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日报专稿】广州花都:为了103个孩子的上学路

入秋后,白昼渐短。早晨6时许,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天尚未全亮,一辆“大鼻子”校车闪烁着灯光,缓缓驶向第一个停靠站点时代康桥小区。
车身上“公办学位直通车”的字样标明了它特殊的身份,它是今年9月1日起花都区教育局北片教育指导中心专为接送来穗儿童跨镇入读公办学校而开通的。
与普通校车不同,这辆“直通车”跨镇而行,单程10个站点,路程近30公里,穿过相邻的花山镇,送103名小学学生到位于梯面镇的民安小学、云梯小学和梯面小学三所公办小学上学。
为何会有这样一趟特别的校车,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近日,记者跟着校车,踏上这段上学路,探访背后的故事。


103名孩子跨镇上学

在狮岭镇时代康桥小区站,第一个上车的学生是小晨,他就读于梯面小学一年级,学校离家20余公里。小晨的妈妈杨女士说,如果不是“直通车”,孩子到这么远的学校上学很困难,最后可能只能选择报读就近的民办学校或送回老家读书。

 “我们对公办的教育更信赖,而且公办和民办的费用也差了一大截,读公办学校经济压力减轻不少。”杨女士和丈夫都来自四川,在广州奋斗了11年,如今俩人都在狮岭镇的皮具厂工作,家里三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对夫妻是不小的压力。杨女士一家的压力,很多来穗家庭都遇到。有的家庭只能忍受离别,将孩子送回老家读书。这辆公办学位“直通车”为这些来穗家庭送来了一场及时雨。
在出示乘车卡后,小晨顺利上了车。卡上标注了学生的姓名、乘车线路、站点、座位号、学校、班级、家长联系方式等。在车上进行人脸识别后,小晨上车的信息实时传到了杨女士的手机上。
校车继续往前。6时45分左右,校车抵达合境村站。停靠站上,志愿者正在指引十余名孩子排队候车。其中一名志愿者叫陈晓霞,她的孩子也这个站上车。
回想起最初收到云梯小学的录取通知时,陈晓霞说,犹豫了很久,几度要放弃报读。“我开电动车送他去上学单程需50分钟,一天来回要四趟,而且那段路开电动车并不安全。”陈晓霞去了解过民办小学,一学期几千元的学杂费又让她望而却步。这辆“直通车”的开通让陈晓霞坚定地选择了报读公办小学。
如今,她每日送孩子坐车时还顺便当志愿者,“政府、学校给了我们这么大的便利,我能帮得上就帮。”

车继续向前,记者见到,有些站点上车的儿童不多,甚至只有一名。沿途的上车点都是经过多个职能部门和家长代表反复调研定下来的。负责推动这辆公办学位“直通车”开通的花都区教育局北片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韩庆雄介绍,开学前一周,校车演练了一次,教育指导中心、学校、家长一同参与。“边演练边完善,从原来的14个站点合理安排到现在的10个站点。”

在接完52名学生后,“直通车”在三所公办小学内陆续停靠,孩子纷纷踏入校园,在朗朗读书声中开启一天的学习。“直通车”上午的任务算是完成。下午放学时,车将反向再走一趟。

一辆“直通车”,公办学位不再难

狮岭镇是我国皮具产业重镇,大约1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了近50万人口,相当于一座中小规模城市的人口数量,其中来穗人员约40万,大部分为皮具产业工人。人口基数庞大,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位的需求也大。
“狮岭镇今年小学一年级公办学位缺口672个。”韩庆雄说,前期,为了满足来穗儿童就读公办学位的需求,当地政府和区教育局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小区配套学校投入使用、利用闲置教学楼扩大办学规模,各学校最大限度挖潜与盘活,但始终无法完全满足激增的公办学位需求。
与狮岭镇相邻的梯面镇却出现相反的情况。梯面镇地处大山深处,没有工业,辖内常住人口不足1万人。梯面镇共有三所公办小学,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都较为完善,但却面临生源不足的情况。
一边城区公办学校学位有缺口,学校“装不下”;一边乡镇公办学校学位有富余,学校“吃不饱”。
为了盘活梯面镇富余学位存量,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花都区将部分狮岭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安排到梯面公办小学入读。公办学校在完成符合政策就近入学的基础上,还将剩余的学位拿出来补录。对达不到积分入学要求未能入读公办学校的这些孩子,采取公开摇号方式进行补录。”韩庆雄说,今年共有103名居住在狮岭镇的来穗人员随迁子女通过积分入学、招生补录等方式入读梯面镇三所公办小学。“我们尽最大努力,让更多生活在花都的孩子都有机会就读优质公办学校。”

