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网红”双髻山背后的文化密码……
双髻山
海拔1441米
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
是上杭有名的胜景名山
有独特的地质文化
丰富的红色文化
浓厚的宗教文化
特色的党建文化
让我们登上这
处处是特色
处处存历史
处处闻梵音
的双髻山
解锁“网红”双髻山的文化密码
地质文化特色
双髻山在亿万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岩体侵入、构造抬升、流水侵蚀、风化剥蚀、自然崩塌等地质作用,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双髻山。双髻山双峰挺秀、群山绵亘,怪石嶙峋、沟壑纵横,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双髻山有较高观赏价值和科普价值的特色地质遗迹共35处,其中山峰、石柱、石硐最为特色,花岗岩风化崩塌形成的象形石,堪称一绝。惟妙惟肖的“雄鹰回首”、巍然矗立的“南天门”、神形兼备的“石像”、热情洋溢的“石虎迎宾”等象形石,以及日出、云海、雾凇、佛光等风光,美不胜收,应接不暇,构成贵竹地质文化村别样的地质风景。依硐而建的石窟寺,更是当地难得的集宗教文化与自然景观一体的观光点,给人不一样的石硐世界。
红色文化特色
双髻山曾是一座革命的山、光荣的山,在革命史册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廖海涛在闽西所指挥的历次战役中,双髻山战斗最为闻名,那是闽西红军游击战争最后一年里进行的一次战役。
宗教文化特色
双髻山上的寺庙相传是当地最早的寺院。始建于清朝的古汀州三座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的通宝寺,距今三百多年历史,不仅保留着当地悠久的朝圣祈福风俗,同时还是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旧址。始建于清朝的圣宝殿(俗称妈祖庙),不仅是当地人祈风求雨之地,也是红军游击队保田斗争的接头点。
党建文化特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充分展现了先辈们“革命理想大于天”的坚定信念信仰和“听党话、跟党走”的高尚政治品格。为有效传承红色基因,位于双髻山脚下的贵竹村在党建引领的作用上将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大礼堂重新修缮,打造成宣扬红色故事的最佳阵地,依托大礼堂筹建“贵竹村革命斗争史陈列室”,展示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双髻山领导的三年游击战争相关内容。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建设红色教育站,将传统教育、拓展教育、红色旅游有机结合,开设情景模拟、“忆苦”教学,强化体验教育,将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让学员触摸历史,启迪思考,得到教育,让双髻山文化更加丰富、充实。
-END-
整理编辑:文旅龙岩
来源:蛟洋镇人民政府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