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这个奋斗了半个世纪的农民企业家,曾经火过“网红”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南方杂志 Author 党建全媒体
叶钦海1986年(新华社资料照片)与2018年(影子 摄)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及“奋斗”
给我们感动与启示
从古至今
在南粤大地上
每一个不同时期都有着无数奋斗的身影
叶钦海就是其中的一员
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万元户”,叶钦海的新型家庭小农场模式引起过不小的反响,被誉为“正在崛起的新一代农民”,在他的手中两千多年的荔枝传统栽培方法得以改进。1984年,他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农村学科学用科学标兵”。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曾为他题词:“祝你在发展我国荔枝良种、创办农民自办新型农场事业中做出贡献。”
泛黄的两厚沓资料剪辑,是全国媒体对叶钦海奋斗的报道,更是他珍藏在自己心里的农业梦的记录。拍摄:影子
荔枝故乡成长起来的荔枝嫁接高手
叶钦海,东莞市大朗镇人,知道他的人多是从荔枝开始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掀起过他的旋风,1987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荔枝大王”的称号。作为全国农村青年学科学用科学标兵,在他的手中,荔枝变得矮了、好摘了、多产了,荒山变成“花果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国务委员谷牧等曾到他的小农场视察,日本、美国、泰国等国家参观团也曾到此参观 ,无不鼓励、赞许这一农村青年的开拓精神。《南方》杂志记者搜集整理了当时的报道,《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仅仅是从1983年到1995年的各类报纸报道资料,就不下两大沓。
现年68岁的叶钦海依旧风风火火,仍奋斗在农业一线。《南方》杂志记者和他的初次见面,就在他的桃园里,裤脚沾满泥土的他正在查看果子的长势。“从16岁初中毕业、18岁走进农业到现在,整整50年了。”叶钦海告诉我们,他从没有离开过农业一线。要说为什么?他说:“就是热爱农业,在田里实实在在跟自然相处,一分付出一分回报。”
叶钦海的头衔很多,“全国科协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镇长协会副会长”、“广东省荔枝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广东省荔枝科普基地主任”、 “全国荔枝大王”等等,被问到最希望别人怎么称呼他时,他说其实自己也不知道。“世界之大,只有一样东西吸引我,这就是荔枝”。
为何在这么多的农作物中钟情荔枝,几乎是所有人都会问到他的问题。这要从叶钦海的故乡东莞市大朗镇说起。有句俗话“中国荔枝看广东,广东荔枝数东莞,东莞荔枝数大朗”。在叶钦海的故乡,房前屋后都是荔枝树,小时候放学回家,他常看到蜜蜂采花蜜,有一次忍不住舔上一口,甜蜜沁入心扉,这份喜爱之情从小便根植在叶钦海的心中。
16岁初中毕业后,叶钦海师从当年赫赫有名的嫁接高手叶洋吉。在自己的刻苦学习和不断尝试下,一年多的时间里叶钦海便可以独立操作嫁接,从此开始了他的荔枝事业。刚开始,嫁接果树成活率低、嫁接法不被认可,这让叶钦海备受打击。经过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以及走访海南、广东、福建等多个乡村和多位专家,叶钦海的荔枝嫁接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取得了一项项成果。
上世纪80年代的党员“万元户”
1979年,在县果蔬公司(当时东莞为县)和大朗公社的支持下,叶钦海在3.2亩的田地里开始矮化、蜜汁、优质、早结果、高产、稳产的试验。他的嫁接法比传统的效率高5倍,被列为广东省重要农业科学发明之一。他的荔枝新品种矮化“妃子笑”每亩比常规的增加80多株,3年便可挂果,时间提早四五年。当年东莞县荔枝平均亩产250斤,而试验田亩产高达450斤。
广东省有关科研部门决定在全省推广应用叶钦海的荔枝嫁接“创接法”,他为全省各地嫁接培育了十二万七千多株的优良品种荔枝苗,并在荔枝矮化和早熟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1982年,叶钦海与大朗区签订了为期10年的荔枝试验场承包合同。区提供17亩残林,投资4万,叶钦海投资2.3万元。他在试验田种上荔枝,田间还种上花生、菠萝、黄豆等,探索新型家庭小农场。两年下来,纯收入达20万元。当年这种模式在全社会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他被誉为“正在崛起的新一代农民”,成为80年代的“万元户”。1984年,叶钦海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农村学科学用科学标兵”。
