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脱贫攻坚•这五年”吃上“旅游饭”摘掉贫困帽

2017-06-05 言江

吃上“旅游饭”摘掉贫困帽

——和静县力推全域游促精准脱贫

秀美壮丽的和静县素有“梦中草原、骏马天堂、天鹅故乡、东归故里、大美和静”之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凭借良好的资源禀赋,和静县近年来吹响了旅游扶贫的号角,把旅游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应对经济下行、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和推进,让贫困农牧民吃上“旅游饭”,挣上旅游钱,摘掉贫困帽,走上致富路。

旅游“红利”甜头多

6月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水草丰美,来自疆内外的游客或是乘观光车游览美景,或是骑马感受速度与激情,或是走进蒙古包品尝草原美食……大草原成了欢乐的海洋。

观光车驾驶员才仁这段时间每天忙着接送游客往返。“现在来我们这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观光车比放牧轻松多了,挣的钱还不少,家里的马匹和蒙古包交给合作社管理,年底还有分红,这些好事都得感谢党的好政策。”6月2日,才仁告诉记者。

才仁是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巴西里克村的牧民,他所在的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为了尽快摆脱贫困,村里在镇政府和巴州天鹅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支持下,17户牧民2013年出资成立了“汗家乐专业合作社”,抱团办起了牧家乐。该合作社是以牧民为主组建的经营共同体,社员以自有的蒙古包、马匹等入股,将游览观光、民俗体验、特色餐饮、休闲度假等融为一体。同时,合作社还入股了景区的观光车项目,股份占到40%。2014年、2015年、2016年合作社按规定分别分红14.7万元、33.7万元、34.9万元给牧民。

“我们按照60%归景区、35%归合作社、5%归村集体的比例分成,这样公家、个人都不亏。”巴西里克村党支部书记甫·迪来说。

甫·迪来告诉记者,许多原本计划住一天的游客,来了以后在合作社里唱歌跳舞看演出,一住就是好几天,临走前还要买上一大堆奶制品,价格和管理的统一让牧民之间再也不争抢客源。

和静县在推进旅游扶贫和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持贫困牧民不仅是旅游资源的所有者,更应该是旅游业发展的受益者这一理念,不断增加景区社会效益、提高牧民收入,真正让景区牧民享受到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实惠。

景区创建不忘旅游富民

和静县近年来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巴音布鲁克、巩乃斯等核心景区基础设施,将景区景点、线路等统筹整合起来,提出全域游的建设新思路。从旅游到“旅游+”做活产业链,和静县旅游产业实现了从“点”到“面”的华丽转身。

6月2日一大早,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的布日图就打开店门迎接客人的到来。

布日图的店面有十多平方米,琳琅满目的商品多以旅游纪念品为主,各种充满创意与文化气息感的旅游纪念品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没一会儿布日图就成交了两笔生意。

北京来的游客范文轩对记者说:“我刚刚买了两套民族刺绣,一套自己收藏,还有一套带给朋友,这些民族刺绣品非常有地域特色。”

布日图高兴地说:“这几年来和静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店里卖的东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气息,生意也是越来越好,一年下来能有5万多元的收入。”

随着巴音布鲁克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景区已由过去的单一观光旅游转变为观光、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逐步形成吃、住、行、购、娱等相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旅游富民惠民已成为实施景区创建工作中的自觉行动。

2016年,和静县旅游人数达220万人次,旅游收入6.4亿元,分别增长22%、14%。为了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带来的集聚效应,和静县又投入200万元,集中采购马鞍、牦牛鞍、骆驼鞍、蒙古包、民族服饰、马车等物资,发放到贫困牧民手中,帮助他们发展旅游业增收致富。

目前,在和静县各个景区从事区间车、牧家乐、马匹租赁、旅游纪念品销售等服务经营的直接从业人员突破2000人,当地农牧民占90%;客运、物流、餐饮、住宿、娱乐及商品零售等间接从业人员达到1.6万余人。

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共融发展

6月1日晚,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大型实景剧《东归·印象》在一曲荡气回肠的原创歌曲《回家》中拉开了序幕,刀光剑影、马嘶长鸣,剧情的跌宕起伏,感染了在场所有的观众。

《东归·印象》大型实景剧还原了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部回归祖国、沿途历经千难万阻的过程,以及定居后土尔扈特部后裔们目前生活的现状。

多年来,和静县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魅力,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推出新疆首部大型实景剧《东归·印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寻着历史的脉络而来。

来自上海的游客张瑞说:“看完《东归·印象》实景剧我特别感动,‘鸿雁’这首歌也深深打动了我,回去后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亲朋好友听。”

投资近2000万元的《东归·印象》大型实景剧的常态化演出是和静县首次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尝试,实景剧共聘用当地牧民260多人,以开都河、大草原和群山为东归场面的大背景,通过故事、民俗、文化、历史进行串接,成为一套反映蒙古族土尔扈特部的经典剧目。

群众演员其米格说:“看到来自各地的观众这么喜欢我们的实景剧,我也格外激动和开心。我参加演出每年有4000多元的收入,实景剧也让我在家门口挣上了钱。”

如今,《东归·印象》实景剧在景区的常态化演出,让更多像其米格一样的农牧民走上舞台,在讲述历史的同时开辟了增收的新途径。《东归·印象》已成为和静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共融发展的一张名片。

记者:夏青

来源:新疆日报


相关链接

围绕总目标开创新局面:(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


“访惠聚”:用“组合拳”打赢脱贫攻坚战


走出一条精准脱贫固边之路


“脱贫攻坚•这五年”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欢迎关注微信公号

言江(ID:xj-talk)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