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睐第65期】单霁翔:为中华文化“看大门”(下)

2018-03-26

作者 张嘉



温饱之后

“青睐”带您

追求更高的人文品质

单霁翔:为中华文化“看大门”(下)

👉文物医院汇集二百名“医生”,为世界各博物馆少见 

👉全世界博物馆最强大的数字平台诞生在故宫 

👉《韩熙载夜宴图》立体起来,竟有二百二十个知识点


用了三年时间建成第一所文物医院


我们知道现在全世界博物馆修复文物,离科学修复差得很远,一件东西坏了,或者需要保养了,就送到文物修复部门。文物修复部门的专家请人根据经验修,这其实是不科学的。我们人今天有病了,到任何一个医院,任何一个高明的大夫,都不会上来就给我们打针、吃药、手术,一定要科学诊断,要取出我们的病历看我们的病史,经过详细诊断,确诊以后才会制订治疗方案,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我们下决心用三年的时间建成了第一所文物医院,汇集了200名文物医生,全世界各大博物馆有二三十名就了不起了。我们是开放的,观众可以预约参观,国际同行可以来交流,古建筑的构建、文物都经过分析检测以后才开始修缮,比如一件商代青铜器,我们在修复之前,要知道它的年代,出土的地点,历代在它身上叠加了什么有用的信息,它的金属成分是什么,合金比例是什么,它今天得了什么病,清清楚楚的诊断报告出来以后,我们的专家学者就会按诊断报告来治疗。


▼故宫文物医院挂牌-文物检测-多关节显微镜用以分析稍大文物细节


我们为这所医院汇集了当今最好的、最适合中国文物修复的一些设备,去年又增加了一百多台。大家想想这么多的仪器设备加盟进去,我们原来的修复水平就如虎添翼,特朗普总统来了,我们给他看了20多个文物的修复案例,他一直在竖大拇指。乾隆花园里面最高的建筑叫符望阁,符望阁里面有一面墙,曾经贴有一幅画,70年前这幅画堆落下来了,现在打开一看碎成了上千片,在计算机技术辅助下,我们用一年多的时间把这幅画修了出来,它起死回生了,我们才知道原来是清朝非常著名的学者董诰画的一幅山水画。


还有更难的,比如修十八世纪的古唐卡,因为不知道当时的染料、材料、技术,你就会修成现代唐卡。我们两千多块大唐卡,以前不敢修,但我们今天有能力修了,可以骄傲地说,全世界只有我们会修这样的文物。


我们为这所医院建了23个科技实验室,支撑着我们231类文物修复的平台。



清理文物让文物有尊严,不蓬头垢面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很多,其实长期以来故宫员工也不知道故宫博物院有多少文物,院长也不知道。但是郑欣淼当院长的时候,从2004年到2010年把故宫文物进行了最彻底的一次清理。清理文物跟别的不一样,要进行科学的定名、编目,科学历史艺术价值,都要建档,今天的档和历史的档要对上。


根据国家的要求,我们又开展三年文物清理,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55000件文物,就是一些详细的甲骨、尺牍、老照片等。到前年年底,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1862690件,故宫收藏了国家42%的珍贵文物,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的90.4%是国家顶级的珍贵文物。


故宫是一个研究机构,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350名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很多都退休了,希望他们把智慧一生的经验留在故宫,于是成立了故宫研究院,请老院长郑欣淼先生担任故宫研究院的院长。有古建筑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陶瓷研究所、书画研究所、藏传佛教研究所等20个研究所。老先生们坐在那里,三四个年轻学者跟着他学习,我们的经验就传下去了。


我们这些藏品清理清楚了,维护修复好了,开始办更多的展览。故宫博物院最有特色的展览,我认为就是原状陈列。故宫没有经过战争,东西都是原状,今天还摆放在这里,所以这是最有尊严的。我们现在19个展览是原状陈列,更多的展览根据我们的藏品是专题陈列,比如武英殿、书画馆、文华殿、陶瓷馆、奉先殿、钟表馆、宁寿宫、珍宝馆。今年四大馆全部提升,我们要不断扩大开放。


▼故宫被损钟表修复中


2002年故宫开放的面积只有30%,2012年郑欣淼院长和我交接的时候已经开放到48%,我们去年开放到80%了。


故宫有10200件雕塑,过去没有展厅,这一次成立了雕塑馆,两尊菩萨3米多高,是1500年前北齐的,非常珍贵的雕塑。秦始皇兵马俑也神采奕奕地展出来了。所以文物必须要有尊严,文物不能蓬头垢面,必须要保护好,必须要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才更有尊严。


一代一代院长传承的是“责任”