同年,叶钦海实现了他的愿望,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一年,中央一号文件播发,给叶钦海带来更大的动力。“党的富民政策不会变”他向《南方》杂志记者回忆起,那时的自己有了更大的动力和责任感。
这一年叶钦海也受到了时任国家副总理李鹏的接见,他向记者回忆说:“当时总理问我,有什么困难需要国家支持,你可以打报告。”叶钦海当时的回答很质朴:“暂时还没有困难,我们会继续努力”。
1985年8月22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发表了荔枝科普基地的图片,图中叶钦海正向当时东莞县农业技术学校学生传授技术。拍摄:影子
正如他的回答,叶钦海一直在努力开拓,他的心里有荔枝香、荔枝园,更有一个荔枝王国的梦想。身为一名党员,从最初的青年农民改良荔枝,到科技致富,叶钦海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收入,没有安于享受,而是下血本开发荒山,在科技致富上闯出新路子,为广东的水果生产作出一份贡献。
1984年,叶钦海与大朗区松柏朗乡签订了为期30年的210亩山地。在果园里种植了荔枝、龙眼、菠萝、木瓜等,其间铺设自动灌溉和施肥的管道;还有一个大型畜牧场、一个鱼塘、一个沼气发电站,叶钦海摸索出生态循环的综合性农场模式。
1988年,他联合省、市励志专业技术研究会,创办了广东省荔枝科普基地。叶钦海说,他当时就希望可以把好的荔枝苗从全省推到全国、再到全世界,要使荔枝在世界市场保持绝对优势。“为国家创造财富,比自己小富更有意义。”叶钦海满心欢喜地说。“荔枝是世界‘果王’,我们决不能让这‘果王’的金牌让人家夺去。”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田园的默默坚守
1992年,叶钦海和惠阳市农委、水口镇政府合作,投资创办了2000亩“惠州荔枝城”; 1995年,在广州市花都区各级领导支持、提供各种优惠条件下,叶钦海投资1亿多元在联星村的荒山逐步建起了万亩果园。从最初的3.2亩荔枝试验园到目前的广州万亩叶海生态园,都是叶钦海对荔枝梦想的心血倾注。
“荔枝给过我辉煌,也给过我失落”,叶钦海对《南方》杂志记者这样说道。1998年冻灾后,全省农业损失123个亿,叶钦海的多个农场累计损失达6000多万元。受到大自然的严重创伤之后,紧接着荔枝的价格也一直走下坡,荔枝的地位亦大不如前。于是,曾经的“荔枝大王”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野。
但实际上,他仍旧一直坚守在田间地头,凭着对土地的满腔热爱,坚持了二十多年的默默耕耘、发展。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的叶钦海又以崭新的姿态回到了公众的面前:目前,叶海生态园已开发优质荔枝、龙眼3500亩、优质蜜桃1000亩、鱼塘1500亩。现在正开发占地2500亩的嘉宝果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春季赏桃花、四季有果,这片土地逐步成为广州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观光旅游业的胜地。记者站在果园中心的岗亭上,放眼远眺,这片付出心血的丘陵山坡,正逐步被打造成为叶钦海的梦想田园。
历史的画卷,翻过了一页又一页,生命的年轮,走过了一圈又一圈。一个人喜欢上一个行业并不难,但如叶钦海这样,长达半个世纪矢志不渝,始终钟情于土地、热爱着农业的人,在当今社会,更显得令人敬重。看着他古铜色、拗黑的面容,听着他面对万亩果园侃侃而谈,在《南方》记者的脑海里,浮现出游人如鲫、花果飘香的美好景象。在叶钦海身上,体现了一个农民的儿子深深的农业情怀,一个企业家的执着和坚守,一个老劳模始终与时俱进的创意和活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一,将农业农村工作,摆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叶钦海和他钟爱的农业,必将迎来新的大好发展机遇。他所倾心打造的生态园,也将更加生机勃发,迎来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
广州花都发布编辑部
来源 | 南方杂志
猜你想看
权威发布 | 新规!“起侮辱性绰号”属校园欺凌!严重者可开除学籍!
【关注】广雅中学(花都校区)建设新进展,投入6千万完善周边道路建设!
【扫黑除恶】利用职权包庇涉黑人员?花都法院组织村街干部旁听庭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