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花都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0-2021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22年克服疫情影响,增速达6.2%,位居广州市主要涉农区前列。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守稳农业“基本盘”
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落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研究院,研发20多个品种填补国内热带作物品种空白,“花都鱼苗”占白云机场鱼苗货运量的40%,其成品—彩虹鲷制成的酸菜鱼片成功入选北京冬奥会菜单,国内品种最多的蚕桑种质资源圃、观花植物资源圃已初见成效。
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持续增强。累计创建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2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加工)基地39家,去年生猪出栏超过15万头,在建现代化生猪养殖场达产出栏量预计40万头。
做优做强都市现代农业
夯实振兴“动力源”
品牌建设迈出大步。大力发展特色、优质产业和产品,全区共培育花都蓝莓、西洋菜等5个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绿色食品15个,“粤字号”品牌目录产品32个,无公害农产品39个。梯面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瑞岭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发展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村32个,我区获评以瑞岭盆景为主的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科技人才支撑有力。全力打造“五院N基地”的科技支撑体系(中国热科院广州研究院、华南理工乡村振兴研究院湾区分院、华南农大幸福乡村研究院、省农科院蚕桑全产业链研究院、广州仲花现代农业研究院),进一步健全城乡之间、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果丰硕,近三年来“三项工程”共培训72141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878人,获认定省农村乡土专家98人,1人获“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二等奖,2人分别获评广东省十大杰出精勤农民、省“十大最美农村乡土专家”称号。
产业融合步伐加快。持续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数字农业直播节、盆景节等活动,赤坭镇农民庆丰收节入选全国100个丰收节庆特色活动,绿沃川入选国家首批农耕文化实践营地推荐名单。马岭观花植物园、喜花里夜市、竹洞村、岭南艾谷等新景点(区)声名鹊起,绿沃川、宝桑园、热科院、恒泰等基地成为广大市民喜爱的农业科普场所,七溪地集团将狮前村的制香文化发掘打造成多产融合、“以香振乡”的全产业链,成为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港头村等3条村获评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花都乡村文化遗产游获评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深化“内涵式”发展
打造示范立“标杆”。编制《花都区新乡村示范带规划》,高标准推动“花漾年华”“乡约古韵”等新乡村示范带建设,以示范带建设引领全域振兴,促进村集体和农民致富增收。组建由区委书记任书记的“花漾年华”示范带党委,统筹片区规划、项目建设、产业发展。2022年,“花漾年华”示范带农业总产值超28亿元,吸引游客超300万人次,获评省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获中央农办秘书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以及省、市各级领导调研指导和肯定。近期“花漾年华”“乡约古韵”示范带建设成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东方时空》作为高质量发展范例报道。
各美其美显“特色”。在全省率先开展幸福乡村建设工作,提升村民幸福指数。立足乡村资源禀赋,集中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美丽乡村。如塱头村盘活利用古村落文化资源,入选省“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典型案例名单;瑞岭村持续擦亮瑞岭盆景百年品牌,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竹洞村依托美丽的竹洞湖、盆景精品园,结合洪拳、光影秀、民宿等要素,成为夜游胜地,获评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马岭村将旧日的“空心村”建成休闲“打卡村”,2022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集体经济收入比2019年翻了两番,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专门报道了马岭村普通小村庄的蜕变之路。
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打造“国字号”招牌
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亮点纷呈。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连续四次考评排名全国第一,生猪抵押融资项目作为全国首个典型案例获国家发改委在全国推广,创新推出全国首单水产养殖制种育苗保险、蔬菜降雨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农户信用绿码”。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出台《花都区深化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八项措施》等政策,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相关政策,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76.58%,高于省、市平均水平,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已形成“一村两镇”留用地入市的可复制推广经验。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农村水、电、路、气、物流、邮政通信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农民生产生活便利性进一步提升。推动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调配185名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到乡村薄弱学校交流任教,“一元钱”看病模式累计为农民减负超过2.34亿元,入选全国基层医改十大举措。
面向未来,花都区将锚定高质量发展,抓住重点、难点,举全区之力推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奋力在省市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展现花都作为。
提高强区联镇带村的辐射带动能力
加快构建“一区一城一港一湾”产业新格局,中部做优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空铁产业金廊;西部做强智能新能源汽车城,推动花都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发展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东部做大临空数智港,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为重点的临空高科技制造业;北部做美文旅生态湾,打造生态宜居绿美花都。
加快推进“一镇一业”特色产业提质扩面。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等因素,科学把握各镇街的发展定位、方向、路径、重点,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全面激发镇街经济发展活力,着力把镇街打造成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力争三年内两个镇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
全面加快城乡融合
持续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力度
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加快推进广清城际二期、佛清从高速北段、广州至连州高速等在建项目建设,积极协助对接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清远清新至广州花都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形成“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交通格局。
在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网络,持续完善“一元钱”看病模式,深化远程医疗等诊疗服务,让村民在家门口接受三甲医院专家会诊;培育优质特色教育集团,开展“名优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实施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计划,推动农村敬老院软硬件建设全面升级;优化提升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站)和健身步道、社区文体广场等场地设施建设,建设乡村“10里文化圈”和“10里健身圈”。
全面加强协作帮扶
深化拓展合作空间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与市内各区协作联动的有效路径。依托花都交通区位和产业空间优势,与有条件的区开展“总部+生产基地”联动招商,与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科学城联动发展,与南沙、番禺联合培育智能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携手建设“飞地”产业园等,共享收益、共同发展。
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花都区农业农村局
图文:龙菁 武楠 姚日文 通讯员:潘思慧
第二期“智汇·人才早茶会”:众“大咖”看好花都汽车产业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