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野de生活集工作谈

草台班子 野De生活集
2024-08-29



为什么要做这个市集?


前情提要:

Lab105的两位女同志由于不堪职场压力的重负,不堪职场人事的斗争,不堪无意义的狗屁工作等等常见原因,决定辞职。辞职后,我们和农夫们做了一个可持续市集。


先说一下易Z的辞职,辞职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作环境的日益变差和无法适应的职场斗争,在这个无边无尽的自我消耗和被消耗中,为了“保命”最终选择辞职。辞职后的时间其实也并非一帆风顺,恰恰和社交软件里展现出的辞职生活是截然不同的...经历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离职后的这段时间里除了身体健康和心理的调整,也一直在反复思考:到底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究竟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回顾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究竟本因是什么?是否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路?
有些问题得到了答案,但更多的问题还是未知,最妙的是现在的小易无惧“未知”.... 在这段“苏格拉底”式思考的时间里通过朋友接触到了“生态”领域,在不断深入探索的过程中对“生态设计”也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发现,“生态设计”不单单只是之前认知中的“绿色设计”它更像是一个生命周期设计,需要将环境和产品的循环周期纳入设计环节之中,从而帮助确定设计的决策方向。它较于以往接触过的设计形式更有力量也更有温度。这样的设计是可以引导并产出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

Lou主要反抗的是狗屁工作这部分,在教育团队里没人关注教学,而疯狂的“卷”填表格这件事情,比谁的格式更正确,谁的文档建的更多,谁的文档名字更统一,谁的字体更好看等等,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填表格”成为了绘画创作的源泉。辞职后,同样追问了如上的苏格拉底式的提问。什么样的土壤孕育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塑造什么样的生活。城市、职场环境逐渐令人失去创造力,身体在各种规则里挤压的扭曲变形,还有可能找到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吗?还有一种想象生活的可能吗?除了“成功”、“精英”、“做大做强”、“体制保障”这种阶梯式的打怪升级,做任务做到S,还有别的路径吗?这两年生态艺术逐渐成为了艺术实践的重要趋势,那“生态”到底是什么?土壤——环境(自然和社会的)——人,究竟能构成怎样的闭环?


与各方讨论、策划工作


大黑是资深生态农夫,他说农夫市集是农友们一直以来期待可以持续聚集、生长的自组织生态活动,同样也可以服务于城市居民,也是一种有效链接消费者、生产者、食物与土壤的最佳方式。他对农夫市集的社会性有着更远的期待和想象,他希望农夫市集可以成为城市里大家可以线下面基的据点(因为农夫大部分都在各自的农场里忙于耕作,更多是线上交流与售卖,处在一种分散的微弱力量中。)市集不仅仅承担的是一种售卖,更多的还是一种经验的交流学习、资源共享、消费者反馈的丰富现场。大黑参与过很多其他城市举办的农夫市集活动,而西安的本地市集由于种种原因也停更很久了,所以他特别希望可以重启本地市集,在合生汇“可持续月活动策划”的机缘里。




如果 “ 野de生活集 ” 不仅仅是 

“ 市集 ”,那它还是什么?从In Wild野地 / Go Wild野的 / From Wild野得, 三个概念讲起。


感谢歪歪的sketch up建模图


Lou: “野de生活集”对我们来说远远超越一个简单的“摆摊卖货”概念,它更多的是传播和承载一种可持续生态理念的价值观、一种对新型生活方式的想象与实践,一种人与人以土壤、食物为媒介相互连接、交流的现场。所以In Wild野地/Go Wild野的/From Wild野得,三个概念分别对应的是In Wild野地——土壤展览、Go Wild野的——体验现场(其中包括农夫的农场与耕种故事分享、自然材料的手作课程体验以及子峪小学孩子们的表演)、From Wild野得——农夫、手作人和可持续社区文化与教育市集。



 “野地”土壤展览其实是通过最直观的视觉、触觉方式让我们来认识不同耕种方式下对土壤带来的影响,它是“野得”农夫市集的“因”。“野的”论坛交流现场是让食物、土壤背后的关键劳动者 —— 农夫走向台前,让我们对新农人、当代小农有一种新的认识,打破一种对传统农人刻板印象,其实年轻的农人也都在实践新型的生态耕种方式去修复土壤(由于工业化的耕作,我们大量的土壤已经有不同程度的板结以及贫瘠化现象出现),寻求一种新的技术和销售途径来重塑自然和社会关系。

小易:它(野de生活集)是一个可持续生态概念和新型生活实践的领域,很跨界,在这个新的领域里我们探讨人与自然、还有生活的真正关系,设计和策划的可能性也非常多。In Wild野地/Go Wild野的/From Wild野得,是从触觉、智识、味觉层面构建起的一个人与生态农业、可持续社群,真实互动的一个场域。这样设计的目的性也是考虑到,将人的日常从“吃”到“行”这个行为重新追溯与反思,通过整体性的互动板块方式看到更多可持续的生活形态。



