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检察官“孜能嘎尤”——记重庆市酉阳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科长张湘春
高山,深谷,飞瀑,苗家寨子,这是武陵桃源的神奇魅力。在武陵大山深处寨子里,有一位受老百姓尊敬的苗族检察官,20年里,他不辞辛劳、跋山涉水,走进村寨调查取证、化解矛盾、打击犯罪,竭力维护着大山里的公平和正义,办理了上千件案子,至今无一瑕疵案和错案,当地群众用苗语尊称他为“孜能嘎尤”(孜能嘎尤,苗语指的是受尊敬的男子汉)。他,就是2015年全市检察机关中唯一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先进模范”殊荣的检察官,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科长张湘春。
20年前的老照片黄了
2015年的一天,才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进入酉阳县检察院工作的我在整理旧档案时,散落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小心翼翼地将它拾起,赫然发现照片顶端竟挂着“95年新进检察干警”的字样。我好奇心骤起,情不自禁地坐下来,决定要认真研究下这张泛黄的老照片,希望能从中找出点“秘密”。
这是一张集体照,背景是挂着“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牌子的办公楼。老楼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但照片上的几个帅小伙儿我竟然认识一个!这个搞笑的家伙不会张湘春张科长吧?真是难以和今天这张慈祥的面容联系起来呀,想不到他也有瘦的时候,感兴趣的我开始去寻找他的资料,看看这个先我进入检察机关20年的大师兄是怎样的一个人……
走了20年的山间小路
竟然有西南政法大学的毕业生主动要求分配到酉阳工作?20年前,当张湘春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傻子。他这个决定直接导致两个结果,第一个很喜庆,酉阳县检察院有了第一个法律本科毕业的干警;第二个很伤感,初恋情人离开了张湘春,又一段浪漫的爱情半途而废,没能进入坟墓。
不能说对到酉阳这个山区县工作的苦与累没有思想准备,但是张湘春确实没有想到竟会有这么苦,这么累。
20年前有这么一个小插曲,刚参加工作的张湘春与一个老检察官搭档,到大山深处的村寨去取材料,由于不通车,因此需要继续步行很长一段路。“董主任,这个村远吗,需要走多长时间呀”,董主任笑着回答:“不远,你跟着我走就是了”。一走就是三个小时,走得他腿脚发麻:“快了吗?”“快了,快了,马上就到,再坚持一下”。一坚持又是三个小时,张湘春哭了,他没有再问还有多久能到,只是默默跟着董主任走完了全程。
这是他第一次在工作中哭,也是最后一次。
20年后的一天,张湘春和新进干警王楠又一次开始走山路。
在一起刑事纠纷中,因考虑到两位当事人均已年迈古稀,不宜出远门到法院来开庭,张湘春便带着法检机关的工作人员来到田间地头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间法庭庭审。
那天,王楠随着张湘春和法院的工作人员一道前往。但因这个苗族村寨不通公路,车子停在村公所后,他们就背上案卷和横幅开始步行。早上下起了小雨,山路上泥泞路滑。他们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爬向远方白云深处的苗寨。高一脚、低一脚,湿漉漉的身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张科,我们还有多久才到啊?”“快了快了,再坚持一下。”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张科,我脚好痛,还有多久才到啊”王楠带着哭腔说道。“快到了,你看山腰就在前面。”张湘春笑道。
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后,他们才到山腰的小学校,并决定在那里开庭,这时天空也出现了太阳。等他们挂好国徽和横幅后,被告却托人带来口信,说要他们到他家去解决。他们又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了居住在山头的被告家。在熟悉的环境里,两位老人放下了拘谨,纷纷打开了话匣子,向法官讲述当天的事发经过,最后圆满地解决了这起纠纷。
20年里,张湘春为了办案,踏遍了酉阳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进深山调查取证、化解矛盾,与山里的老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
20年里,张湘春无论下乡办案、还是去看望帮扶群众、甚至是走亲串友,都会习惯性地带着一本或者几本厚厚的法律书籍,最大程度的利用时间给大家聊法律、讲法律。张湘春经常说,“山区村民法制观念比较淡漠,一些人还根本不知法,不懂法。我参与公诉的不少被告都是被公安机关抓住后,才知道自己的某个行为触犯了刑法,所以我真诚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 ’,让老百姓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
每个民族的老百姓都是他的老家人
“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我一直刻苦努力读书,希望以后能够到大城市去发展,但是当我真正从大学走出的时候,我却选择了回到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回到这个大山里,因为我爱这一片土地。”张湘春曾这样对一个新进检察官说道。
2014年,在办理一起苗族村民和汉族村民的故意伤害案时,他与科室干警一同分析认为双方具备达成和解的条件,调解处理更有利于双方的长期和睦共处,为了化解双方矛盾, 他便带领科室的干警利用周末的时间多次找双方当事人做工作,并会同公安机关办案部门一起找双方信任的人从中调和。最终,受害人主动要求司法机关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的伤害案被成功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终于息诉止争,社会矛盾得以及时化解,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得以维护。
“在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如果不将法律和地方民族地域特点结合起来,工作就很难开展。”酉阳县检察院分管公诉的副检察长介绍道,“很多看起来难以化解的复杂矛盾问题,但是只要张湘春来办理,很快就能化解好,因为他懂得如何更好地和民族群众相处。”
从十佳公诉人到“传帮带”的公诉科长
2003年,张湘春从研究室被分配到公诉科,自此与公诉结缘,从书记员、助检员到检察员,他一路走来,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震川裂谷的壮举,只有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中,立足本职,默默坚守,默默奉献。“公诉工作很枯燥,也很孤独,但是我从中却找到了体现人生价值的乐趣。”就这样,他在公诉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倾注给了自己最热爱的检察事业。因其业务能力出色,他荣获第四届“重庆市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荣誉称号,2010年,他通过竞争上岗成为酉阳县检察院公诉科科长。
公诉工作案件多,人手少,责任重,压力大,加上超负荷的工作,科里的干警有时难免会抱怨。作为公诉科长,他一方面充分发挥办案骨干的作用,主动承担起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和团伙集团案件的办理任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不厌其烦地做干警思想工作,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在他的带领下,全科干警通力协作,每年办案六七百件,连续多年保持无错诉。
在工作中,张湘春亦曾多次拒收贿赂。在一起公诉案件中,有一个系他苗族老寨的本家亲戚为给其子“走关系”,悄悄送给他7000元人民币,他发现后将其全部交给了纪检组,并义正严辞地教育了当事人的父亲。他在办案中拒收当事人亲人现金的事迹,体现了检察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尚情操。该事例被酉阳电视台作为宣传检察官廉洁自律的典型事例反复在电视台播放。
在办案工作中,他善于从细微之处入手,查微析疑,并亲自深入发案第一线补查材料调取证据,确保自己手中的每一起案件都得到公平、公正处理,至今尚未出现一件办错的案件。由于工作出色,他已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亦曾荣获“重庆市检察机关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再次凝视这张老照片,那一个个熟悉的陌生的年轻的面孔,仿佛全都活了过来。照片上很多人,如今仍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成为我的领导、战友。而20年前那一个青涩懵懂的青年如今也已经成长为检察战线的中坚力量。
青春易逝,如张湘春那种积极进去的精神却存留下来,成为了引导和激励一代代新人成长的重庆检察精神。我不禁想到,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也会经历他们所经历过的吧。若干年后的年轻人是否也像今天的我这样,拿着记录了我青春的照片,去寻找其中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