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妇幼发热门诊的“抗疫”六姐妹

2020年的春节因为一场疫情,显得格外漫长而又紧张。

市妇保院发热门诊内,护士长聂义茹、医生张洪利、护士李静、傅晓菲、路娜、沈兰玲六姐妹已经坚守20天。六人中,五个80后,一个90后,疫情防控阻击战伊始,她们就成为战疫中坚力量,从各个科室汇聚到发热门诊,组成了第一级医护梯队。



聂义如:护士长

“我们面对的是发热病人,每次都要‘全副武装’、做好防护,工作服、白大褂、隔离衣、防护服层层包裹。”聂义如说,“这里的护理工作,比普通门诊会更困难一些。为了节约一套防护服,大家连续6.7个小时不吃不喝是常有的事。医院里都是中央空调,风和空气循环流动,在各个房间之间流通,这样病毒就可能传播出去,所以我们从不开空调。如果穿的过厚操作不便,大家防护服下都穿的很单薄,天冷的时候,双手经常被冻红冻麻。手套戴的紧,护目镜也会起雾,平时比较简单的操作,在这里也增加了很多难度。”



光荣的痕迹






张洪利:医生

市妇保院作为非定点收治单位,发热门诊算是高风险的地方。刚到发热门诊的时候,家人都非常担心,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少回家或者不回家。“我两个儿子,大儿子12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新冠病毒的知识。上次回家不给我进门,在门口喷酒精消毒折腾了好一阵子。”张洪利略带辛酸和无奈的说,“孩子这么防着我还是有点难过。不过他有防护意识,这也是好事情。”



路娜:护士

“疫情暴发的时候,我们新生儿科的姐妹都写了请战书,无条件服从医院调配,愿意去到最艰苦的岗位。”路娜说,“女儿六岁,年前我就把她放到公婆那。在发热门诊的20天里,一直没见孩子,平时都是视频和电话联系。前几天夜里一个六岁的女孩发热,高度疑似,按规定被隔离观察。她妈妈一直抱着孩子哭,我也跟着哭。”路娜说着眼圈泛红,“做母亲都能感同身受,还是挺想女儿的。所幸后来疑似排除,我也替她们感到开心。”

请战书



李静:护士

在发热门诊,护士不仅要配合医生开展对患者的诊治护理,还要在精神上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支持。患者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内,内心难免对未知产生恐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护士更要做好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多陪他们说说话,多安慰和鼓励,不能让他们感觉孤单和被嫌弃,多一些理解就好了。”李静对此深有体会。

傅晓菲:护士

傅晓菲是第一梯队的六姐妹之一。大年初一晚上9点,正准备带两个孩子睡觉的傅晓菲接到医院紧急电话,没多想立刻把孩子塞给外婆,15分钟到岗。在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傅晓菲忙碌不停。大年初四,傅晓菲还作为第一批支援人员前往宋庄收费站,为进出我市车辆司乘人员进行体温监测等工作。“我是门诊部护士,最前线才是我的阵地,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傅晓菲眼神中透漏着坚定。

护士:沈兰玲

作为六姐妹里唯一的一名90后,沈兰玲也有一个3岁的宝宝。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沈兰玲并没有告诉父母们自己在发热门诊值班,只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丈夫是名消防战士,这段时间也一直在一线值守,对沈兰玲的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但由于双方岗位的特殊性,夫妻俩也许久见不上面,“还是大年三十晚上一起简单的吃了顿年夜饭,初一到现在就没再见过面。”疫情面前,他们都选择牺牲掉自己的时间,把健康和平安送给他人。


在这场全民一心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她们是母亲,是女儿,是妻子,更是步履坚定的妇幼白衣战士。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我们坚信,待到春和景明,暖阳日盛,战士卸甲归来,必将迎来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武汉加油!








往期精彩回顾


1、江苏“最美医护工作者”,冬日里最暖的光

2、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还能开窗通风吗?答案来了!

3、准妈妈们,疫情期间胎心监护可以在家做啦!

4、不出门不去医院也可问诊,咱们线上约!

撰稿/编辑:健康教育与宣传处 刘金凤

校对:健康教育与宣传处 卜玉洁

审核:党政办 许成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



● 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