我们一代一代院长传承下来的就是两个字,“责任”,因为这是为我们中华文化来“看门”。


前年媒体出了一个词叫“故宫跑”,《石渠宝笈》展览的时候。我赶快去看,一看确实很多人跑,争先恐后。一个老大爷跟我说,他是最早来排队的,结果一开门大家都跑起来,他没有跑过大家,说你们办一个展览像运动会。我说您说的对,我们好好办运动会。回去开会做了20个牌子,1000个胸牌,然后早晨不到7点把牌子立起来,先来的人站第一组,之后第二组,第三组,不到8点,我们展览的运动会开幕式就举办了。完了之后,就是入场式,第一组入场,第二组入场,老人孩子都不用跑了,后来我听说全世界博物馆有入场式的只有故宫。


▼故宫《石渠宝笈特展》


但人来得太多,过去我们十米八米的队就叫长队了,这一次来了几千人,几百米队。这些排队的观众上午还挺好,互相认识,递个名片什么的,到下午特别是3点以后情绪就不行了。我一露面,他们围着我说,院长能不能晚一点关门?我说:“行,今天最后一个观众看完了我们再关门。”万万没想到豪言壮语说出去,后果很惨。晚上8点我去看他们,他们说坚持一天了,很渴,故宫晚上怎么没有卖水的?我们赶快烧茶,烧了2500杯茶给观众送去。夜里12点去看,观众说茶是喝了,现在饿了。又赶快拿800盒方便面。后来我听说,全世界的博物馆免费发放方便面的也只有故宫。到凌晨4点,最后一拨观众要进去了,过了两个小时,最后一个观众走出去的时候,天都亮了。这对于我们教育很大,博物馆要多办好展览。


但真正的好展览还是人多。去年年底,《千里江山与历代青绿山水展》的时候第一天又排长队,我们就赶快测算这幅画究竟一分钟看几个人,得出结论,半小时150人,我们就把一天分了17个时段,每个人发号,领号之后可以看别的展览,然后按照约定时间再来,不需要排队。我们希望故宫博物院成为一个不排队的博物馆,进门买票不排队,上洗手间不排队,看展览也不排队。



今年红月亮照片获得两千万的点击量


我们知道开放再多的区域,举办再多的展览,真正到故宫博物院的观众,在全球人口中其实是很少一部分。我们要传播文化,就要依靠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所以我们加大网络建设,故宫网站去年访问量8.9亿。我们还举办网上展览,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展览,故宫博物院还率先在全国把每一件文物藏品都公布了,人们在网上可以查阅到任何一个藏品,这是博物馆的良心。


再有我们开始讲故事,讲文物背后的故事,包括给孩子讲故事,比如故宫猫的故事,故宫色彩的故事,故宫的春夏秋冬。今年月全食有红月亮,照片发出去获得两千万的点击量。


我们5年前开始制作APP,现在9部APP都获奖了,比如《韩熙载夜宴图》,我们把这一部古代书画立体起来了,220个知识点。


故宫博物院用了三年零四个月时间建成了数字故宫社区。我可以自豪地说,全世界博物馆最强大的数字平台诞生在这里,无比强大。但我们会永无止境地往前走,因为技术不断在更新,我们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比如公众教育、文化展示、参观导览、休闲娱乐、学术交流、电子商务不断丰富。我们也做文创,一年销售额有10亿。


故宫是一个教育机构,所以我们成立了故宫学院,培养故宫学者,除了北京,我们在10个城市建了故宫学院的分院,我们面对孩子去年一共举办了近千场次的社教活动,故宫的知识讲堂每天开班都爆满,孩子在这里穿朝珠,绘龙袍,画盘子,做堆绣,做结彩,包粽子,做拓片,所有都是免费的,我们大量的营销收入都投入到孩子身上。我相信这些孩子长大,对中国传统文化是热爱和认知的一代。我们修的古建筑也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孩子们教育上。


我们也对社会公众传播故宫文化,我们设了3个故宫讲堂,第一百讲,130万人在线听,我们也把一些培训项目深入到社区。比如碑帖传拓的培训,楷书技法的培训,古琴太极的培训,茶器花器的培训,社区老百姓也很喜欢。我们也进行国际教育,两大国际组织,一个国际博物馆协会,一个国际文物修护学会,都把唯一的培训机构设在中国、设在故宫,第一期培训了16个学员,五年下来一共67个国家的学员在故宫接受了教育,毕业了。


我们和更多的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更多的教育机构建立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我们也源源不断把优秀的展览吸引到故宫博物院里,比如墨西哥的展览,还有俄罗斯、法国、英国、瑞典、西班牙、印度的。我们的展览也源源不断走出红墙,过去6年135项展览走出了紫禁城,全世界的博物馆没有走出去办展览这么多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的一种历史感……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我们国家今天对于文化提到了战略高度,十九大报告里面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把文化作为灵魂,把文化自信作为力量,就表明文化在当今社会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总书记也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为此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所以作为一个文化机构,作为故宫博物院我们在努力,长期以来得到我们社会公众,得到包括我们北青的支持,在座各位的支持,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让我们实现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的目标,谢谢!



互动环节


提问一:单院长好,我想做故宫志愿者,您能讲一下志愿者需要什么条件吗?