关于一些空间、视觉设计、材料使用理念和工作模式反思


Lou: 我们这次的工作空间特别不同,是在传统商场“合生汇”,商场的策划部门专门给我们配备了活动公司来进行活动的具体执行和落地,其实在磨合的过程里,我自己深深感受到传统管理的工作模式和共创协同工作模式之间非常大的差异,但其实二者的方式也会将活动的形式推向两种不停样貌。传统商业体和活动公司的工作方法有非常制式化的套路,从提案、确认、执行每个节点都非常精准,强调效率,这帮助我们非常有效的落地了具体的物料搭建、设计印刷与推广,但同时,由于过于强调效率,我们没有时间去进行更加细化的工作讨论或者更有创意性的策划,这样的效率模式也自然会让每个工作人员趋近于一种 “工具” ,上从策划部领导下到每一个负责设计或者场地搭建的工人,似乎都是螺丝钉一般的存在,他们不需要了解自己做的工作内容背后的意义,也不需要与我们交谈与认识,只需要完成。
我们三个人内部、还有后期和农人们在一起其实是协同性的工作方式,每个人有自己擅长的部分,在具体的事务中也是谁可以去解决问题那么谁就去应对,自己去寻找在这场活动里可以拓展创作和执行的部分,同样自己也要为自己的想法、行动负责。协同性的工作需要更多的交谈、更多的碰撞、更多的了解和宽容,比如在一环卡住,其他人怎么去托举这个人的状态并让工作可以顺利的持续下去。这样的模式里,不仅仅需要完成工作,还需要有更多的情绪劳动,因为要包容作为人的多样性,它的创作空间更大,效率自然也会更低一些。两种模式最终的磨合其实是非常有趣的,B105Lab的情绪化创作型选手与制式化的强力执行选手最终没有分道扬镳,还是比较顺利的相互融合了(不得不提一下,大黑老师对每一个保安、设计人员的人文关怀和温馨体恤与耐心问候,不愧是一个资深农夫具有的职业素养)。
给农户们画门头的经历也非常特别,每个农人会描述他们对门头的想象,有时是两句slogan,有时是画面,有时是农场logo,他们会介绍自己的农场和理念,在和一个小农沟通的时候,她还跟我介绍她的农场在宝鸡,一个水库边上,有梯田、房子,希望我把这些画在门头上,虽然我不太擅长具象绘画,但这个描述、想象和再现的过程特别有趣。



空间方面的设计使用了一百多个草垛子和大黑的拖拉机来作为主场区的形式搭建,草垛子可以将空间分隔成不同区域,它的高度、位置也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同时稻草原始的气味也改变了商场里平滑、光亮、精致的气质,在活动期间,草垛区容纳了手作体验课、表演观看、打卡、还有小朋友和家长在其中穿梭、休憩的所有需求。松弛、随性、可以整合、激活多种可能性,也可以构成某种内在的秩序,这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化的搭建,更是一种对公共空间里可持续生态系统的呈现。

小易:说到这次的合作,前期的我是很没状态的。第一,共创合作模式是我的第一次接触,节奏的把控还有待探索;第二,对于我最习惯的传统管理工作模式,确实触发了我很多对上段工作不好的回忆,外加上我身体的不适,时间的紧迫在赶第一稿的时候触发了生理性呕吐....仿佛重回那种当无脑螺丝钉、无端接受情绪发泄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飞来横锅的那种工作状态。还好...团队的定海神针稳住了团队的各种情绪状态。让我们可以在一个比较 “友善” 的环境里进行创作和设计。在这段创作设计过程中,我发现消耗生命的创意绝对不是好主意,一定要给足创作者足够的信任与空间这样才会有更好的产出~ “ 不熬夜,不消耗的设计才是当代可持续的生态设计 ”。
这次视觉海报有两款,一版是我们做的,还有一版是合生汇的活动公司在我们给的素材模版下做的。我发现了不同团队针对不同群体会有不同的审美差异,活动公司的输出更符合商业体,后期和活动公司也共创了延展设计 ... 这次活动公司的设计也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并解答了我对商业设计上一个很大的疑惑。


小易的最终两版海报,其中一张尝试用到B105LAB的打工人项目形象 —一个从办公室逃跑的忙乱打工人

策划初阶段,Lou的涂鸦海报


大黑:召集农户其实是比较繁琐的工作,首先要在短时间内考核农户的状态是否符合 “可持续生态” 的理念,庆幸的是,在西安本地消费者组织的帮助下,根据他们长期对本地农户的考察结果筛选出了符合标准的一批农场。其次如何动员农户积极参与这次活动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因为我是一个个体没有组织过市集,如何放置自己的身份来取得大家的信任?!所以,全面、细节的介绍活动内容、甚至“煽动”,带领大家去现场调研和交流规划,做好一切铺垫性和服务性的工作,就这样一点一点的把大家的激情调动起来,从最初的零散回应到最后的一位难求。那些曾经的“老市集”伙伴们也都全情投入到了筹备工作中,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种想象到一次共创就这样形成了。



我们的活动这次也是在商业活动公司的协助下完成了具体落地,传统的商业活动中,美陈搭建材料往往都是一次性的,以塑料等不可回收材料为主,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沟通减少KT板的印刷使用,用纸壳箱和现场的手写、绘画作为替代。同时,我们也发起了 “ 纸壳箱行动 ,那些在现场被用来当作留言墙、指示牌、产品标签等功能的纸壳箱在活动结束之后会被农夫再次回收利用,作为发货的包装。在这个过程中,商场美学和可持续理念之间在探索一种平衡。



对“野de生活集”的愿景和期待




生态农夫们是当代博伊斯,他们在做着新时代的“社会雕塑” 



“野de生活集”是且不仅是market,更是一种collection,它是展览、是市集、是公共活动、是故事汇、是杂志、是书、是公众号、是设计、是论坛、是圆桌会议、是培训班、是社区、是餐桌... 是所有对生活、生命重塑的实践聚集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野De生活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