学位有了,但跨镇上学,交通成了新的难题。此时,公办学位“直通车”应运而生。韩庆雄表示,此举主要解决孩子上放学交通与安全难题今年9月1日,公办学位“直通车”试运营,设计了两条路线,每辆“直通车”配备了一至两名随车照管员,停靠点还安排了志愿者组织学生有序乘车。

花都区教育局北片教育指导中心协调有专业资质的广州珠航校车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直通车”,属地狮岭、花山、梯面三镇政府,综治、派出所、交通、交警等部门共同管理、保障车辆的营运安全。费用由校车公司和家长协商确定,目前每人每月460-500元不等,低于民办学校的校车费用,未来随着乘坐学生数量增长,费用将会有所降低。

 一边“解困”,一边“解渴”

记者跟着“直通车”来到梯面小学。该校毗邻王子山,校园面积3万余平方米,配备了24个教室,此外还有标准化的运动场、大型室内体育馆、学生饭堂及有30间宿舍的宿舍楼。

在这样一所软硬件都配齐的公办小学,做了七年校长的陈海强却一直面临一个难题——原可以开设24个班级的学校常年存在招生缺口。
陈海强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梯面小学一个年级可收4个班,一个班45名学生。但实际每年新入学的学生只有100名至110名,开两个班人数有余,开三个班学生数量又不足。按规定,19个学生配一名老师,生源少了,老师配备数量也相应减少,但负责的班级却没有减少,如此老师的工作量无形中加重了。另一方面,学校经费也随着生源的减少受到影响。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
此前,梯面小学也面向邻镇招生,但交通难题让很多家长放弃报读。“哪怕来了的最后也坚持不下来。”陈海强说。
在“直通车”开通后,今年梯面小学一年级共收了176名学生,比去年增加了57名学生,开了4个班,为历年之最。生源的增加让学校迎来了提振的新希望,“学生多了我们可以配备更多的老师,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让我们办好办强公办义务教育的初心也更加有了盼头。”陈海强说。

 “看不见”的作用:城乡发展更协调,城市发展硬支撑


公办学位“直通车”的开通,引导更多来穗随迁子女自愿选择公办学位较为充足的非城区中心区域学校,缓解了城区公办学位紧张难题。同时,保障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解决其接送困难的问题,切实降低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的教育成本。
除此之外,追问这辆公办学位“直通车”,记者还发现,它的开通还带来更多“看不见”的作用。

据花都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随迁子女入学应落实“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简称“两为主”),并要求各地不断优化义务教育结构,确保义务教育的公益属性。公办学位直通车的开通可以进一步优化花都区义务教育结构,规范民办学校的发展。同时,公办学位“直通车”真正盘活了乡镇公办学校学位资源,保留了乡镇公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有力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实施,探索更高质量、更均衡的区域教育发展路径,有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是城市与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与资源。“对于狮岭皮具产业工人来说,每一位手工工匠、技术工人、设计人才都是这座产业城的支撑。”相关专家表示,留住了人,就留住了产业,解决随迁子女“直通”公办学位难题,让为城市和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每个人更均衡地共享城市发展成果,这也是城市“留心”“留人”与持续壮大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实际上,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难以全区域统筹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一直难以有效解决。“花都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如今,两辆“直通车”的试运营只是踏出了破题的第一步。在北片试点公办学位“直通车”改革取得阶段成效后,花都区教育局将把这一惠民政策推广到区内的其他镇,有望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更多地区提供示范。

来源:广州日报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何钻莹、董业衡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 

编辑:聪杰

复核:杨丽萍 王淼 吴敏娜

校对:贾愚 彭天阳

审核:邓必彦

热文精选

花都打造“2+4+6”夜间经济先行区发展布局!方案公布↘

吃货攻略~来花都必吃的地道美食↘

花都这些超高颜值酒店、民宿、露营点值得体验

迎中秋、贺国庆,一卡在手畅游花都!

百年民俗烧禾楼、草坪音乐会,中秋国庆,塱头古村约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州花都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