带头给病人献血。我们在病区建立“施爱阳光园”,使患者能放松心情在医院治疗。我们还组织建立“血友病之家”,连续多年为这些特殊体质的患者带去关心和服务。血液科的医师护士们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参加“天使与健康同行”和“仁和之家”志愿者服务等社区义诊、普及血液病知识,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2013年3月,由浙江狮子会、浙江省血液中心和浙江省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联合举行的“无偿献血·红色行动”正式启动,我加入了全球最大慈善组织“狮子会”。

关心骨髓移植手术成功的患者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血液科取得了令业界瞩目的成绩,血液科病房从开科时的一个院区9张病床增加至如今的两个院区180张病床,其中下沙院区的贫血诊治中心工作已开展了8个年头。在这里,我也想把我们学科的“头衔”一一罗列给你: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血液病),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十一五”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挂靠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血液病协作组组长单位,全国中医再障协作组组长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再生障碍性贫血专家委员会主任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再生障碍性贫血“益气养血”重点研究室, 2005年首批入选国家卫生计生委认证的中华骨髓库采集/移植双资质医院(中医系统唯一一家),近三年造血干细胞采集人数居全国第二。

教学查房,努力培养下一代

医疗卫生,关乎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这40年来,不仅我个人和我所在的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取得了诸多成绩,我国的整个医疗卫生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设备,从过去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现在的核磁共振、3D显微镜、手术机器人等;就医方式,从群众患病排队找医生到预约挂号网上服务;医疗资源分布,从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到综合医改、分级诊疗、药品零差价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看病不再远、不再难、不再贵……

ITP家园病友赠送锦旗

四十年沧桑巨变,四十年飞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全面腾飞,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我作为一名从医40多年的老医生,这些幸福的变化都看在眼里,实在是高兴。

快乐的周郁鸿

祝好!     

2018.9.20

郁鸿


- End -

来源:杭州老朋友广播

图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叶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