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路上兄弟情⑦明月何曾是两乡?有一种睦邻,叫从化!
战“疫”路上兄弟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为了铭记感动,花都区委宣传部同区融媒体中心在广州花都发布、今日花都微信公众号推出《战“疫”路上兄弟情》系列报道,记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往无前的动人故事。
请看系列七
《明月何曾是两乡?
有一种睦邻,叫从化!》
新华街杏林社区、松园社区、凤华社区、宝华社区以状态老旧的步梯楼为主,辖区面积1.57平方公里,楼栋369幢,常住人口17017户、38875人,存在“预防感染难、切断传播链条难、人员管控难、防范外溢难、物资保障难”等问题。该四个社区是本轮花都区疫情核心区域,从一开始就列入重点防控的蓝区,后又调整为参照高风险区管理的粉区,是决定本次防控工作成效的关键部位,更是打赢花都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核心区域。
在新华街松园社区,79名突击队队员身穿厚重的防护服,配合医护人员、社区志愿者采取“逐门进、逐人过”的模式,上门为8个网格的居民进行核酸采样,确保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在新华街凤华社区,突击队克服人手不足、区域内红码人员多、封控区多等困难,组织80名队员连续两晚通宵奋战,对片区内红码人员进行连夜转运,极大缓解了凤华社区的防控压力。
突击队还专门成立了群众排忧解难小组,通过线上线下主动收集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有位群众得了带状苞疹疼痛难忍,找了几天没找到药,队员李建豪和李惠诗马上去花都人民医院为群众买药,第一时间送到群众手中。有位68岁身患尿毒症的老人家,由于其家人几天前被隔离了,10月23日老人家病情严重,排忧解难小组马上把老人家从楼上抬下来,护送上救护车。大到涉及生命问题救急,小到家里狗和猫无人喂养的问题,排忧解难小组每天要处理100多项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在杏林社区,突击队前期主要负责协助杏林社开展大规模全员核酸以及红码人员的上门核酸扫码服务,确保每日“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后期主要承担蓝区17栋806户住户的上门核酸扫码、粘贴门磁、配送生活物资、全天候值守三大块任务,同时兼顾辖区内的特殊人群的需求和紧急事件的处理,协助5名群众顺利及时就医。
15日晚8时,在新华街宝华社区,突击队接到社区通知需要到区域交界的三华村、金花街开展围蔽工作,第四分队队员在结束上一班工作后放弃休息,继续出发前往任务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完成近1500米的水马围蔽工作。
突击队员李斌一直是吃素食的,但在管控区食品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他没有提出额外要求,而穿防护服爬楼梯上门扫码是相当消耗体力的任务,每次饭餐,他都只是默默吃米饭、饼干、八宝粥等补充能量,对此,他总是笑着说没问题,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不能因为个人而增加支援负担。
突击队中还有一对父子兵,54岁的父亲李光池是从化突击队中年龄最大的同志。虽然视力、体能均下降,但他从不埋怨,努力克服自身困难,以身作则、任劳任怨,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认真做好每一次的核酸检测、门禁安装、物资派发等各项抗疫工作,从不喊累,时常笑容满面,在队内树立了好榜样、好口碑。儿子李杰曾支援白云区抗疫工作,这次再次出征,同样发挥了不怕苦、不怕累的艰苦奋斗精神,听从指挥、雷厉风行,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19日22时,李杰考虑到芷兰苑一位老伯耳背,电话联系担心他听不清遗漏当前相关防疫信息,上门为老伯送纸条,留言告诉老伯“不要出门,整个小区都封了;有医务人员上门核酸;有服务人员上门送吃的”等信息。李光池父子齐上阵,而家中80多岁的年迈父母,只能由李光池妻子一个人照顾,其背后默默的付出,为前线父子俩保驾护航。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从化区支援花都区抗疫人员中,像李光池父子一样克服家庭、自身身体病痛等困难,为花都早日战胜疫情默默付出的大有人在!你们辛苦了,从化的兄弟姐妹们。
截至10月26日16时,全体支援队队员累计协助开展核酸检测847716人次,上门扫楼26033户次,路口值守885人次、3738小时,派发生活物资48100批次,解答群众诉求1032条,贴门磁数1488户,扎实完成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任务。
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图文:李朝晖 通讯员 谢婉君编辑:梦圆热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