答:故宫志愿者比较难报名,百里挑一。首先要奉献出时间,一旦排上班,到点必须来;再有是对故宫知识的理解,包括口才、体力。我们会有一个面试,因为要满足每个志愿者工作岗位的舒适度,所以志愿者还不能太多,得有换衣服的地方,有学习的地方。随着我们展览量的不断丰富,志愿者会增加。我们也在考虑今年开始实施不仅是招募讲解方面的志愿者,也招其他的,比如修复文物、策划展览、策划文创产品方面的。


提问二:单院长您好,我看故宫的排水系统非常好,能不能把排水系统方面的相关内容做成文创产品?


答:京城不积水的地方现在越来越多了,但是我们那里真是六百年不积水,主要一个是当初规划设计建造的时候,就考虑了完整的排水系统。第二是故宫博物院建院几十年,我们在精心呵护这一套水利系统,不要破坏,每个都要进行清理,不要被树叶杂物给挡住。好多人知道千龙吐水,一下暴雨,太和殿8米高的1142个龙头吐水。现在没有做成文创,怎么做,你帮助设计设计?



提问三:谢谢您今天的演讲。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故宫的好东西都到台湾去了,但是我在台湾故宫看展的时候,只看了“东坡肉”、“翡翠白菜”。想问您,是不是台湾把破铜烂瓦、院子和拿不走的东西留给故宫,最精品的拿走了?


答:长期以来我们没有跟台湾的故宫博物院做对比,因为我们的文物没有清理完。这几年文物清理完了,到2014年底,我们开始说真实的情况。


1931年日寇侵略东北,华北告急,故宫召开理事会,准备把一部分文物避敌南迁。当时蒋介石、蔡元培、于右任、汪精卫、冯玉祥等认为应该搬到南方一些,但是北平政府不同意,说这是我们北平的历史。北平的市民也不干,说现在大敌当前,你运东西,不是动摇军心吗?你们爱古物,不爱人民,不爱国土,要游行,鲁迅先生、胡适先生撰文都批判这个文物南迁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就没有执行。到1932年底,形势越来越紧张,张学良认为可能守不住,说服民国政府批准故宫文物南迁。故宫就钉了13491个木箱子,其中有60多个是包。到1933年的1月,长城失守了,山海关被攻破了,过完春节第二天,故宫人夜里用板车把东西拉到火车站,一点点运,经过京汉铁路、陇海铁路,运到上海,运了四个月,都是在晚上运,因为白天市民不干。这样运到上海以后停留了一段时候,在南京修故宫博物院分院,修库房。1936年12月,开始启运到南京。第二个月也就是1937年1月,这13491箱刚运去,南京就告急了,几个月以后南京大屠杀,之前的两三个星期文物开始西迁,一走七年零四个月,最远的一条路,到了桂林、安顺进了贵州,最险的一条路到了陕西宝鸡、汉中,过秦蜀蜀道,运到了峨眉乐山。有船的时候经过长江,到重庆,散布到大后方,经常要避一些敌机轰炸、土匪险情,故宫人一直守着这些东西。1945年日寇投降,把这些东西集结到重庆,在南京修库房和博物馆。1947年6月开始启运回南京,12月全部回到南京,一清理13491箱,一箱都没有少。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故宫人创造的人类奇迹。


1947年12月运到南京,解放战争到了晚期。一年以后蒋介石就要逃跑了,已经没有商船了,就搭载海军的军舰,第三艘船装了一半,海军就不干了,他们要运自己的物资和家眷,所以只运走了两船半,2972箱,也就是故宫从北京运出13491箱,只运走了2972箱,运走了22%,78%没来得及运。


故宫文物只是一小部分南迁,一大部分没有南迁。日寇侵略北平8年,故宫人与之周旋,最后日本兵没有进故宫。关门关了6年半,故宫人在里面数了6年半,把没有南迁的文物,造了一份清册,叫做《留平》,留在北平的文物清册,上面清晰地记载1189000件文物没有南迁。所以故宫大多数文物没有南迁,而南迁里面的文物只有22%运到台湾了,更何况我们1200多栋古建筑一栋都没有运走。


运到台湾的2972箱装了什么?装了597556件东西,其中545000件是明清档案资料文献,留在北平的明清档案,存在我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一千多万件。所以台湾只装走了20万分之一的历史档案,另外还有56000件是书画器物这些文物,而留在北平的是120万件。


这是真实的情况,只不过过去咱们在这方面没有多少话语权。现在我们故宫在宣传,在不断赶超。他们以前文创做得好,现在远远不如我们了;原来他们数字技术做得好,现在也不如我们了;展览原来比我们做得好,现在也不如我们了。我们不跟他们比,我们要跟谁比呢?现在我们跟五大博物馆比。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进入“北青天天副刊”公众号,输入关键词“故宫”,获取:单霁翔:为中华文化看门(上)



文并整理/本报记者 张嘉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王勉

图文排版/张艳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