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话娱联合创始人涂彪:用商业类型片讲述中国特色故事丨中国文化IP电影如何走出去

2017-04-22 话娱原创 话娱


北京国际电影节到今年已经是第七届了,它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是不是就说明中国电影也越来越国际化了呢?尤其是现如今,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长为继北美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场,那么,中国电影的海外发展之路,是否就一路高歌呢?


此次,借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的东风,北京电影学院、中信国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国安新桥(北京)影视传媒投资有限公司于4月21日在中信国安第一城共同主办了一场以“中国文化IP电影如何走出去”为主题的论坛活动。


中信国安新桥影视特效产业基地创始人、国安新桥(北京)影视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屈建平先生担任论坛主持人;《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制片人、编剧汤姆·德森托、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导演黎继强、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翔东等行业内的一众嘉宾参与此次论坛,对此议题畅谈了各自的观点。


作为泛娱乐资本平台【话娱】的联合创始人、以及专注用大数据解读电影产业的【中国电影票房吧】创始人的涂彪,此次也被邀请至论坛,与其他嘉宾们共同对话和探讨。【话娱】小编作为媒体记者,在跟随去论坛的路上,就此和涂彪先生做了一个专访。

《卧虎藏龙》票房海外第一 古装大片审美疲劳


“关于中国电影,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涂彪说道,“其实中国电影在海外的票房一直都不理想。到现在为止,排第一的依然是多年之前李安的《卧虎藏龙》,全球票房2.1亿美元,北美票房1.28亿美元,其次是《英雄》,破了5000万,其他的都不行。”作为【中国电影票房吧】的创始人,涂彪说起相关数据信手拈来。


那么,为何这么多年来《卧虎藏龙》依然能稳坐海外票房第一的宝座呢?一方面,古装+功夫的设置,对于西方人来说,这是中国特色文化的标签,因而会有一定的市场。然而,随后一大波诸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等,都是一样的套路,西方观众难免会审美疲劳。



当然,在中国电影走出去方面,我们也一直在做尝试做突破,然而从目前来看,似乎并不是太成功。“就拿近期来说,《长城》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尝试,由中影、乐视、传奇、环球影业等共同投资,采取好莱坞大片的标准制作流程,借用CG技术,以及中外演员组合来讲述一个中国古老题材的故事,然而,西方观众并不认。”


《长城》北美首日票房仅590万美元,口碑票房遭遇滑铁卢,甚至被批评为四不像,这就说明了如果只知道用中国文化的壳,而缺少内里的核,再多炫目的技术、高科技的特效,都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


普世价值观缺失 缺少全球共鸣


那么,怎样去运用好这个中国文化IP的内核呢?从源头上来说,也就是创作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懂得运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观。


就如涂彪所言:“我们创作的电影,往往缺少全球共鸣,也就是说缺少普世价值观。很多时候,一部电影往往想要表达的太多,反而容易走偏。”所谓普世价值观,也就是能够触动所有人内心的东西,不分地域、民族或其他,无非就是亲情、友情、爱情这些能引发人共鸣的情感。


对此,他也提到了像《泰囧》、《港囧》这样的本土喜剧片,虽然在国内票房势头凶猛,刮起的喜剧旋风让市场为之兴奋,然而他们在海外的票房却可以用十分惨淡来形容。在国外上映之时,不但影院的放映厅里观众寥寥无几,而且从看过的观众反映来看,口碑也并不好。


“我们的编剧需要学会用全球的通用的语言来讲故事”,而不仅仅只是注重个人表达,在本土能够自娱自乐,缺少能够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这也是中国文化IP电影走出去受阻的关键所在。


 用商业类型片的方式呈现中国特色文化IP


当然,中国电影西方观众不买账,这其中还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涂彪所说的“西方人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认为现代文明都是他们发明的,因而他们在文化上对我们就有一种蔑视;还有一个‘亚洲脸’的问题,他们不认‘亚洲脸’。”


就如《捉妖记》、《致青春》这样的片子,同样在海外的遭遇并不好。事实上,大多数国内片子在国外放映时都会遇到“没有熟悉明星脸”的尴尬。但是,这真的是很大的问题么?



