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随想丨“遗落人间的碧玺”——凉水实验林场
近日,我院学生因实习任务,分批前往凉水实验林场进行实地学习,有幸一窥凉水风貌。场部四面环山,林木葱郁。腐朽了的木栈道提醒着我们数十年前便有人在这里扎根,望不尽的连绵青山早已被几代人东林用脚步丈量。恰逢我校七十华诞,回望过去,此行不免多了几分感触。
1957年8月,林场开始筹建。刘成栋院长曾说:“1962年,全国都在‘下马’的时候,我们就在建设凉水实验林场。”时任场长的王世林同志更是身体力行,不论是开拖拉机还是使油锯,都能得心应手,“工人能做的,他都能做”。没有充足的生产工具,那就“人拉犁开荒种地”,繁重的工作,建设主力却是下放的干部、教师和学生,初代东林人只得边建设、边考察、边育林,建场之初的艰难处境可以想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青草味的山风吹得让人忘却当下的烦恼,明镜般的湖面倒映着碧云山色。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林涧暗流,山路幽然曲折。晨光熹微,雾霭沉沉,楚天辽阔;黄昏之时,落日掩映在重重林影之中,只剩下赤色的余晖。
243岁的红松陈列于标本馆中,圈圈年轮彰显着大自然对岁月的记录。时光荏苒,流年似水,而稳定的双螺旋结构却始终传递着最原始的遗传信息,忠诚地守护着基因的奥秘,大自然的瑰丽恒古不变。正如守护绿水青山的世代东林人一样,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不忘初心,信仰永存。
山止川行,风禾尽起。山涧于此汇聚,在中心形成一湖泊,名为镜池。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晴时,水面上山林倒影,碧波映日,层层鳞浪随风而起,跳跃于阳光之下;
雨时,湖气昏昏,烟波雾霭,一朵朵水花不由分说地绽放在镜池之上。
林中篇
腐烂的枝条断木厚厚地铺盖在林间地面上,一场雨后,潮湿的落叶层下尽是松软的泥浆。一簇簇的苔藓和错综复杂的匍匐植物也仿佛要将路过的人们留下。
脚踩在千百年来流逝又重聚的有机质上,我们像是擅自闯进的探险者一般,穿梭于罕无人至的山林内,凉水的静谧被悄然打破。只可惜,山中岁月长,林深不知处,我们短暂的一趟探索却难以窥见凉水林场的万分之一。
两三个人才能堪堪环抱的百岁红松昂扬着向上生长;被连根拔起的枯木在山间倒伏数年,纹理间覆满了青苔;喜光树木为了争夺阳光而错落纠葛;毛蕨的叶片像花瓶一样向四周展开着;参天的大青杨,树木高耸直入云霄,让人望而不及;枫叶千枝复万枝,郁郁葱葱的林冠几乎将阳光全部拦截,地面上洋洋洒洒尽是墨绿的树荫;刺五加随处埋伏着,浑身毛刺让人防不胜防;森林深处的黑熊、野猪正与猎物进行着生死追逐……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唤醒了我们的视觉,不断刺激着我们的大脑皮层,每一种感受器官都沉溺于咫尺之内的钟灵毓秀。
夜空篇
夜晚的林场更让人着迷。晚星闪烁,仿佛触手可及,流星承载着少年许下的梦想不动声色地划过夜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身处无垠林海之中,也全然理解了曹操那句得以观得沧海的“幸甚至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生须臾,若能在此偷得浮生半日闲,什么样的困扰又得不到和解呢?
REC
未曾想过能与这般水光山色相遇,而离别却也在所难免。凉水之行虽然只有短短一周,但这里的一切却萦绕在每个人的心间。人间至味是清欢,我们真诚地期盼着与“她”的再次相逢。
七秩芳华墨香满园,
桃李万千生生不息!
七十周年只是序章,东林人必将薪火相传,砥砺深耕,谱写东林新辉煌!
往期推荐
“学党史 诵经典”《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第五十三问——党员教师领学人:魏德强
文字|石佳旭
图片|章育霖 李畅 吴佳俊 张梅 王涛 张博雯 刘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