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可以改变的那部分命运,是什么?

任之 中国阅读 2020-02-14


/中国阅读 享受悦读好时光/


中国阅读 CHINA·READS


来源:十点读书会(ID:sdclass)


读书,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分享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2011年3月,里氏9.0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核蒸汽泄漏。网上曾疯传这样一段流言:

 

日本核泄漏会导致海水污染,以后的海盐都不能吃了。剩余的安全食盐有限,大家赶快去超市抢吧。

 

此言论一出,“全民囤盐”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开来。


我家街坊邻居也都加入了“食用盐争夺战”大军行列中去,甚至我爸妈还打算囤它几大袋,够一家人吃上几十年的盐。

 

邻居张叔叔是个大学教授,他拉住爸妈,分析了他们不需要囤积食用盐的原因:

 

(1)I131(碘131:一种污染物)的半衰期仅8天,即使对海水造成大范围污染,大约三四个半衰期内(约1个月)就能衰减到安全程度,因此海盐不会受到污染。

 

(2)另外我国原盐结构丰富,井矿盐占46.5%,海盐占42.79%,湖盐占11.16%,成都吃的是井矿盐,供应不会受到影响。

 

当时爸妈打电话告诉我这件事后,我非常有感触:完善的知识体系是培养一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


而读书,是完善这一体系最直接的方式。




当你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时,你才有足够的定力去冷静分析、思考、判断,别人说的话、外界发生的事情,是正确的吗?是真实的吗?

 

而著名主持人王自健,在读书节目《一本好书》第4期解读《人类简史》时说:

 

读书其实最重要的是:激发我们的独立思考。而且读书和思考,从来都不是可以被别人替代的。


 

 读书,成为有趣的人

 

青年作家蒋方舟在《一本好书》中解读《月亮与六便士》时说:

 

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去从事艺术,但是每个人都至少应该为自己活那么一次。

 

理想和面包之间,是可以兼得的吗?


原来毛姆在二十世纪初期也在纠结和思考这件事。


《月亮与六便士》一书中,月亮代表着理想,六便士代表着世俗的生活。


若心中有光,请给自己尝试的机会。


哪怕最终又回到世俗中去,至少你是见过月亮的。



所以,如果你还在纠结是要先“结婚生孩子”还是去“建功立业”,不用担心,这是人类共同纠结过的问题。


答案在你心里:爱干嘛干嘛,别让自己不甘心。

 

有朋友说,多读一本书就涨一分见识,多一分谦卑,像给扁瘪的轮胎充气一样,让自己的胸怀变得更大一些,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浅薄:


终日囿于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以至于忘了原来世界很大,人活这一辈子,也可以有无限可能。

 

用品书人梁文道的话来说:

 

文学作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人生太有限,我们过不了那么多种不同的人生。


但是在读它们的时候,我好像能够大概知道,如果还有几种选择的话,人生应该可以,还可以怎么样,会是怎么样,我好像都经历了一遍。



读书,改变心态

 

时间能够侵蚀掉的美貌来自皮相,而真正的美人是在骨不在皮,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在20岁的时候,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区别,都一样的青春活泼,还有点懵懂。

 

可是到了30岁,40岁,读书和不读书的人,过的是不一样的生活。


那种不被现实生活打败,不会抱怨连连,面对得与失都坦然的好心态,是经年累月的修炼。


而读书,是门槛最低的气质心法。



作家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了散文集《打开天窗》,该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


入读清华大学,一毕业便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她的成长经历完全是家长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最优秀的样子。

 

成名的代价是身上被贴满标签:神童、少女作家、“相亲”作家……身上担负着来自外界的期望和压力。

 

她也会迷茫,也会感慨自己在相亲市场里原来属于“被挑选”的那一类。

 

环境规范好了她的工作和生活的轨迹,一如每一个普通人一样。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她说:

 

每天花三四个小时去看书,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空虚的感觉,难过的感觉。

 

也没有时间去浸泡在自己不安的情绪里,或者是感到孤独寂寞等等。我的精神是非常充实的。

 

我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去跟书里的人进行一次次的冒险。

 

个人是非常渺小的,在面对复杂的环境时,你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化作经验来告诉自己,你该怎么做。

 

那这个时候唯有依靠阅读,你可以得到一些别人现成有的一些经验。

 

如果不读书,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如果不读书,我们的价值观和经验就只好来自亲朋好友。



品书人吴伯凡在解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时说:

 

世上有而且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我们所爱的人,一种是得到我们所爱的人。

 


原来生活本身就处处充满着缺憾,谁又说得清,到底怎样的结果才算得到,而得到是否又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失去呢?

 

去面对自己对许多事情无能为力这件事,是需要勇气的,但是,我们唯有坦然接受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生活还是那个生活,但是心态对了,就不累了。


高晓松曾说: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也许被现实所累,你无法去到远方,但是读书,你同样可以把眼前的生活过成诗。

 


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

 

回到本文主题:

 

读书可以改变的那部分命运,是什么?

 

是整个人生。



品书人喻恩泰在演绎《尘埃落定》中的吐司少爷时说:

 

聪明人干的许多事,就像是旱獭打洞——自己给自己挖坑。


这样看来,似乎在无常的命运面前,聪明人也无能为力。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你可以像演员赵立新饰演的杰出作家毛姆那样,用一生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理想和面包兼顾;


你也可以像潘虹饰演的穷作家海莲那样,以书为媒,用20年的时间,去感受“那时候车马很慢,书信也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当然,你也可以谁也不像,去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去描绘自己眼中的自己,去活成最真实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孤零零地来到这世上,因为读书,然后就不孤单。

 

也很欣慰有《一本好书》还有《见字如面》这些对阅读的不同形式进行探索的读书节目,让我们更多元地认识世界、了解自己,从而不断激励我们并引发独立思考。


与其做别人朋友圈的观众,不如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


本期推荐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作者:樊登


读书能塑造一个人的一生:我们读什么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读什么?怎么读?如何借由阅读,进而思考、践行?
樊登历时4年,深度解读150本好书,超过1亿人次收听。他提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的理念,并分享了自己的选书方法、速读秘密以及独立思考的窍门。此外,本书涵盖了樊登对认识自我以及如何成长的关键思考,以发掘内在天赋、不断精进、进阶突围贯穿个人的成长路径。

— The End —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编辑:叶子


热文推荐

 


你整天在朋友圈发的那些名言,可能是假的

这套汇总4248个文化常识的段子集,居然被埋没了300年!

知否知否——细数以古诗词为名的热播电视剧!

韩愈:高远的人生,也需要世俗的肯定

季羡林:我最喜欢的10本书

周恩来同志逝世43周年,追忆总理温柔往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