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3亿票补涌入之后,新一轮“9.9块”再度开启,票补对影片究竟能起多大作用?

2017-02-10 话娱原创 话娱


在经历了大半年的萎靡不振之后,电影大盘终于在2017年春节档得以再次爆发。艺恩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7日至2月2日)期间,国内总票房创33.5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8.66%、人次增长4.51%。其中仅大年初一便创下8亿元。


不过,面对这份成绩单,业内人士不再像去年同期那样乐观。而是认为里面掺杂了过多的“水分”,如果去掉票补和服务费,这个成绩也只是看上去很美。

《功夫瑜伽》再开票补,对总冠军势在必得?


尽管在线平台都在2016年表示过不再进行大力度票补,但和以往相比,今年春节档的票补似乎来得更加猛烈,花样也更多了。不少票务平台推出了14.9元看电影、18.8元观影套餐,甚至8.8元、6.6元的超低价促销。


具体到每部影片的票补金额我们无从得知,但据业内人士分析,今年春节档最卖座的《功夫瑜伽》《西游伏妖篇》《大闹天竺》和《乘风破浪》,这四部电影仅在大年初一砸下的票补就有3亿。而华谊兄弟CEO王中磊则认为,2017年所有线上的发行商,可能会把全年预算的1/3都用在春节档市场补贴上。若2017年能达到2015年全年40亿元左右的票补规模,那么王中磊的预估意味着,2017年春节档将有13亿元左右的票补投入市场。


不过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票补力度更甚于去年,但各影片的后续作战能力相对去年却弱势很多。目前,除了《功夫瑜伽》,各影片从排片率角度已然败下阵来。


猫眼数据显示,《功夫瑜伽》仍是春节档四部热门影片中表现最好的。截至2月10日,已上映14天《功夫瑜伽》仍保持较强战斗力,其票房表现及排片占比仅次于今日上映的《极限特工3》和《决战食神》。


相对而言,《乘风破浪》《西游伏妖篇》《大闹天竺》三部影片在后续表现上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其中话题大作《大闹天竺》日票房占比已跌至“马里亚纳海沟”,仅为1.2%。实际上,该影片自上映以来,其票房走势便出现断崖式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据某影院经理提供的电商平台票补方案,《功夫瑜伽》即将在元宵节前后启动新一轮的票补方案。这样看来,《功夫瑜伽》对票房总冠军的宝座似乎势在必得。

大量票补为何重出江湖?


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之所以未能如预期火爆,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票补减少,票价恢复了原价。那么为何到了今年春节档,票补又重现江湖了?


首先,我们不排除某些影片为了完成保底金额,而不得不使用票补的手段来弥补票房号召力上的不足。


另外,在春节档排片之争尤其激烈的情况下,谁家预售成绩好,获得的影院排片自然就高,利用票补搞低价促销,就是撬动预售排片的方式之一。


以《西游伏妖篇》为例,该片是春节档预售最多的电影。影片未正式公映之前,其总预售票房已达1.76亿元,打破中国影史预售最高票房纪录,并提前锁定大年初一全国院线34%的排片场次。影片公映19.5小时后更是迅速突破3.12亿元,刷新内地电影单日票房纪录。


相比之下,预售开始最晚、票补力度最小的《乘风破浪》在首日当天仅占有12.5.%的排片率。值得一提的是,凭借不错的口碑,其票房表现一度实现逆袭反超《西游伏妖篇》与《大闹天竺》。


票补是蜜糖还是毒药?


票补对观众的吸引毋庸置疑,在线票务兴起之时正是靠着票补拉低票价从而吸引流量,一方面刺激观众消费,另一方面则推动院线排片。


但同时票补也是一把双刃剑。前面提到,《大闹天竺》单日票房第二天便出现32%的断崖式下跌。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这其中与影片做的大量票补不无关系。


据保利院线发行总监袁海彬说到:按照我心里的预期,《大闹天竺》如果是在我看完片以后,也就是10%的空间,但是它不看片子闷着上,票补让一些人进到电影院里唉声叹气地骂。


可见,大力度的票补,虽然能快速吸引观众观影,促使影院增加排场,但随之而来的是口碑问题。


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这部分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打个比方,在票补的带动下,《大闹天竺》首日票房为1.88亿,若按照均价30块的价格来算,首日便有630万观众看了该片,假设这630万观众的朋友圈体量为100,其中有500万观众都在朋友圈吐槽,第二天便有5亿的观众知道了这个电影不是个好电影。所以说,大力度的票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反而是放大了不利于影片的因素。


另外,从行业角度来看,票房补贴是可以刺激预售,从而增加排片,扩大影片的市场份额,但这样也不乏会出现影院为了骗票补而开出虚假场次的情况。比如,个别影院出现午夜包场、幽灵场(显示满座,但并无观众观看)等情况。


去年增速虽然放缓,但不少业内人士反而为此叫好,认为泡沫和投机者将会逐渐被清除,真正认真做电影的人会留下来。如今,票补再现市场,虚假繁荣的背后,真正的赢家其实没有几个。


业内人士认为,大规模的票补会把市场带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让观众习惯低价看大片,对于后续档期的电影实际上是不利的。而另一方面,票补也放大了电商平台的影响力,产生了更多的摇摆观众(跟着票补走的观众),而削弱了影院运营团队的作用,在票补的影响下,影院已然成为了只是放映的机器。

当然,内业也不乏赞成的声音:票补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这门生意里已无法分割的一部分,它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发行放映端票价铁板一块、分账僵化的痼疾,从一个新生不久的产业环节里为上下游长出了可动态调整的收入分配机制。


对于补票的好坏,身处行业内的您又怎么看呢?



作者:湖南猪血丸子

责编:蒋玮

主编:邱庄



话娱19号社群

我们一起来嗨聊娱乐资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