说到这儿,他提到了同为亚洲脸的韩国和日本。不得不承认,就目前来说,他们的电影比起我们中国电影,在海外更有影响力。“日本电影能够走出去,是因为他们用动画打开了市场。最新鲜的例子,近期的《攻壳机动队》,被好莱坞开发了;而韩国电影,在于他们的深度,虽然相对来说,他们的电影也是小众的。”他说道。


那么,带有中国特色文化元素的IP电影,该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呢?


对此,涂彪认为,若能利用好中国文化的元素,用商业类型片的方式来呈现,必然会有所突破,至少在票房上不会差。他举了两个例子:《湄公河行动》和《智取威虎山》。


一般来说,像这样的偏主旋律的红色题材电影,放在以往,是很难在票房上有突出的表现,别说有好的口碑了。然而,事实证明,这两部片子市场表现都很亮眼,尤其是《湄公河行动》,票房破10亿,可以说是同类型片中的翘楚。他们的成功,就在于用了很好的商业元素去包装。即使是红色经典,即使是主旋律主题,运用好了商业类型片的元素,去包装,在市场上还是能开拓一片天地的。


培养人才 打造国产电影工业体系


此外,在此次论坛上,嘉宾们热议的一个话题就是技术问题,也就是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在这方面,好莱坞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人才上,确实有很多我们值得借鉴的东西。


对此,涂彪也认为,我们应该要善于借用国外优秀的制作团队,在目前的工业水平还未达到一定标准的情况下,这于我们而言是有利的。同时他也建议道:“我们应该尽快建立以制片人为中心的制片管理制度,而不是以导演为中心,由此打造国产电影工业体系。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拍出大体量的作品。”像好莱坞能够拍像《速度与激情》这系列的大片,和他们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是分不开的。


此外,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方面,我觉得中信国安新桥影视特效产业基地对于培养影视人才就特别有意义。目前我们国内,不管是导演、编剧、制片,还是概念设计人才,真正专业的人才还是缺。”而且,国内的应试教育环境,往往会影响电影创作者的培养,缺少综合素质,因而,这点也变得尤为重要。


电影团队防止被资本分裂


最后,他还提到了资本问题。对于长期关注票房数据、产业动向的他来说,对于资本向来是敏感的。而正是因为国内电影市场的繁荣,资本的大量涌入,必定也存在着一定的泡沫现象。


“资本正在分裂已经成型的优秀团队。”他说道。就以《大圣归来》为例,他们的原班人马还会再拍出《大圣归来2》吗?对此,他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电影原来的导演、制片等,都被请去忙其他的新片了,只留下《大圣归来》的版权方在那儿。至少从短时间来看,团队已经不可能再重聚来拍续集。



“在中国,导演是能撼动资本的。”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觉得,在目前的电影市场上,很多知名的、有市场的导演,往往能拿到好的投资,而这也往往决定了一部影片是否能诞生。  因而,如何防范资本绑架电影,不得不说也是目前市场上必须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在现在市场上,拍电影不能盲目,还是要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对于“中国文化IP电影如何走出去”这个迫切而重要的难题,相信不只是与会嘉宾们所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所有电影从业者们所要面临的现实。如涂标所说“电影要想走出去,还得靠商业。一方面体现在票房,另一方面则是拿奖。”


但遗憾的是,前几天戛纳电影节公布入围名单,中国电影再次零入围。不得不说,在去年国内电影市场已经达到457亿元规模的当下,我们中国电影依然处于尴尬的位置。


END


作者:嘉栖

责编:谭如谦

主编:邱庄


话娱24号社群

我们一起来嗨聊娱乐资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